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家山茶香

徐迅

①故乡潜山盛产茶叶。乡村人家,屋前屋后,都有几株茶树。当然也有成片的茶山。一到春天,那茶山上绿叶葱葱。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风里,乡亲们的心也随着春天的节气律动。到了日子,女人们就背着竹篓、挎着竹篮上山摘茶了。她们脚步轻盈,动作娴熟,双手在茶树上轻点、旋提……早上,茶叶还沾着露珠,有股子清新气。天空堆着浓厚的白云,起伏的茶树如层层绿浪,往远处铺展开去,簇拥着青色群山,空中有断续而悠远的鸟鸣。

②父亲在世时,我家屋后也栽有几株茶树。到了采茶季节,父亲得空就会把茶叶摘回家,又将铁锅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茶叶放在里面焙炒。茶叶很少,也没有做形,父亲说是粗茶。粗茶淡饭,正好留着自家用。好茶,从来就是用来招待客人的。

③后来我知道,故乡的茶古时就很有名。这里的古时,指唐宋时期。唐宋两朝,故乡名为舒州,因为有天柱山,所以故乡的茶叶就叫舒州天柱茶。唐时陆羽在《茶经》里说: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宋人也将舒州的茶与阳羡、顾渚、蒙顶茶并列,直接称为天柱茶。那时说天柱茶,他们用的是虽不峻拔道劲,亦甚甘香芳美的句式。说茶叶峻拔道劲,不是嗜茶的人,怕是一时无法体会的。

④种茶,采茶,当然就会制茶。制茶在故乡是很讲究的。先是杀青。杀青也叫炒青。就是把在山上摘回来的茶叶放在铁锅里杀劲。现在是机械化做茶了,但制茶的古法依然还在。除了杀青,还有揉捻、烘干、摊凉、理条、提毫、做形、焙干等等。工艺一道接着一道,说来容易,做起来还是有差别的。比如,现在用电炒茶与用栗炭火烘干就不一样。故乡的茶叶,现在我所知道的就有:天柱剑毫、天柱弦月、天柱云雾、天柱香尖,每一种茶叶制作起来,工艺都不尽相同。我没亲手做过茶,所以对其中工艺了解有限。但是看别人做茶时,翻、摊、揉、捻、搓……眼疾手快,动作有如舞蹈,直看得人眼花缭乱,还是很享受的。

⑤山上有茶,山下有塘。晴好天气,就摘茶的摘茶,钓鱼的钓鱼,喝茶的喝茶。捏一撮新茶入杯,用沸水冲下,茶叶在杯中翻动,一芽一叶,亭亭玉立。轻盈灵动,如雀舌叽喳;舒腰展翅,如龙腾虎跃。端起茶杯,阳光下茶绿水暖,杯盏生烟……喝到嘴里,一缕清香流转于唇齿之间。

⑥故乡在长江边,那一带茶叶的名字,甚是好听——毛毛月、岳西翠兰、太湖天华、桐城小花、舒城小兰花、宿松黄芽……这些名字,朴素又雅致,就如春天里一片片带露的叶芽。

⑦凝结天地清气,又得春露滋养,故乡的茶叶自然是香气满溢。茶是有真香的,兰香、清香、纯香……有茶农认真研究过各种茶香,引经据典地说:雨前神具曰真香,火候均停曰兰香,不清不熟曰清香,表里如一曰纯香。这算是把茶香说得层次分明了。因此故乡也有人认为,茶香是可以的。我父亲以前种茶叶,就喜欢在茶树边栽上几株兰草花、栀子花,让茶叶从出生到成芽,都弥漫在浓浓的花香里。其实这是多余,其实故乡的茶是自带香气的。

⑧月是故乡明,茶是故乡香。                                                                                       (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05月11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我对家山茶饱含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②段忆及父亲与“茶”之事,可见父亲的生活态度。
C.本文从“盛产茶叶”起笔,主要叙写了采茶、制茶等过程。
D.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议论条理清楚、观点鲜明。
2.作者说“家乡潜山盛产茶”,这里的茶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轻盈灵动,如雀舌叽喳;舒腰展翅,如龙腾虎跃。
4.作者为什么认为“故乡的茶是自带香气的”“茶是故乡香”?请简要分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以上文字节选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填写篇目名)
2.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图》中“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
B.《父亲的病》中陈莲河医生用药奇特,故弄玄虚,但并无实际效果,有失名医之称。
C.《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让“我”十分感动。
D.《琐记》中衍太太比较凶,严格对待孩子们,大家都不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附近玩。
3.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曾多次深情地回忆起他的“长妈妈”,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A.《狗·猫·鼠》B.《二十四孝图》C.《五猖会》D.《琐记》
4.《朝花夕拾》中叙述了许多作者与他人交往的片段,其中不乏面目可憎之人,例如《琐记》:

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了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文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文段表现了她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水乡寻梦》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水乡寻梦

申琳

①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河人家……眼前是一卷水墨,耳边是摇橹咿呀,身处其中的人们不禁有点恍惚,自己是在一幅中国画里吗?这不正是梦里水乡的美丽图景吗?

②随着春风吹绿杨柳,同里、木渎……江南的水乡古镇总是游客盈门,人们都想把自己融入这令人如痴如醉的美丽画面。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我的脚步还是不由自主踏入水乡的画框,我知道,自己和那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一样,是来寻梦。

③可是,这水墨画般的梦里水乡,究竟承载着人们怎样的梦呢?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儿时课本里的这两句古诗,让多少人梦到这样的水乡:小楼、深巷、杏花、春雨……这是美,这是一个清秀的、风姿绰约的江南。自从读到这美好的诗句,水乡的杏花春雨,便时时打湿少年斑斓的梦。

⑤水乡的诗意,在水乡深处的粉墙黛瓦间,在高高的马头墙上,在一处处隔出来的幽静空间里。一树桂花,几株老梅,数块湖石……庭院也罢,天井也罢,水乡人家的院落无论大小,多有几处寄情自然的所在,抬眼处便有几许生机。至于其中寄寓的主人生活的情致,也就妙处难与君说了。

⑥水乡的宁静让人感受真切。木渎古镇的虹饮山房,一墙之隔就是游人如织的山塘街,跨入院内,那纷杂的市声仿佛一下子被过滤掉了,连推开一扇窗户的吱呀声都听得格外分明。习惯了市井喧嚣的都市人,一脚跨进水乡小院,心头会突然一静,有一种回到少年时的故乡老屋,趴在板凳上一笔一画做作业的沉静。白天,一束阳光明亮地射进门里;晚上,一盏煤油灯照亮眼前的方桌,门外是白云悠悠,月光如水。在水乡的梦里,有多少人青春年少时的身影,有多少人夜深思念的故乡……

⑦小河蜿蜒,一条青砖铺地的小街,就傍在河边,小吃店、文具店、杂货店沿街依次排开。水乡小街的节奏是慢的,在清晨的薄雾中醒来,一块块门板拆下来,烧饼、馄饨的香味飘开去,街上开始晃动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蹦蹦跳跳的身影,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荡漾。太阳一点点升高,街上行人多起来,人们走走停停,向熟人打个招呼,在店前驻足观看。小街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那样的亲切、悠然。闲暇时,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

⑧徜徉在水乡,远道而来的都市人仿佛回到了往昔的岁月。上学的路,是那爬满青草的乡间小路,是那洒落一串自行车铃声的林荫道;放学后,是小伙伴一路追逐着奔跑过的田野,是远远看到的村庄林梢飘起的袅袅炊烟,是一路有着各种色彩、香味、声响的长长的街道。那是遥远而温馨的记忆。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把脚步放慢,从容地看看身边的风景,陪孩子慢慢长大,伴父母慢慢变老。

⑨在水乡静静的夜里,我渐渐懂了,这么多寻常人为何要来水乡寻梦……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第④段引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古诗有何作用?
3.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
闲暇时,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
4.为什么这么多寻常人要来水乡寻梦?请结合全文分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听见春分

苏沧桑

①暮光消失后,夜雨将山后浦村裹进怀里。隔墙的老庙突然传来“咚”的一记鼓声。

②父亲走在前面,领我穿过院墙与老庙之间的小弄,看见一场春雨的足迹在石板路上闪闪发亮。苔痕缀满石缝,春草在寂静中生长,这条青翠欲滴的小路,是故乡留给我的入口。春分,“元鸟至,雷乃发生。始电”。燕子回巢,我回乡看望父母。在越来越密的鼓声和雨声里,我听见故乡万物生长,后山的梨花开了,河边的油菜花豌豆花开了,春茶抽芽,稻秧刚刚播下,雨传送过来一阵阵隐秘的香气,大地沉入了夜的深呼吸……

③我还听见时间深处传来男女老少簪花喝酒、踏青赏景的欢声笑语,听见纸鸢在天空呼啸,上面写着希望天上的神能看到的一个个祝福。

④回忆踏着鼓声蔓延到故乡的原点。一座很小的庙,一盏瓦数很低的电灯,一张旧桌,四五张矮凳,一个热水瓶,一个剃着平头、面相端庄的中年鼓词人,三个七八十岁的老年听众。热水瓶的影子投在墙上,唱词人的影子也投在墙上。扁鼓,牛筋琴,唱本,鼓签,快板,是他的全部行当,生、旦、净、末、丑的悲欢均由他一人承担。

⑤故乡的春分之夜,仿佛来自古代。

⑥父亲说,自古春分时节也是祭祀的时节。山后浦村每逢婚丧嫁娶、乔迁新居等,村里人就凑份子请唱词人来唱。唱前,先击鼓“打头通”,然后再唱正本,有神话,有断案的也有历史的世情的,有的一本唱一夜,有的唱两三夜。

⑦今天大概是庙神寿日。老人们坐在昏暗的灯影里,似睡非睡,唱词人沉浸在他一个人的世界里。古老的腔调,在夜色中盛放、枯萎。我忽然想,他不是唱给人听,而是唱给神听。

⑧父亲说,记得吗?我们家从镇上搬过来时,也请唱词人到小庙唱过词,多热闹啊,庙里坐满了人,老老小小像一家人。现在没人听了,只有几个老人家会去,有时就只有一个人,那个管庙的人。

⑨父亲说,你大概忘记了。

⑩不是大概,是完全,彻底。如同我每次回家,在小镇边缘鳞次栉比的新建楼群间,怎么都找不到山后浦村的入口,那个曾经青翠欲滴的入口。此时此刻,一座老庙,一段唱词,成了那个青翠欲滴的入口,将我带进了一些记忆……蒙蒙细雨洒下温柔,亲吻着老树的嫩芽,呼唤出花苞的美梦,头顶着落花,一个怯生生的小男孩站在泥墙根,看着那些不请而来的邻人为他安家,为他镌刻出故乡的模样。掌灯了,小庙里挤满了全村的男女老少,一双双眼睛闪耀着星星的光芒,也照亮了年轻的唱词人,那时,他唱给神听,更是唱给人听。木门吱呀,推开山间的晨雾,也走出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而今夜过后,伴着夜行的火车,我将又一次远离,远离小院的桂花树,远离母亲的目光,远离春夜独自盛放枯萎的鼓词声。时光呼啸着迎面而来,我在春分复活的记忆,像春夜的鼓词声,将又一次与我背道而驰。交通的便利,让我们误以为故乡近在咫尺,其实,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远去。

⑫“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 终有一天,父辈们只在梦中出现,故乡那个青翠欲滴的入口,会成为一个伤口,一念及,舌尖便沾上涩涩的泪滴。多年后,当我再一次穿过春分的夜晚,穿过院墙与老庙之间的小弄,还会有一段鼓词在等我吗?不知道会是谁陪我,一起用目光捡起满地的雨水,或月光。

(文章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听见春分”为题有什么好处。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共6分)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
一个怯生生的小男孩站在泥墙根,看着那些不请而来的邻人为他安家,为他镌刻出故乡的模样。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⑪段画线句。
而今夜过后,伴着夜行的火车,我将又一次远离,远离小院的桂花树,远离母亲的目光,远离春夜独自盛放枯萎的鼓词声。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⑫段画线句“终有一天,父辈们只在梦中出现,故乡那个青翠欲滴的入口,会成为一个伤口,一念及,舌尖便沾上涩涩的泪滴。”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见解和发现。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车过架锅山

徐安新

①车过架锅山,公路两边,是一溜儿水果摊。公路旁的这个小小村庄,是远近闻名的水果基地,近年来,悄然升级成一个以赏桃花、摘桃李为主打项目的田园观光之地,我与架锅山的缘分,却无关花果田园。

②这小小的山村,是我的重生之地。

③几年前的一个元旦,迎着新年的阳光,我开车路过架锅山,却在这儿遭遇一场意外。一辆大货车将我的车追尾,在撞断一根电线杆后,我的车侧翻,悬在坎边。

④从昏迷中醒来后,我听见了一个男人在呼喊:“快快快,搬石头来,找绳子来,把车子固定住,赶快救人!”不一会儿,呼喊声又起,是很多声音,好像都在说着如何救人……这声音让困境中的我精神一振。我挣扎着,用额头撞击车门,发出求救的声音。

⑤救护车到时,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已经把我扶上了公路。村里的医生给我做了简单的包扎处理,有人还给我的身上裹上一条毯子……

⑥【A】春暖花开时节,已经出院的我,揣着几包香烟,拎着几瓶酒,来到这小山村,寻访救命的恩人。一位大哥说,那天雾大人多,七手八脚的,他也没插上手。一位大爷说:“咱村子在大路边,人来人往的,谁遇见了这种情况都会搭把手,哪还说什么恩不恩的,难不成咱还能见死不救?”他继续挥挥手说:“男的都天南海北的在外面打工,女的都在果园里忙活,你呀,也忙你自己的去吧。”

⑦那以后,我换了一份工作。每一个早晨和黄昏,我驱车往返于山区小镇和滨江小城。当车过架锅山时,我常常停下来,驻足,站立,久久张望。远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安静得如一幅恬淡悠远的水墨画;近处,公路边是弯腰劳作的农民,怎么看都像是我的亲人。不知道他们当中,哪一个搬过石头,哪一个拿过绳子,哪一个给我盖的毯子……

⑧在这样的眺望中,眼睛便会无端湿润。危难之中,帮助我的,是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如今再想寻着他们道个谢,虽然近在眼前,却又似乎找不到他们的身影。既然无法报答,那就多买点儿水果吧。

⑨车过架锅山,我便停车下来,买上一点儿,给家人和朋友也捎上一点儿。我买的不多,也不还价,今天买这个摊,明天买那个掉,挨个儿买一遍,买完第一遍,再买第二遍。久而久之,也都熟了脸。对我,除了姓名不知道、他们似乎什么都知道。

⑩一位年轻的母亲听说我教过书,便带着娃来找我,要我就在路边给娃解解疑难问题。初冬时节,路边常常有挥手的乡亲让我捎带进城。

而那天车过架锅山,水果摊边的几个人一齐挥手。我一看,居中的是一位大娘,人都急得哆哆嗦嗦。一位搀着大娘的大嫂说:“她老伴晕倒了,估计是脑梗。可是班车要个把小时才到呢。您可以救个急吗?”我说:“人呢?快点上来,这就往医院去!”到了医院,下车时,大娘递给我一百元钱,我说:“不要钱,架锅山的人救过我的命……”

又是春暖花开时节,我陪着朋友来到这个小山村观光。本想只看看风景,没想到又遇见了那位大娘。我躬身跟她打招呼,【B】她眯缝着眼打量我,突然咧嘴一笑,叫了一声“好人”。接着,摸出一个小包,层层打开,拿出一张百元钞票,递给我说:“欠您一个情……”那一刻,我的泪水控制不住涌了上来……

车过架锅山,春华秋实,演绎着四季的更替、乡村的物语、大地的深情。我也时常是走走停停,只是想把这一路的风景和人,把这方水土的美好与温情,一一收纳,珍藏在心。

(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6日第8版有删改)

1.架锅山是“我”的重生之地。请按照时间顺序,简要概括“我”与架锅山之间发生的故事。
2.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心理、语言、情感等角度给文章加上评语。请自选角度,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做批注。
【A】春暖花开时节,已经出院的我,揣着几包香烟,拎着几瓶酒,来到这小山村,寻访救命的恩人。
【B】她眯缝着眼打量我,突然咧嘴一笑,叫了一声“好人”。接着,摸出一个小包,层层打开,拿出一张百元钞票,递给我说:“欠您一个情……”
3.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开头段在文中的作用。
4.某文学刊物设有“人间真情”“心灵之窗”“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两个角度说明理由。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以“原来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


士之才德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节选自《书幽芳亭记》)


【注】①楚之逐臣:指屈原。屈原在《离骚》里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②薄丛:草木聚生处。③幽芳亭:黄庭坚贬居戎州时自建小亭,名为“幽芳亭”。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
(2)香远清:
(3)自古人知兰:
(4)士之才德一国: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B.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C.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D.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不为无人而不芳。
4.周敦颐和黄庭坚都借花来写君子,二者有何异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津湖的雪

凌仕江

①他的一只脚至今留在朝鲜的冻土里。

②在场者爆出这个消息,不禁让人为之一震。

③秋风和阳光,洒落川西平原的僻静小院。漂亮的现代房舍与农家果树。镶嵌着田园丰收的喜悦;晒坝里的金色晚稻.被手持推耙的农夫铺成梯田或毯子。鸟儿在谷堆上欢呼雀跃。

④他坐在饱满的谷粒中央。像久别的亲人向我们挥手微笑。

⑤如此场景,像是他在迎接人生的重要节日,一枚枚闪亮的勋章佩戴胸前,引得关爱英雄的年轻志愿者,纷纷伸出手抚摸掂量它们的分量。

⑥一只鸽子从柚子树上,跃到茶杯边沿喝水,他用肘捋了一下桌面,不经意撩起宽松裤管,让我一不留神瞥见他的假肢,心中顿时悲欣交集。他云淡风清的表情,丝毫让人感受不到这位九十三岁的志愿军,以身残志坚的毅力同艰难岁月过招,已远远超过常人的表现。

⑦事实证明,他占了生活的上风。摆在他面前的一地鸡毛,早已甘拜下风。

⑧距离那一场遥远的战事,命运之书已递增厚厚的七十多个春秋。1950年元月5日,他从四川广元正式入伍,12月26日接上级命令入朝,驻扎平壤机场。气候多变与生死难料的运动战,随时面临与敌方交火。1952年10月,在朝鲜五层山文登公路东线的阻击战中,作为重机枪手,他带领爆破组,关键时刻掏出手雷炸掉地堡的瞬间,不幸被敌人扔来的手榴弹炸断右腿,手臂严重受伤,鲜血长流。

⑨他轻轻展开一方肉色的棉麻丝巾,羞涩的笑容仿佛对待珍藏的信物,上面印有红色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字样,那是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敬赠他的珍贵礼物。他一直舍不得用,那条柔滑的丝巾在他颤抖的指尖,如风漫卷。

⑩他的十根指头,被长津湖的雪冻得参差不齐。

⑪他说那里太冷,战场上冻死的人太多……他的眼神陷入凝固的沉默,看上去有点落寞。但他手腕里残存的战争弹片,因他生命的陪伴从不落寞——它们常常在起风的夜晚,对他的肉体发起进攻总动员。

⑫有花也好,无花也好。日子如草一样,有秩无序地过着。春来吐绿,秋来发黄,夏来蝉鸣,冬来树萧。

⑬他始终以向上的心态面对冷暖人生,谁见了都容易被他的谈笑风生感染,他不断将自己健康的资本推给身边老伴的功劳。那个身着旗袍的女子,当初如何选择这位特级残废军人?她说那时抗美援朝回来的英雄特别“吃香”,她不仅选择了他,还为他生了两儿两女。她夸他虽然少了一条腿。那些年照样下田干活挣工分,在稻田里扯稗除草。从不输给任何一个四肢健全的人。

⑭他目光望向她,脸上流露出暖阳沐醉的笑容,话语顿挫间,那满口齐整的白牙,如长津湖的雪。

⑮我不知这世间历经那场雪的幸存者还有多少?

⑯历史长河中,他们习惯了静静离去与悄悄归来。他们宠辱不惊地站在生活的原点;他们是红尘中的隐者,也是苹果树下的清流,他们是硝烟散尽的火焰,也是遭受磨难尘封不灭的孤勇;他们微笑如随风潜入暗夜的落花,伴随日升月落与万物生辉。他们精神里散发着草木气息,在田园与城镇之间,像一棵隐姓埋名的树,心中却装满谷子的心事,一声蝉鸣便可以划破远方的黎明,投弹和飞机炸不死的信念,成了他们一身的痛点和一生的荣耀。

⑰临别时,我没有询问他机枪扫落敌机有何成就感?我只伸出两个大拇指为他点赞——因为他披着一身雪从长津湖归来,他叫李正海。

(选自《羊城晚报》2021年10月,有删减)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长津湖的雪”为线索,串联故事,脉络清晰。
B.第①段独句成段,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对人物的介绍,突出人物坚毅勇敢的性格特征。
C.段画线句体现了他对志愿军生涯感到悲痛与荣耀的矛盾心理。
D.全文用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地讲述人物事迹。
2.“事实证明,他占了生活的上风。摆在他面前的一地鸡毛,早已甘拜下风。”为什么说“他占了生活的上风”?
3.本文看似写长津湖的雪,实际写长津湖战役的残酷及志愿军坚毅顽强的品质。请你仔细阅读文章说说本文以“长津湖的雪”为标题,,有怎样的含义?
4.学校组织“致敬最可爱的人”主题活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为李正海写一段赞美词。(100字以内)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榜样教育历来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青少年处在“拔节孕穗期”,加强榜样教育,引导他们领悟榜样的力量,帮他们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尤为重要。近年来,榜样模范集出,先进典型不断。从全国道德模范到时代楷模,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到“七一勋章”获得者,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到“最美大学生”……他们的崇高精神令人感动,他们的责任担当令人敬佩。这些先进典型和榜样,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因此,我们要注意选择好这些先进典型和榜样,并把它们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选自“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年1月10日,有删改)


材料二:

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教授高德胜看来,榜样和偶像明显不同。“榜样永不过时,只要有人类的生活,个体在成长中就会选择自己学习的榜样。原因在于,人是有意识的存在,人有对理想自我的追求,而榜样提供了理想自我的具体存在样态。可以说,榜样为个体追求理想自我的实现提供了“‘模板’”。他认为,榜样是人自身所选择的“典范”,寄托着个人对美好个性、良善人格的追求。从方式上看,是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总而言之,榜样是在对理想自我的追求的基础上所选择的某个方面或整体人生的典范,对榜样的学习永远不失自我,不失理性选择,都是为理想自我发展服务的。

“偶像则不同,当一个人崇拜偶像的时候,是让渡自我、不要自我,将自己全部奉献(献祭)给偶像的。与榜样不同,偶像崇拜不是以自我为根基的,而是对自我的放弃,是失去自我。学术上常说,偶像崇拜是非理性的。确实,与对榜样的理性选择不同,偶像崇拜的非理性色彩非常明显,但与偶像崇拜的献祭自我、失去自我相比,非理性只是偶像崇拜的次要特征。在学术上,榜样与偶像可以清楚地区分开来。但日常生活中,二者有混用、替用的现象。比如,我们经常说‘谁是我偶像’,其实含有敬佩对方、将对方视为榜样的意味。”高德胜说。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月3日,有删改)


材料三:

调研显示,父母是少年儿童最主要的榜样,运动员、科学家的榜样力量也有大幅度提升。统计发现,少年儿童心目中排名前10位的榜样分别为父母、老师、运动员、同学朋友等同龄人、英雄或功勋人物、科学家、歌手、演员、文学家或艺术家或思想家、政治军事人物。可见,少年儿童心中的榜样以身边的长辈为主,父母和老师是少年儿童主要学习的榜样。

少年儿童选择榜样类型排行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月3日,有删改)


材料四:

更新榜样教育的理念,能使教育性与趣味性更好地结合起来。多年来,榜样教育始终是我国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的有力抓手。在新的时代如何能让榜样教育对少年儿童更有影响力,让榜样教育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教育者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战。榜样教育的基础是榜样宣传,在当代宣传手段多元、宣传途径丰富的时代背景下,对榜样的宣传更要贴近少年儿童的兴趣,要把趣味性与教育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榜样宣传直达少年儿童的内心,使榜样精神更好地被少年儿童理解与学习。因此,对榜样人物进行宣传时,既要重视教育性又要重视趣味性,把图画、视频、文字、故事、哲理等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和宣传榜样人物。同时,还要特别重视挖掘榜样人物的新时代精神内涵,使传统榜样人物焕发新魅力。对新选树的榜样,也要重视对其精神内涵的宣传与展示,从而得到少年儿童内心的认可与接纳。

除了学校、家庭、社会对少年儿童进行的比较外显的榜样教育之外,我们还要特别重视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那些“隐藏款”的榜样教育内容,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例如,校园的文化墙、横幅,家庭中的亲子话题,公共场所的滚动屏、雕塑等,都是隐性的教育资源,能够让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地看到、接触到,从而见贤思齐。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月3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加强榜样教育,引导青少年领悟榜样的力量,这只是对当代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B.新时期,父母是少年儿童最主要的榜样,父母的示范教育比学校的教育更有成效。
C.调研显示,科学家的榜样力量已跃居第五位,而演员的榜样力量也在提升,已跃居第八位。
D.利用校园的文化墙与公共场所的滚动屏等对榜样人物进行宣传,是隐性教育。
2.在日常生活中,“榜样”与“偶像”常常被混用或替用,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呢?请结合材料二分点概括。
3.怎样才能做好青少年榜样教育?请结合材料一、材料四简要回答。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们看惯了日月星辰,风霜雨雪……迟子健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看到掉在树丛中的月亮,感觉美得夺目;汪曾祺四十年后还忘不了昆明的那个雨天,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请写一篇文章,讲讲你与曾经面对的日月星辰,风霜雨雪,以及其他自然万物,可以叙述你与它的故事,或者谈谈你对它的感悟、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2)感情真挚,有自己的思考,不得抄袭或套作;(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4)不少于600字;(5)认真书写。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