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释】①本首词是李清照十八岁所作;②腻:这里形容清瘦的梅枝着雪后变得粗肥光洁;③造化:天地,大自然;④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1.下面对词作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梅词,渔家傲是词牌名。上阕写寒梅初放,侧面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下阕写月下赏梅,正面突出梅花的美丽高洁。
B.梅花于冬春之交,惊醒人们的时间意识,使人们萌生新的希望,被认为是报春之花。半放的寒梅点缀着覆雪悬冰的梅枝,显得光明润泽。
C.值此花好月圆的良宵,词人精心准备“金樽”和“绿蚁”,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情趣和愉快的心情,倒也别致有趣。
D.结尾一句“此花不与群花比”,词人把寒梅的形神美和自己的心灵美、感情美融为一体,赞美了梅花的品格。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中有许多答案,有正确的,有错误的,看你怎样选择。比答案更重要的,是追求答案的过程。

材料中的语句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遇见“水浒英雄”,完成下面小题。
1.在金圣叹点评《水浒》中有这样一段话:“两位豪杰,两口宝刀,接连而来,对插而起。奇险极矣,即欲不谓之非常,而英英之色,千人万人,莫不共见,其又筹得而不谓之非常乎?又一个买刀,一个卖刀,分镳各骋,互不相犯,固也……今两刀相连,一字不犯,乃至譬如动泰西华,各自称奇。”
这段话中,评点了两位豪杰,他们的经历中都有与宝刀有关的情节,但是最后也都落草梁山。其中买刀的是______,卖刀的是______。(填人名)
2.《水浒传》中,“酒”的作用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是误事、添愁之物,有人却不这样认为。你的看法呢?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遇见古仁人,完成下面小题。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启行。其戚友尼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

(选自《清稗类抄·忠荩类》)

【注】①松江于总:清代驻守松江的武官。②衅:战祸。③尼:阻止。④趣:同“促”,催促。⑤勖:勉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
B.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
C.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
D.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加点词语方法释义(填文字)
弹丸集于西炮台联系课内:咸来问讯
曾不少联系成语:望而却步
其近卒泣选择义项:①陈列;②显示;③陈述;④阵战,行列
选择义项:①于是;②最终;③竟然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
(2)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4.文中钱金玉的哪些表现可以看出他的爱国情怀?并请结合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简要评价文中钱金玉。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①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②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坠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③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④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⑤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现。

⑥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年4月作于四川客寓

1.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是从哪几个阶段表现这个特征的?
2.文章第③段中写李叔同在日本留学,引用了他写的《金缕曲》词,有什么作用?
3.文中多次写到李叔同的仪表,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4.请简述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5.文中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
2.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2年全国大江大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及占比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海河流域珠江流域松辽流域太湖流域西南诸河流域
土地总面积(万平方公里)179.1179.472732.1444.14124.323.7285.36
水土流失面积(万平方公里)33.726.272.056.687.9926.810.0812.37
占土地总面积比重(%)18.81%33.05%7.60%20.78%18.10%21.56%2.15%14.49%

长期以来,黄河水沙关系复杂,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水利部政法司司长于珙洋曾指出,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保护治理的最大症结。

数据显示,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35亿立方米,不足长江的7%: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吨,是长江的3倍,多年平均含沙量35公斤每立方米,干流最高含沙量920公斤每立方米,输沙量和含沙董均为世界之最。

目前,对木来黄河入河泥沙量预测,各方专家存在较大的争议和分歧,有的认为未来黄河泥沙量将维持在3亿吨左右甚至更少,有的却认为还将保持在8亿吨的水平。

黄河一直“体弱多病”,以占全国不足2%的水资源量,承载了15%耕地和12%人口,为沿黄400多个城市提供水源保障,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450毫米,在全国十个一级水资源分区中居倒数第二位,仅高于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生态警戒线,现状用水已远超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摘编自《保护黄河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2023.3.22《科技日报》)

【材料二】

最近两年多来,我国相继出台两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和黄河保护法,“江河战略”法治化全面推进,用法治力量守护母亲河。

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长江和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制定长江保护法和黄河保护法,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需要,是解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特殊问题的需要,是回应社会关切的需要。

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已经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黄河保护法于2022年10月30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

长江保护法施行以来,长江流域各地和国务院相关部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依法治江、护江、兴江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撰写的一份报告显示,2021年长江流域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7.1%,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达46.6%,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黄河保护法把握黄河流域特点,紧紧抓住黄河保护主要矛盾问题,充分总结黄河保护工作经验,法律规定全面具体,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摘编自《流域法律相继出台“江河战略”法治化全面推进》,2023.3.22“新华网”)

【材料三】

近些年,政府负责生态环境管理的主体单位持续推进和更新多项关于再生水循环利用的政策以及措施,已经有越来越多域市加入到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行列当中,结合自身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等各种工程设施都引入其中,意在探索出一条更符合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的再生水循环利用之路。

经过再生处理的水和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用肉眼基本上是无法分辨的,再生水与日常使用的自然水相比,具备“一水多用、重复利用”的特持征,再生水可以根据具体使用功能以及要求来进行处理,在保证达到一定水质要求的同时,对水资源整体配置结构进行优化,可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此外,再生水可以安全有效使用,不仅具备水量稳定、水质可控的优势,而且可就地使用,利用率很高。再生水的循环利用,是目前水资源领域研究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也是当前可以有效破解水资源、水环境以及水生态“三水统筹”治理难题的重要渠道和方式。

(摘编自《探索“双碳”背景下再生水循环利用策略》,2023.4.6《光明日报》)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

南水北调、引洮工程、引江济淮……一个个重大引调水工程,火大缓解了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滋养了沿线的百姓生活,推进了当地的发展。从南水北调东线江都水利枢纽到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从长江三峡大坝到淮河王家坝闸,总书记多次考察国家水网重点水利工程。他强调,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十四五”时期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摘编自《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2023.4.13“新华网”)

1.阅读【材料一】,说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所面临的困难。
2.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打算出一期板报科普我国水资源管理的情况,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科普呢?请根据材料设计三个板块标题。
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河流域的土地总面积远远小于长江流域,且黄河的径流量也只有长江的7%,但是黄河的含沙量高于长江。
B.长江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该保护法施行后,治江、护江、兴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相关部门走好了长江流域保护与发展的相得益彰之路。
C.再生水做到了和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完全一样,并且再生水可以根据具体使用功能以及要求来进行处理,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只有重视引调水工程,才能解决我国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才能保障民生,推进经济发展。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学校正在筹划校园读书节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学校准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初中各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和每周阅读时长的情况进行调查,请你设计两个问题。
问题1: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根据对问卷的统计制作了下列表格。

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统计表

类别
年级
课外阅读的内容人均每周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
文学名著科普读物中外故事
七年级35%19%46%8.5小时/周
八年级45%21%26%6.2小时/周
九年级61%25%13%2.2小时/周
你从以上表格中能读出什么信息?(分点陈述,不少于3点)
(3)你的同桌小李是个小军事迷,特别爱看与军事有关的书,其它书基本不看,你该如何劝说他改变内容单一的阅读习惯呢?
类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一棵丝瓜爬上楼

陈晓辉

搬到小区一年多了,我还不知道一栋楼里邻居们的名字,他们肯定也不知道我的名字和其他基本情况,这在现如今是很正常的事,但我的母亲很不理解——怎么可以这样呢?在村里,谁家的孩子上几年级,谁家的姑娘和哪村的小子订了婚,谁家的老太太该过寿了,有多少亲戚来庆祝……她都一清二楚。同样,村里别的人也知道她有几个孙子,上次回来给她带的啥……可是在这儿,谁与谁也不说话,偶尔碰到了也都端着一副没表情的脸,母亲说:“城里人那么多,怎么住在这里感觉空空的呢?”

我们住一楼,窗台下面有一块巴掌大的空地,闲不住的母亲在地里种了丝瓜。这怎么行?丝瓜要爬架的,爬上二楼遮了人家窗户怎么办?但是母亲还是不解:“丝瓜蔓子爬上去不好吗?咱村谁家的丝瓜南瓜爬过墙头,谁也不说啥,有菜大家吃嘛!”唉,怎么跟老太太说这个道理呢?不是人人都喜欢别人家的植物爬到自己家的,况且二楼的住户我也不认识,人家会不会生气?

丝瓜不管我的忐忑,见风就长,很快就爬上了我的窗台。翠绿的叶子,柔婉的卷须,隔着竹帘看过去,就像一幅写意画。还懂事地开出一朵朵金黄的花。

但是不管梦能走多远,人总是活在红尘俗世的。我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只要丝瓜爬到窗户顶部,我就爬上去把它掐掉,迫使它只在我家的墙壁范围内生长。每次掐顶的时候,我都感到自己的残忍,高处的阳光那么强烈明亮,那是每一棵植物的梦想啊。如果丝瓜有知,它会怪我还是会悲叹自己的命运呢?

有几天工作很忙,加班到深夜才回家。那几株丝瓜,湮没在一件一件的杂事中,被我忽略了。

再次注意到它们,哎呀,它们已经偷偷地蹿到二楼,把人家的窗台都快爬满了!现在再去掐藤蔓,是不是晚了?木已成舟,秧已成片,人家会不会杀下楼来,指责我家的丝瓜“侵占领空”?我想,还是硬着头皮,去做一次敦睦友邻的拜访吧,请他们宽恕主人的管教不严。

我还没去,楼上的住户先来拜访我了:“我是你们楼上的,请问方便说话吗?”我赶紧把客人让进来,倒上茶,惴惴不安:“对不起,那些丝瓜……我马上就剪了……”客人却笑嘻嘻地拿出几根脆嫩的小东西:“你们种的丝瓜,结了七八根呢,我们炒了几根,这是给你们留的。”见对方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我才放下心来。还没说话,母亲已经热情地唠叨开了:“丝瓜熬汤也很好喝,以前我们农村媳妇坐月子,从河里抓几条鲫鱼,摘几根小丝瓜,喝了奶水足得很呢!”

“是呀,丝瓜可是个好东西。嫩了能吃,老了可以刷锅,我家闺女这几天还对着丝瓜画画!”眼见母亲与对方的会谈亲切友好,我才放下心来。

从此我们与二楼的关系熟络起来,不但见面打招呼,有时候还会约着去散步。这样的转变我始料未及,丝瓜却俨然以外交功臣自居,生长得越发骄傲起来。不仅二楼,又开始往三楼攀爬,我又开始新的惴惴不安。但是有一天,有个人在楼下跟我说,他是三楼的,请我们不要把丝瓜掐掉,“让我们也沾点儿光哈。”

现在,丝瓜已经爬到了四楼。我们这栋楼的住户,关系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不但见面热乎乎地说话,三楼的大姐姐给二楼的小弟弟辅导作业,四楼的奶奶和母亲一起相约去买菜。前几天,母亲神秘地告诉我:“二楼张阿姨的外甥女来摘了一朵丝瓜花,被四楼的小刘看见,小刘托我做媒呢!”

1.文章情节动人,请在下面的表格上填写适当的内容,补充情节和表明作者在母亲种下丝瓜后的内心情感变化。
情节作者心理
丝瓜开始生长                 
                      惴惴不安
三楼的住户要我们不要把丝瓜掐掉轻松放心
住户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2.品味语言,按要求赏析下列的词句。
(1)再次注意到它们,哎呀,它们已经偷偷地蹿到二楼,把人家的窗台都快爬满了!(结合语境,赏析加点词语)
(2)翠绿的叶子,柔婉的卷须,隔着竹帘看过去,就像一幅写意画。(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3.说说文章标题《一棵丝瓜爬上楼》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4.通过文中的故事,你一定在人际交往上有很多感触,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想。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植物也“聊天”

①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迅速地威胁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

②你能想象吗?做出这些反应的是平时看上去仿佛很安静的植物。在看不见的地下,植物也“聊天”,它们的世界很“热闹”。

③研究发现,相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对外交流,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养分供给,甚至影响产量。以中国南方经常相邻种植的花生和木薯为例,我们来看它们是怎么交流的。

④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放出氰化物,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在乙烯的影响下,花生会主动缩减植株的繁茂程度,优先保证果实的养分供应。同时,乙烯还能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花生对氮、磷等有效养分的吸收率,进而提高花生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

⑤此外,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电信号等)进行交流。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实验证明,将罗勒栽种到胡椒附近,胡椒的长势就会变得更好。即使用塑料布把二者隔开,胡椒依然能保持这种变化,这是植物的声信号在发生作用。

⑥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菟丝子”就是一个热情的“送信使者”,比如当昆虫侵害某植物的时候,该植物就发出抗虫信号,通过菟丝子将信号传输给其他植物,提醒它们戒备,增强抗虫力。

⑦除了进行交流,植物还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植物达到一定的密度,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就像是拿起武器发动战争。反之,则和。对水稻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会尽量小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程度减少竞争;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亲疏观念并具备相应的辨识能力,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

⑧科学家通过关注植物的聊天,破译植物语言,将适宜合种的植物相邻种植,抑制病虫害,增加植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

1.本文③~⑥段说明的内容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④段写到花生通过释放氰化物和乙烯与其他植物交流。
B.第⑦段写到不同品种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时可以提高产量。
C.标题交代了说明对象,并用拟人手法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D.文章的结尾指明了未来对“植物聊天”全新的研究方向。
3.第⑤段还需要加入下面的例子,请说明理由。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微弱的电信号,表示已经被采过蜜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