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再叫一声师父

①一个白面书生。这是我对许老师的第一印象。20世纪七十年代中叶,二十出头的我踏进这所学校报到,校领导领我到教导处,对一位正在埋头刻蜡纸的中年人说,老许啊,给你带来一位徒弟,先安排在教导处,你带带她……而后又对我说,这是教导主任许慧忠老师,我们的大才子。

②我是被推荐到这所中学来任教美术课的,可我从未踏上讲台讲过课,心中的惶恐可想而知。欢迎你啊!是许老师亲切的笑容,和煦的目光,才让我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渐渐安定下来。我跟着许老师熟悉教学环境并努力学习教学,比如怎样撰写教案,怎样设计课堂教学步骤,怎样和学生有效地交流,包括怎样树立教师威信等。

③教导主任的角色让许老师非常忙碌,他虽主教物理,还常常充当救火角色——哪位老师临时有事或生病请假,找不到合适的老师代课,许老师就要去顶替,无论理科或文科。许老师私下对我说,一名教师业务知识一定要过硬,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个桶还要越大越好,各种学科知识都要涉及一点,你知识面广、本事大,就不怕学生不服你。他说有个数学老师其貌不扬也不修边幅,刚进教室时,学生对其不以为然,课堂闹哄哄的,但看到他在黑板上画圆时,粉笔徒手一转,一个标准的圆赛过用圆规画出。就这一招立马让教室安静了下来……这些话在我脑子里是烙下深深印记的。

④我初来乍到那个冬天,一场大雪后,校园里积雪很深,考完试的孩子们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玩。他们的热闹劲也引发了我的童心,我拿了一只铅桶,拎了几桶雪,找一间空教室,拼起几张课桌,塑了一座鲁迅像。塑像快完成时,突然虚掩着的教室门被推开,随后是许老师的声音:大家都进来看看吧!接着一群学生接二连三涌进来了。鲁迅先生的面容轮廓极富特征,版画家赵延年先生创作的那帧《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木刻像,当时广为流传,于我也是烂熟于心的,所以塑像并不难。但刚才还在堆雪人打雪仗的一群学生,看到眼前用雪堆成的鲁迅像还是颇感惊奇的。在孩子们的感叹声中,许老师对他们说,这是新来的徐老师,下学期就要教你们美术课了。

⑤很快我就悟到许老师的良苦用心,是他有意识地让我以一个能人的姿态在正式任教前先展示给学生。孩子们对新来的老师都是怀有好奇心的,有了不错的第一印象,他们就愿意听从你配合你,所以我后来的教学工作一直很顺利。

⑥许老师是颇有古意的谦谦君子,无论待同事还是学生,都是言语晏晏如清风拂面,让人舒服。但是有一次我看到了许老师的另一面。那天我踏进办公室门,许老师正在教训一个男生,面容严肃,口气严厉:为什么要说谎呢?你一向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学生,我们是对你寄予希望的,一个人如果从小不诚实,一点小事都要耍个花招,将来怎么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后来才知道,前一天晚上许老师下班路上正好碰到这位学生的母亲,言谈中这位家长说起儿子昨天很晚回家,听孩子说是许老师让他留下来出黑板报,这样她就放心了。确实这位学生干部写写画画方面很能干,平常学校搞宣传常要用到他。但那晚他是跟一个同学玩去了。事后许老师对我说,还是对他严格点好,这样有才干的学生如养成讲假话的习惯,那太可惜了。

⑦三年半后,我因学校改制而离开了学校。今年元月初,突然接到许老师女儿的电话,告诉我许老师元月7日已去世。放下电话,我找出许老师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童颜鹤发的许老师正在练书法。我注目良久,轻轻唤一声:师父!

1.本文回忆了“我”与许老师相处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根据语境,赏析第⑤段加点词“良苦用心”的表达效果。
3.文章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本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5.本文与《再塑生命的人》都描写了老师对主人公的影响。请你说说两文中的老师分别对他们产生了什么影响。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邮差

张建春

①一条土路悠悠地向山外延伸,晴天里还好,雨天里一路泥泞。可也就这一条路,将山里山外联系了起来。

②土路上跑得最多的山外人是邮差,也称为信使,一周一趟,风雨无阻。

③起先邮差还是个小伙子,但跑着跑着小伙子就老了,就有了白发,就有了风刻的皱纹,一道道的,如山石的纹理。

④邮差叫许文灿,名字好听。马爷和马奶叫他文灿

⑤许文灿上山,一周一趟,都是直奔马爷、马奶家。马爷、马奶的家在山旮旯里,房子躲在山石的皱褶里,偏僻得很。

⑥许文灿气喘吁吁地将自行车停在山石的皱褶边,必大声喊:马爷、马奶,我来了!报纸来了,信来了。

马爷,马奶双双应答:文灿,文灿啦!山跟着回应:文灿,文灿啦!一座山都知道邮差许文灿进山了。

⑧许文灿进山是马爷、马奶家的节日——有报纸看,有信读,有欢笑,时而还有捎过来的包裹。包裹里都是些山里没有的古怪的东西,比如好吃的、好用的。

⑨许文灿把报纸信件送到了,不是拔腿就走,还要在马爷、马奶家待上半天——上午到,下午走;下午来,要到天擦黑才下山。许文灿有理由——就给他们一家送邮件,送到了工作就完成了。

⑩马爷、马奶巴不得许文灿多待些时候。他们和他唠嗑,有说不完的话。说着话,许文灿也不闲着,在房前屋后找活儿干,干得顺汤顺水。马爷、马奶喜欢看许文灿吃饭。许文灿吃得香,对山菜特别钟爱,每次都将马爷、马奶烧的饭菜吃个精光。不过,从山外寄来的包裹中的吃食,许文灿是坚决不吃的,许文灿只吃山货。马爷不止一次悄悄对马奶说:文灿的吃相和儿子一样。马奶点头,接着眼眶就红了。

⑪儿子早些年当兵去了好远的外地,一去就没回来过,这期间信没断过。所以许文灿才经常来送邮件。报纸也是儿子订的,儿子知道马爷爱看报纸,订了好几份。

⑫报纸不能天天送,许文灿一周送一次,一送一堆,够马爷看的了。

⑬儿子的信大约一个月一封,字写得工整,把在部队的情况说得清清楚楚。儿子来信,马爷、马奶是要回的,先是马爷亲自回,之后让许文灿代回。这样过了几年时间,有一天,马爷突然对许文灿说:不回了,知道儿子在部队好好的就行。说这话时,马爷长长叹了口气,没想到山也作了回应,发出一声长叹。

⑭马爷、马奶发现,许文灿送邮件的时间多是在周六或者周日,盘桓在山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马爷就对许文灿说:多陪陪父母。马奶跟上说:早点儿回去吧,孩子、老婆一大家呢。许文灿就呵呵笑:都要陪的,都要陪的。

⑮许文灿每次下山,马爷、马奶坚决不让许文灿空手,有时给几捧栗子,有时是一两个南瓜,有时是一小袋山菜……许文灿不客气,拿上头也不回地走。许文灿不敢回头,一回头泪就掉地上了。

⑯路好了,许文灿再来送邮件就不蹬自行车了,改成了开车。每周末来一次是少不了的,有时中间也来,一待半天。许文灿没告诉马爷、马奶,自己已经退休了。

⑰马爷比马奶走得早,走得也突然。那天是星期天,许文灿刚到,从车上搬下报纸、包裹之类,还高兴地说:有信,有信呢。马爷把信接到手中,还没拆封,手一抖,竟不省人事了。马爷临终前,拉着许文灿的手断断续续地说:我都知道,都知道……许文灿没敢接腔,泪水横流。

⑱马爷走后,许文灿还是每周来送邮件。迎接许文灿时,少了马爷的一句:文灿,文灿啦!马奶苍老的声音落单了,只有她自己的声音在山里转:文灿,文灿啦!

⑲许文灿没有改变,马奶也没有改变,只是马奶不看报,就不让许文灿再送报了,她说:省两个钱是两个钱。许文灿没听马奶的,还是送,送得更勤了。

⑳马奶的最后几年是在养老院度过的,马奶一到周六就把目光投向大门口,一直要望到许文灿来。许文灿从没让马奶失望。许文灿总是开着车,还是邮差的角色,到养老院一待大半天。过去许文灿到马奶家还有些活儿干,在养老院无事可做,许文灿就不停地和马奶说话,但马奶无话,只是用浑浊的眼睛看许文灿,一直看,看得许文灿的心一阵阵抽搐。

㉑马奶是九十五岁走的,走前,许文灿守在马奶身边,泪一个劲儿地流。许文灿想说什么,马奶摇头制止,缓缓地说:我知道,文灿,我知道的……许文灿的心就碎了。

㉒马爷、马奶都不在了,许文灿隔段时间还会去山的皱褶里,让山风吹吹,拾取文灿,文灿啦的余响。

㉓许文灿是马爷、马奶儿子的战友,马爷、马奶的儿子早牺牲了。许文灿当了邮差、信使,传递着虚假的信息,延续着深挚的战友情。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年9月刊)

1.请根据小说情节发展过程,将横线内容补充完整。
(1)战友牺牲后,许文灿到他的家乡当邮差
(2)______
(3)许文灿每周进山送邮件,借机照顾、陪伴两位老人
(4)______
2.结合语境,从句式、修辞任选一个角度,对第⑦段进行赏析。
3.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第⑰段“马爷知道”的理解。
4.结合文章内容,从两个方面分析是许文灿一个怎样的人?
5.关于文章标题,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甲同学认为:本文的标题改为“战友情”更好一些,明白易懂,紧扣文章主题。乙同学认为:“邮差”则意蕴更加丰富,与小说内容更加契合,是最合适的标题。你赞同哪一个标题?请结合小说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下面是同学们在研学时发现的古诗文,请你一起完成练习。
【甲】

《西湖梦寻》序

明·张岱

①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

②前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歌楼舞榭,弱柳夭桃,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吾梦中之西湖为得计也。

③因想余梦与李供奉异。供奉之梦天姥也,如神女名姝,梦所未见,其梦也幻;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今余做居他氏,已二十二载,梦中犹在故居。旧役小傒,今已白头,梦中仍是总角。夙习未除,故态难脱。而今而后,余但向蝶庵岑寂,蘧榻纡徐,惟吾梦是保。一派西湖风景,犹端然未动也。儿曹问,偶为言之,总是梦中说梦,非魇即呓也。

④余犹山人,归自海上,盛称海错之美,乡人竞来共舐其眼。嗟嗟!金虀瑶柱。过舌即空,则舐眼亦何救其馋哉?第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


[注释]①蹴居:租屋居住。②傒:同“奚”,仆役。③蘧榻纡徐:榻,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纡徐,从容缓慢。④海错:海产种类繁多,通称为海错。⑤金虀瑶柱:食品名。
【乙】

醉太平·西湖寻梦

清·王蕴章

炉烟一窗,瓶花一床,更添十里湖光,对南屏晚妆。

藕风气香,竹风韵凉,等他月照回廊,浴鸳鸯一双。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至断桥一望课内迁移法:及下船

______

(2)带湖庄参考成语法:焕然一新

______

(3)儿曹查阅词典法:①询问、责问;②屈曲不直:③明日的、次日的______(填序号)

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
3.上面两篇古诗文中蕴含着许多文化传统,根据表述选出正确的一项(       
A.甲文中的“甲午、丁酉”与《湖心亭看雪》中“崇祯五年”一样,都是中国干支纪年法。
B.甲文中的“李供奉”指唐代诗人李白,供奉是其谥号,因为李白曾于玄宗时供奉翰林,故称李供奉。
C.甲文中的“总角”一词出自《诗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与《醉翁亭记》中“伛偻提携”的“提携”意思相同,都理解为“孩童”的意思。
D.乙是一首词,“醉太平”是题目,这首词从风格上看,属于婉约派。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
5.《醉太平·西湖寻梦》此词写西湖晚景,全词清新婉丽,尤其是下片写景很有特色,请分析下片的写景方法及作用。
6.同样是写“西湖”,一个是“梦寻”,一个是“寻梦”,请根据序文内容和《湖心亭看雪》,说说张岱的“梦寻”和王蕴章的“寻梦”在感情上有何不同?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为了给即将中考的同学们加油鼓劲,班委会准备开展以“勤奋学习,成就未来”为主题的励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班委会邀请你为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下面哪一组的名言最适宜引用?(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B.侈而惰者贫,奢而俭者富。——韩非/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C.有志者,事竟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2)任务二:班委会准备拟写一副对联布置活动的会场,请你把下面6个词语(或短语)组成一副切合主题的对联。
明朝       追风去       乘风破浪       六月       展宏图       滴水穿石
(3)任务三:班级要开展一次辩论会,正方的观点是:勤能补拙。请你据此写出反方观点,并选择一方,在辩论会上陈述你的观点,80字左右。
正方:勤能补拙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陈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守望

尹小华

①双望和庆莲定亲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双望高呼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加入了志愿军队伍。临走那天晚上,两人在村边老槐树下见了个面——半个月亮在云层里时隐时现,他们在老槐树旁靠了一会儿,说了几句话,庆莲送给双望一副亲手做的鞋垫,双望拉了一下庆莲的手,然后一人朝西,一人向东。

②庆莲不唤双望名字,叫“那谁”。那谁走后,庆莲心里就觉得空荡荡的。那谁在家时,庆莲常能见到他。比如,有时村里开会,还有在庙会上,庆莲都会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寻找那谁,当终于看见他时,心头嗡的一声,似乎达到了某种目的,便转身往回走。是的,在那些场合下,只是看一眼,心里就暖暖的。那谁这一走,再想看见可就不容易了,庆莲不由叹息一声。声音虽轻,还是被自己听到了,不由一惊,生怕被娘也听到,说她有心事。

③庆莲有时在地里干农活,也不住地东想西想,想来想去,总离不开那谁。那谁不用干农活了,跨过鸭绿江打侵略者去了。庆莲这样一想,就紧张起来:枪子儿哪有长眼的,那谁要有个好歹怎么办?这种念头刚刚冒出来,庆莲就笑自己傻——要是人人都贪生怕死,还怎么打胜仗?接下来,她又盼着那谁英勇杀敌,荣立战功。这时庆莲一抬头,飞来一只鸟,叽喳叫了几声飞走。如果鸟知晓自己的心事就好了,飞去看看那谁。

④收工后,庆莲来到小河边,就看见了水里自己的影子。照理说,她熟悉自己的长相,可每次都忍不住在水里照一照,但又不敢久照,停留时间稍长,脸就发烫。回家时,路过村边的老槐树,树上又有鸟在叫。她停下来,抬头望望,引来更多的鸟叽叽喳喳欢叫起来……那一刻,她真的以为,那些鸟是那谁派来的信使。她想,若是自己能听懂鸟语多好。

⑤有一次,庆莲站在老槐树下,朝东张望时,正遇邻居大嫂路过。大嫂张口便问:“有双望的消息吗?”

⑥“没有。”

⑦“这个双望!”大嫂责怪后,又改口道,“打仗哩,可能不得空,双望肯定像你惦记他一样惦记你。”

⑧庆莲听了这话、害羞地低头一笑,但想到那谁不知何时回来,便陷入了沉默。

⑨大嫂似乎看出了庆莲的心事,说我帮你打听打听,等有双望的信儿,就快点告诉你。大嫂的话,给了庆莲一些盼头。大嫂常去县城,那里人多,知道的信儿也多。

几场秋雨过后,天气转凉,庆莲要给那谁做双棉鞋,她边纳鞋底,边像云一样游移着去了大嫂家。大嫂知道庆莲是来打听双望音信的,但她不说破,只说庆莲鞋底纳得密实。闲聊一阵后,绕来绕去,庆莲还是绕不过那谁。大嫂摸着庆莲手里上好鞋帮的棉鞋说:“仗总会打完的,你把日子过好,等他回来。”

⑪从那天起,老槐树下少了庆莲张望的身影。她穿梭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洒扫庭院,春种秋收,时光在忙碌的生产劳动中悄然而过。柜子里新纳的鞋早已攒了厚厚一摞。

⑫两年多后的一天,庆莲又一次去大嫂家,终于得到一个消息——战争结束了。

⑬成群结队的人们载歌载舞地迎接志愿军将士凯旋,庆莲远远地望见队伍里那个熟悉的身影,胸前的红花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庆莲的心剧烈跳动起来,怦怦怦,一阵紧似一阵好像要从嗓子眼儿里跳出来了……

⑭后来,庆莲成了我奶奶。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小说的主要内容。
2.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⑩段划线句子
3.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庆莲生怕被娘听到自己的叹息声,是因为她怕娘担心双望的安危。
B.第④段“更多的鸟叽叽喳喳欢叫起来”使心事重重的庆莲更加烦躁、厌恶。
C.结尾双望荣立战功、平安归来,与前文庆莲盼双望立功的心理形成照应,突出中心。
D.文章多次写到庆莲做鞋子的情节,表明双望走后庆莲无所事事,想借此打发时间。
4.简要分析“大嫂”在文中的作用。
5.分析第⑭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6.理解标题“守望”的含义。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会笑话学生的____,而是告诉他们,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人的人生。巴金的平和是在人生历练过后的____,冰心的童真和大爱是她的人格力量的____。人生如茶,有时____也是一种成全。
A.浅薄     大彻大悟     流露     煎熬B.浅薄     如梦初醒     流露     折磨
C.肤浅     大彻大悟     透露     折磨D.肤浅     如梦初醒     透露     煎熬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
A.迷信B.不拘小节C.马虎D.朴实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堂谿公谓昭侯曰:今有千金之玉卮,通而无当,可以盛水乎?昭侯曰:不可。”“有瓦器而不漏,可以盛酒乎?昭侯曰:可。对曰:夫瓦器,至贱也,不漏,可以盛酒。虽有乎千金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哉?今为人之主而漏其群臣之语,是犹无当之玉卮也。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昭侯曰:然。昭侯闻堂谿公之言,自此之后,欲发天下之大事,未尝不独寝,恐梦言而使人知其谋也。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注]①卮:酒杯。②当(dàng):底。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知不如徐公美 诚:________       (2)则人注浆哉       孰: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恐梦言而使人知其谋也。
3.甲文齐王因何曰“善”,乙文昭侯因何曰“然”?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十五从军征》,回答问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这首诗中人物的情感随着场景的移换而变化,由最初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变为____________,再到彻底失望,最终变为悲哀茫然之情。
2.简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一句的表达效果。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要求作文。

汪国真在他的诗歌里说“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这就是最动人的宣言呵,仿佛春天,温馨又飘逸。”


请以“给我一个       就够了”为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说真话抒真情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