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学校兴趣小组同学看到有如下文献报道: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一些实验中,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Cu2O)组成的混合物。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在空气中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同学们对此开展了如下探究。

I.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开展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并检验固体产物。
(1)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氧化钙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取反应后的红色固体加入盛有氨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观察到_______,证明固体产物有Cu2O。
Ⅱ.探究反应生成Cu2O的原因。
为解释实验结果,兴趣小组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过程提出如下假设:经历两个反应,且两个反应同时进行。
为验证上述假设,同学们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0.6000g的CuO,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t),检测所得固体中Cu2O的质量(m),结果如图2所示。
(4)在加热的条件下用氢气还原0.6000g的CuO,最多能得到_______g的Cu20。
(5)小红结合上述计算结果和图2进行分析后,认为上述假设合理。她判断“两个反应同时进行”的依据是_______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苏打和食盐是厨房中常见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展开了系列研究。





(一)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经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该白色固体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两种物质组成。
(1)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兴趣小组同学认真研究讨论后认为,此方案不能得出小明同学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二)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方案】该小组利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1)首先称取8g该样品放入装置甲中,然后进行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可重复选择);
a.称量装置丙的质量     
b.打开弹簧夹,通入足量的氮气,关闭弹簧夹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
(2)装置乙中的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_(填“吸水性”或“酸性”),可以干燥产生的气体;
(3)装置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在所有操作、实验步骤均正确的前提下,若测得丙装置的质量增加2.2克,则该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三) 拓展延伸: 兴趣小组将 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溶液中, 用数字化实 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和温度变化, 结果如图 3、图 4 所示。
已知: 本实验条件下, 溶液和溶液的分别约为和 8. 5. 则:
(1)图 3 中,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图 4 中, DE 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铝、铜可做电极,主要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性。
(2)我国首开“湿法炼铜”之先河,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已有“曾青得铁化为铜”的记载(已知“曾青”指的是硫酸铜)。“湿法炼铜”的原理可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
(3)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自行车的链条常采用_______的方法防锈。
(4)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可选择的试剂可以是Fe、Ag和一种以_______(填化学式)为溶质的溶液。
(5)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一定含有Mg(NO3)2、Zn(NO3)2
B 所得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加入的Zn的质量
C 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一定为无色
D 若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钾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渣的组成情况有4种
(6)由8.3gAl、Zn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晶体27.5g(晶体不含水),则反应中生成的氢气质量为_______g。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向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5.6 g中加入10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111.2 g溶液。试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类型:计算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酸、碱、盐知识后,进行了一组趣味实验:通过化学试剂和化学反应模拟“红酒”“气泡水”“豆浆”三种饮品,首先在三个杯子中分别加入了三种无色溶液,然后向其中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如下现象:
序号123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的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溶液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1)第1个杯子中的无色溶液为______,已知第2个杯子中的溶液为稀硫酸,写出此杯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已知第3个杯子中的无色溶液为氢氧化钡溶液,某同学对第3个杯子中的溶液产生了兴趣,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作出了系列猜想:①只有NaOH;②Ba(OH)2和NaOH;③______。请补全第③种猜想。
(3)取少量第3个杯子中反应后的溶液,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到无白色沉淀产生,可排除猜想______。请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既有氢氧化钠又有碳酸钠______
(4)若将三个杯子中的上层清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烧杯中,最终底部有白色沉淀,溶液为无色,则此时沉淀中一定含有什么物质?
(5)第3个杯子中盛有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55%的氢氧化钡溶液,向其中加入100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精确到0.01%)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
(一)铁材料的有关知识
(1)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
(2)如图为某品牌铱金笔,笔尖采用了铱钌合金,笔杆上采用了陶瓷,笔挂是不锈钢材质。以上叙述中不涉及到的材料是     (选填序号)。
A.金属材料B.无机非金属材料C.复合材料
(3)以磁铁矿为原料冶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小组同学利用手持数据采集器测定铁钉与不同溶液(浓度相等)接触生锈时氧气浓度的变化,装置及数据如图:

①实验所用三种溶液中,铁钉接触到_______溶液更容易生锈。
②根据三条曲线都是“先陡后缓”,可知影响铁生锈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
(二)废铁的再利用
用废铁屑(主要成分为Fe,含少量Fe2O3和FeCO3)制备绿矾(FeSO4·7H2O)的主要流程如下:

(5)废铁屑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
(6)“还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7)为提高“还原”步骤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选填序号)。
a.搅拌溶液             b.适当增大通入气体的速率          c.加热溶液至100℃
(8)FeSO4暴露在空气中易转化成Fe(OH)SO4而变质,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三)绿矾的热分解实验
称取5.56g绿矾,用下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查阅资料】①SO3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16.8℃,沸点44.8℃
②FeSO4·7H2O在100℃左右完全失去结晶水,剩余固体在450℃~500℃时完全分解为氧化铁和气体。
(9)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_______
(10)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N2,加热前通N2的目的是_______
(11)控制温度在不同的范围对A中样品加热,测得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加热过程中B装置中固体变蓝,C装置中出现无色晶体,D装置中溶液褪色。

①绿矾分解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图中G点对应物质中各成分的质量比_______
③将H点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温度,固体减少0.08g,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1)t1℃时,将30g氯化铵固体溶解在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
(2)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只列出表达式)。
(3)根据题目中信息可推出R是____________
(4)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硫酸铜在纺织、印刷等行业有广泛用途。
Ⅰ.探究硫酸铜的制备
工业上可用铜屑、空气与稀硫酸在80℃条件下制备硫酸铜。如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实验室模拟工业制备硫酸铜的装置。


(1)多孔球泡的作用为____________
(2)该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探究硫酸铜的性质
实验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I2为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研究性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O2,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则该气体中___SO2(填“有”或“无”)。
(2)乙同学认为只有O2,则可用___________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实验结论】A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证明无O2;B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气体是H2
【实验反思】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______________以确保安全。
实验二:小组同学又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CuSO4溶液中得到一种蓝绿色固体,将蓝绿色固体充分灼烧生成了CuO、H2O和CO2,从而确定其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可表示为Cux(OH)yCOz
【定量探究】为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小组同学准确称取蓝绿色固体32.0g,用如下装置(夹持仪器未画出)进行实验。


步骤1:打开止水夹K1、K2,关闭K3,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K1、K2,打开K3
步骤2:点燃酒精灯,待C中硬质玻璃管中固体完全变成黑色粉末,打开止水夹K1,继续通入空气至冷却到室温。
【问题与讨论】
(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硬质玻璃管中固体完全变成黑色粉末后继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
(1)若实验结束后,称量反应前后D装置增重3.6g,E中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为19.7g,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E中用Ba(OH)2饱和溶液代替澄清石灰水的原因有:
①B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aCO3,生成沉淀的质量大,称量误差小;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化学学习小组对牙膏摩擦剂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系列探究。
(一)牙膏中摩擦剂成分的探究
某牙膏摩擦剂中可能有碳酸钙、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两种。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牙膏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铝、碳酸钙。
【资料】氢氧化铝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与酸、碱都能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其中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牙膏中除了摩擦剂外,其它物质均不与酸、碱反应)。

(1)从步骤②③可知牙膏中一定含有某种摩擦剂,写出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为证明另一种摩擦剂是否存在,应另取过滤后的沉淀,______(填具体实验操作及现象),即可以证明它的存在。
(二)牙膏样品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为测定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


(3)若在装置C中的长导管下方增加一个多孔球泡(如图)效果更好的原因是______
(4)准确称取10.00g的样品,充分反应后从装置C中得到BaCO3沉淀3.94g,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该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5)下列各项措施中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填序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先通空气排出装置内的空气
B.装置B中反应结束后持续缓缓通入空气
C.在C装置后面连接一个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装置
D.在B、C装置之间增添一个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三)牙膏摩擦剂碳酸钙的生产
流程一: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

流程二:利用沉淀法制备碳酸钙的简易流程

(6)现请你以石灰石为原料(其余试剂自选),在实验室制备碳酸钙。分享你的实验简易流程图(类似流程二的图示):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除去NaCl溶液中CaCl2、MgCl2、Na2SO4杂质的操作是①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向滤液中加适量的稀盐酸;③过滤;④加过量的Ba(OH)2溶液。
(1)以上操作合理的先后顺序为_____。(数字序号不能重复使用)。
(2)上述操作中涉及的复分解反应共有_____ 个。
(3)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_____(写物质化学式)。
类型:简答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