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按要求作文

阳光是奔跑的方向;奔跑,是青春的激扬。朝向阳光,灵魂不会坠入黑暗;努力奔跑,生命始终一路芬芳。


请以“朝着阳光奔跑”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辛劳耕作,收获富足生活;四季轮回,体悟百味人生。请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父亲和树

陈宝全

①现在,这些苹果树老了,老了的苹果树结不了多少果子,也结不出品相端庄的好果子,觉得没险活了。它们把地里的肥力吃了太多,根又粗又大,却无法顺应自己的愿望就此倒下。风也懒得理会它们,绕着吹。

②只有父亲理解这些老了的苹果树的心思,他提着斧头进了果因。

③这一片苹果树跟父亲打了三十年交道,它们经历了父亲的中年和老年,父亲经历了它们的一生。它们了解父亲,就如父亲对它们目前所思所想的洞察。

④父亲在动手之前,用手量了这裸苹果树的树干,四作多一点。父亲知道,它的身体里藏着30个年轮。也就是说,上世纪80年代末,它还是一株小树苗,嫩叶在阳光下尽情地舒展,细小的枝条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期待。现在,父亲拖着瘦弱的身子,要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介入一裸他亲自栽植的苹果树的命运。

⑤头落下去,父亲听到了树皮破裂的声音——虽然这种声音比斧子撞击树干的声音要小很多,却还是被父亲敏感地捕提到了。父亲落泪了。

⑥这几年,这棵苹果树一半枯死,一半硬撑着活了下来,结出的果子像山林里的野果子,破涩难入口。可父亲心里明白,它为改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付出了毕生心血,足以让我们感思并铭记于心。

⑦上世纪80年代,父亲和大多数李家山的村民一样,刚刚吃饱肚子,从没有去设想未来。作为木匠的父亲,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修房子上。在他栽下第一批苹果树苗的时候,大片的小麦仍然享有辽阔的土地,是地里的主角。为了保住小麦,人们曾与草作战,把它们统统赶出麦田。在田里,草都不让长,怎么会容忍树长进去?

⑧父亲是在乡村干部的功说下,才载下了第一片果树。

⑨果树选择种在院子附近,不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也不是为了看着这些小树苗像孩子一样一天天长大,从而让人感到快乐。父亲是为了看着它们被兔子和羊啃了,被风吹死,被小麦挤赶出去。他在耕地的时候,故意赶着毛驴通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

⑩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一副要长大成材的样子,父亲妥协了。为此,父亲的果树也在年轮里写下了新的愿景:为人们奉献甘甜的果内。

⑪到第八个年头,父亲果因里的苹果树开始挂果了。父亲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进入了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按照时序,他在果园里浇水、施肥、疏花、疏果、套袋、摘袋,然后出售苹果,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也完飞猛进地好了起来。

⑫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这个年近80岁的老人,挥动几下笨重的斧子,就开始气喘吁吁,他不得不停下来。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这课苹果树勉强支撑着身体,父亲用力推了一下,苹果树开始吱嘎作响,慢慢倒下。没有大树倒下的那种轰然响动,它只是轻轻地躺在了自己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

⑬父亲坐在放倒的这裸苹果树身上,抽了一根烟,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他将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砍倒果园里所有的老树,再把它们劈成木柴。这些带着浓郁芳香的木柴,将陪伴他度过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

⑭父亲不再主持果园里的事,只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到果园里转转。欢掉了老树的土地,平整而安详,像是卸下了所有的负担,在休热,在安睡。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

(选自《光明日报》、有到改)


散文阅读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赏读《父亲和树》。
(1)初读·学贵有疑:下面是自主探究中同学提出的问题,请把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写下来。
从文章结尾句:“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中,我们读出了父亲对未来的美好希冀,除此之外,你还读出了什么?
(2)精读·学贵有法;下面三句话从不同角度对本文作了点评。请你迁选一句,围绕它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150字)
●生动的修辞赋予了苹果树以灵性。
●农民父亲的身上有着感人的特质。
●流淌的情感使文章读来细腻隽永。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班级举办了“学习优秀诗文,体悟人生哲思”主题学习活动。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狼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嗟夫!于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并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野,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乌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晓文意·体会古人情感】
1.触景往往生情。“薄暮冥冥,虎啸猿啼”,阴雨中洞庭______________的景色令迁客骚人感极而悲;“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宴会中美味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令太守乐在其中。(根据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这是范仲湾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醉能同其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这是欧阳修对自己政治理想的追求。
【明志向·获取精神力量】
3.学习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两篇选文都表现出了作者的忧乐情怀,请结合选文,说说你从范仲淹或欧阳修身上学到了什么优秀品格?
【品哲思·感悟人生智慧】
4.官场失意是古代官员的常态,欧阳修、范仲淹、苏轼都曾在失意时写下了传世名文。《水调歌头》是苏轼外放做官时所作名篇,其中哪一句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请写出该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句:
理解: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漓江情韵

从维熙

①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②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两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③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A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④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⑤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体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雅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⑥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⑧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⑨他大声地笑了起来。B那朗朗的笑点,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⑩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⑮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⑯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1.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从文中画线的A、B两个句子任里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A.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
B.那朗朗的笑点,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3.“我”见到摇船人时为什么“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 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猛浪若    (     )    ⑵泉水(     )     经纶世务者     (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乙】

辛酉岁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选自陶渊明《游斜川诗序》)


【注】①邻曲:邻居。②曾城:山名。③南阜:南山,指庐山。④名实旧矣:这里指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已熟悉了。⑤嗟叹:这里指吟诗作赋。⑥皋:近水处的高地。⑦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此处指诗人游斜川时,由目前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⑧率尔:即兴。⑨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⑩乡里:指籍贯。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富阳至桐庐/以为大有所益B.经纶世务/晓之亦舍然大喜
C.二三邻曲/未复有能其奇者D.水鸥乘和翻飞/屠惧,投
4.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
5.文眼是文章中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语句。【甲】【乙】两文的“文眼”各是什么?两篇文章都以山水为描写对象,说说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共同之处。
文眼:甲:                              乙文:                       
思想感情共同之处: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选段一]

我在宁夏和甘肃所看到的红军部队,住在窑洞里,富有地主原来的马厩里,用泥土和木料草率建成的营房里,以前的官吏或驻军丢弃的场地和房子里。他们睡在硬炕上,甚至没有草垫,每人只有一条棉毯。


[选段二]

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1)阅读上面选段,说说当代青少年应继承红军队伍哪些精神。
红军精神:
(2)曾看过一个点赞量很高的评论:“西方孩子的梦中有很多超级英雄,但是对于中国孩子来说,超级英雄只有一个,他便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他降妖除魔,坚持正义,忠诚善良,勇往直前……其实,名著中的“英雄”形象比比皆是。请从下面《红星照耀中国》的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将其称为“英雄”的原因。
毛泽东   朱德   贺龙     彭德怀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朝花夕拾》,完成后面的题目。
【选段一】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选段二】

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


(1)以上两个文段选自《朝花夕拾》,这本书收录了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10篇①_____(题材),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②《______ 》;两个选段所提到的“书”分别是③《_______》和④《___》。
(2)请在上述选段的书目中任选一本,结合具体内容和下面的材料,谈你是如何理解鲁迅先生的儿童教育观的。

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切。

——(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①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②断人行:禁止人行走。③况乃:何况,况且。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诗都是唐代五言律诗,偶数句押韵,颔联与颈联皆为对偶句。
B.【甲】【乙】两诗分别写到了“归雁”和“雁声”,由此可知都是写秋季景色。
C.两诗中的“书”都指家书、书信;两诗中的“达”都有“送达、到达”的意思。
D.【甲】诗流露出淡淡的思乡愁绪,【乙】诗除思念亲人,还寄予了无限的人生感慨。
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你说说该联妙在何处。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这些内蕴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经受住了历史和现实的考验,历经沧桑、永葆张力,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底气和来源。只要弘扬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获得共谋发展的精神动力。

A.只要弘扬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能获得共谋发展的精神动力。
B.只有弘扬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能获得共谋发展的精神动力。
C.只要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获得共谋发展的精神动力。
D.只有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获得共谋发展的精神动力。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行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逆人之心,臣愿王熟图之也!”使者以报。王自请往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王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中山:地名。后文“房子、代、无穷、黄华”都是地名。②驱世:全天下。③稽首:古时一种礼节。④图:想,反复考虑。⑤鄗:地名。
1.下面是小娟同学对句中加点词语境意义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联系成语“舍近求远”,可推知“今王此而袭远方之服”中“舍”意义为“放弃”。
B.回顾课文“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可推知“变古之”中“道”的意义为“方法”。
C.查字典,“负”有“背”“依仗”等义项,“中山齐之强兵”中“负”应选择“依仗”。
D.古汉语有字同义不同现象,“水围鄗”与“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中两个“引”字同义不同。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B.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C.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D.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灵王向北占领中山、房子等地,与肥义谋划让百姓穿胡服和学骑马射箭之事。
B.公子成不赞成改革,称病不上朝,赵武灵王派使者向他转述了改革意义,希望能说服他。
C.赵武灵王礼贤下士,他亲自拜访公子成,向公子成分析了当前形势并表达自己想法。
D.赵武灵王用先王因循守旧而造成鄗城失守的历史事实,最终说服公子成穿胡服上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驱世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2)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
类型:课外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