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如图为1945年毛泽东到重庆与蒋介石面商国家大计时的合影。两人这次会谈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A.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D.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材料反映出“中国战败”的影响不包括(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外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刺激中国掀起新的救亡图存运动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成17-18世纪的欧美社会巨变,开启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障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   认为这个大陆可以长期受任何外来势力的支配,这种想法是悖理的、违反事物常规的,也是不合历代先例的,甚至英国最有自信的人也不这样想。在这个时候,人们即使竭尽智慧,要不谈独立而保证这个大陆苟安一年,也是办不到的。和解在现今是个荒谬的梦想。

——托马斯·潘恩

材料三   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些改革意味着进步,或至少意味着维新。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材料一中英国创设的政治制度是什么?通过哪一文献确立的?
(2)材料二中“这个大陆”指的是什么?“这个大陆”要独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他通过什么措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
(4)综上材料及结合所学,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5)“革”就是改变,“命”即天命。在唯物史观中,革命是指社会革命,它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进步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请以“大国崛起,革命探出路”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富有文采。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鸿章对自己的作为曾作出以下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摘编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所办的“一辈子的事”的结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材料二 ……效仿俄国、日本等与中国国情比较类似的国家已经走过的成功道路,尽快开始变法,从根本上铲除旧制度的根基,建立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即建立俄国、日本式的政治体制。

——摘编自马勇《中国近代通史: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0)》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与两千年来的历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王位争夺又是无情的斗争。要破这个怪圈,就必须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指出两则材料主张建立的政治制度。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过程中显示出的特点。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少数人觉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作者蒋廷黻“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其中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摘编自《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主张和宣传“驱除鞑虏”“五族共和”。……到1923年,孙中山在阐述“民族主义”时又指出:“吾党所持民族主义,消极的为除去民族间之不平等,积极的为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随革命形势之伸张,渐与诸民族为有组织的联络。”“国民党敢郑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一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族。”

——摘编自郑大华《论晚年孙中山“中华民族”观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三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1)据材料一,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
(2)据材料二,说明孙中山“中华民族”观的变化,并指出孙中山“中华民族”观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总结归纳民族精神在中国近代产生的历史影响。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和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之子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二: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远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

材料三:佛教自创立以来,就在古印度广泛传播。与婆罗门教晦涩的教义相比,佛教的说法不立文字,简单易懂……因此,佛教受到了社会底层百姓的欢迎。


(1)材料一中的法典的实质是什么?该法典有何历史价值?
(2)材料二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制度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佛教创立的时间。根据材料三,指出“佛教受到了社会底层百姓的欢迎”的原因。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下面两幅图,这说明(     
A.中日实行相同的政策B.日本文化来源于中国
C.唐文化影响周边国家D.唐王朝注重文化扩张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这表明(     
地区成果
两河流域城邦治理、泥版文书、法典、学校以及帝国的实践
埃及国家治理、象形文字、金字塔、灌溉农业
古罗马共和制、拉丁文、大竞技场,罗马法、地中海诸国的一统
中国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科举制、四大发明
A.世界古代文明发展普遍缺乏连续性B.文明优劣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文明的发展以地区间的交流为前提D.不同地区文明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图是被称为古代希腊的建筑象征,最初起源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艺术。据此可知()

爱奥尼亚圆柱
A.基督教在古代希腊广泛传播B.古代两河流域孕育了西方文明
C.古代希腊成为世界文明中心D.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与交融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