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某实验小组查阅资料发现: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只要戴上装有它的口罩就能使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跟它反应,生成氧气而供给呼吸。
小组同学用下列装置制二氧化碳,并用得到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测定制得氧气的体积。(忽略稀盐酸的挥发性)
【资料】Na2O2与CO2、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1)如图,装置A中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发生”或“停止”),利用装置A制取CO2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0.44g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理论上能得到______________摩尔的氧气?
(4)为探究装置B中反应后固体的成分,甲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操作现象结论
I取反应后的固体,加水固体全部溶解,无气泡产生固体中没有_______
II向步骤I溶液中加过量稀盐酸_______________固体中有碳酸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中有氢氧化钠

(5)加入稀盐酸的体积对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开讲,航天员王亚平带来了有趣的“太空泡腾片实验”,地面上的同学同步做了对照实验并进行了如下拓展探究。
【查阅资料】某品牌维生素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维生素
辅料: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蔗糖、柠檬酸、橙味香料等
该泡腾片中含有的营养素除了_______外,还含有糖类、无机盐等。
【对照实验】同学们将该泡腾片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与太空中相似的实验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闻到橙汁香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能闻到橙汁香味的原因,_______
拓展深究一:探究气泡中气体成分,
【提出猜想】该气泡中可能含有CO2.猜想依据是____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向盛有该泡腾片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_______气泡中含有CO2

拓展探究二:探究该泡腾片中二氧化碳源的质量分数ω范围(二氧化碳源是指与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
【设计实验】利用下图装置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固定装置已略去;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步骤如下:Ⅰ.称取10.00g该泡腾片粉末装入烧瓶中,松开弹簧夹K,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Ⅱ.称量装置D质量为220.00g,夹上弹簧夹K,滴加足量的稀硫酸;Ⅲ.松开弹簧夹,再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Ⅳ.称量装置D质量为220.88g。

【讨论解释】步骤Ⅲ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
【实验结论】该泡腾片中二氧化碳源的质量分数ω范围是_______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工业上制取它有多种方法,其中有一种是气相固碳法,反应的原理是:Na2CO3+H2O+CO2═2NaHCO3
【实验操作】某实验小组在室温为15℃时,将10g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溶于80g水中(见图1烧杯),而后匀速的通入CO2,同时用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变化,同时用数据采集器记录并绘制图象如图2所示。

【问题及分析】
(1)图1中,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M点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为了确定M处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加入足量________,过滤______________M点处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在滤液中滴入少量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3)实验①的操作中,应加入足量___________,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小组同学想进一步探究M点处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两套不同的方案进行实验并测得数据如图3。
(4)根据方案①所得数据,计算M点处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实验反思】
(5)另一组同学根据方案②所得数据计算出的碳酸钠质量分数与方案①相比明显偏大,你分析其中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已知Mg能在CO2中燃烧,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的金属活动性比Mg强,说明也能在CO2中燃烧。为了验证,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①金属钠性质活泼,常温下,金属钠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②Na2CO3溶液显碱性;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一】
步骤1:打开活塞,让A装置中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B、C,收集一瓶纯净的CO2气体。
步骤2: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发光放热,冷却后观察到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步骤2中生成的黑色固体成分是碳。
【初步结论】Na能在CO2中燃烧。
【提出问题】白色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氧化钠:
猜想二:碳酸钠;
猜想三: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四:氢氧化钠。
(2)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对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实验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___________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反思与评价】
(3)甲同学思考后提出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
(4)方案3中加入过量CaC1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5)综上所述,你认为猜想___________成立。
(6)请写出Na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趣味实验。

实验中发现烧瓶中的气球变大,于是他们得出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结论,小明同学提出质疑,认为这个结论不够严谨,他的理由是______
【提出问题】如何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呢?
【设计实验】同学们经过认真讨论后设计了以下三个方案证明该反应发生。
方案一: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或消失证明反应发生
(1)取少量广口瓶中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如不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消失证明反应发生。
(2)做一个与实验甲相同的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进行对比,通过______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方案二:通过检验生成物生成证明反应发生
(1)取少量广口瓶中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_说明二者发生化学反应。
(2)同学们另取少量广口瓶中的液体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也证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方案三:设计一个有明显现象的实验证明反应发生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易溶于乙醇中,碳酸钠几乎不溶于乙醇
【实验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按照图乙进行实验,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观察到______就可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二氢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反思提升】
(1)小云同学指出在方案一中(1)的设计思路不正确,原因是______
(2)同学们在名师的提醒下还反思了方案二的(2)也不够严谨,理由是向取出的液体中加入氯化钙溶液即使产生了白色沉淀,也不能说明沉淀一定是碳酸钙,白色沉淀还可能是微溶于水的______,使得结论不严谨,同学们将氯化钙溶液换成氯化钡溶液,得出了正确结论。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将12.9克NaCl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形成溶液,再将75克CaCl2溶液分5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12345
加入氯化钙溶液质量/g1515151515
生成沉淀的总质量/g3m91010

求:
(1)表格中m的数值是______
(2)溶液中Na2CO3完全反应是在第______次实验。
(3)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4)请画出上述过程溶液中NaCl质量的变化图。
类型:计算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实验室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黑色粉末(分别标记为甲、乙),已知是氧化铜粉末和铁粉中的各一种。小梅同学设计了两种鉴别实验方案,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方案
(一)分别在氧气中点燃无明显现象火星四射
(二)分别向灼热粉末中通入足量CO气体现象I无明显现象

①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可推知乙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
②观察到的现象Ⅰ为______________
(2)小黄同学想探究两种样品的成分,已知样品A中可能含有KNO3、BaCl2、NH4Cl中的一种或多种,样品B中可能含有CuO和Na2CO3或两者之一。他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 现象如图所示。(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和分析推理,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沉淀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将气体G通入无色酚酞试液中,溶液变________色。
②样品B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
③步骤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④溶液I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写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
⑤样品A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类型:推断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实验课上,某小组同学用生石灰进行“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实验时发现,向生石灰中加入适量水后没有明显的温度变化。为确定其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是否变质?其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氢氧化钙溶解过程中无明显温度变化,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认为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并对其成分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CaO和Ca(OH)2
猜想2:CaO和CaCO3
猜想3:___________
猜想4:CaO、Ca(OH)2和CaCO3
猜想5:CaCO3
(进行实验)同学们将少量样品研碎后,按如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

(1)在溶解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发现温度计示数升高,说明样品中应该含有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结论:猜想3、猜想5不成立。
(2)如果试剂a是稀盐酸,b处的现象为___________,则说明B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结论:①块状生石灰表面发生变质:②猜想___________不成立。
(3)为验证滤液C的成分,某小组进行了后续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适量滤液C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_____,观察现象。溶液变红色①滤液中溶质为_________
②猜想4成立,猜想2不成立

(反思与评价)(1)上述实验过程不能得出猜想4成立、猜想2不成立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
(2)为防止生石灰变质,生石灰必须___________保存。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结束,甲、乙同学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然后进行了讨论。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但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应先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1) _________ 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观察与讨论2】当乙同学沿废液缸内壁缓慢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经过讨论确定,甲、乙同学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分别是(2) _____ (3) ___________ (均写化学式),才会出现上述现象。
为了科学处理试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CaCl2两种物质
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Na2CO3两种物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别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甲猜想不成立,则 乙猜想成立。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得出结论:乙猜想成立,则甲猜想不成立。
【反思与评价】请对甲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4) 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Ⅰ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A

B

C

D

CaCO3、稀HCl

Na2CO3、稀H2SO4

Zn、稀H2SO4

Cu、稀H2SO4

KNO3

NaCl

BaCl2

Ba(OH)2


A.AB.BC.CD.D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