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类文阅读。

一个的军营(节选)

在大山深处,一座神秘的军营里,20年前部队早已撤离,是谁还在天天吹响嘹亮的军号?

1.7米左右的身高,黝黑的脸膛上一双锐利明亮的眼睛,穿一套橄榄绿军装,腰系皮带,头戴钢盔,骑一辆军牌摩托车,威风凛凛地巡逻,这就是郭孔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老郭管理守护的兵营坐落在东水村,周围是连绵的丘陵和参差错落的村庄。

老郭一家现在居住的房子,是当时部队的一处连部。周围种满了瓜菜果木,一株高高的白杨树上悬挂着一个高音喇叭;院子大门两边插着两面红旗,旁边的宣传栏上用粉笔写着进军营,讲文明,讲礼貌的标语以及每天播放军号的时间;院子正中的未桩上插着一面鲜艳的国旗。当地群众说,老郭每周都要举行一次奏国歌升旗仪式,有时他的一家人参加,有时附近的村干部和村民也自发前来参加。总之这里的一切设施和氛围,都保持着部队的习惯,从而使周围的村民群众强烈地感觉到:部队还在身边。

谈起对部队和军营的情结,老郭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郭孔孙从小就伴随着军号成长,耳濡目染了人民子弟兵严明的纪律和拥政爱民的优良品质。被抽调到部队做木工电工,一干就是十多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部队撤离驻地,郭孔孙又跟随部队在外多年。

1.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郭外貌的语句。
2.“这里的一切设施和氛围”具体指的是什么?用“      ”画出相关的语句。
3.文中的哪一处描写令你感动?用一两句话写出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老郭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场暴雨刚刚过去,碧空如洗,海面上波涛起伏。船有节奏地前后晃荡着。陪我同船前往宝石岛的,是个矮墩墩的战士,宝石岛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姓高,刚从黑龙江回来。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为了调节一下沉闷的气氛,我有意地同他开玩笑:我猜这只纸箱里,一定装着好吃的东西。从家乡带来的吧?

小高淡淡地一笑:不,不能吃。

我才不信呢!我一副认真的样子,快公开吧,让我也尝尝。

小高有点急了:真不能吃。里面装的是一些小昆虫,蝴蝶呀什么的,一打开就飞跑了。

从没听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这种东西的。我正想问个水落石出,可是小高的嘴唇又闭紧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我知道晕船是什么滋味,便打住了。

傍晚,船把我们送到宝石岛。当岛顶的灯塔放射出雪亮的光芒的时候,观察通讯站站长拉着我,说:走,参加我们的晚会去。

这真是个特别的晚会。黑板上用仿宋体写着尝瓜会三个大字,小讲台上的白瓷盘里放着一个大西瓜。站长右手托起那个大西瓜,笑呵呵地说:同志们,这是我们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今晚,我们开个尝瓜会表示庆祝,大家来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

在一片欢笑声中,我了解到这个西瓜不平常的来历。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去年,站长和战士们撒下了几颗西瓜子。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噘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他找到了答案:西瓜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经他一说,大家才明白了。今年瓜秧开了花,他们仔仔细细地给每一朵雌花都进行了人工授粉。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大石头后边的一根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

站长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盛在白瓷盘里,送到每一个战士跟前。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我推推坐在身旁的小高,笑着说:你那个纸箱的秘密,现在该公开了。

小高说:你早就明白了嘛。

这么说,你真想让那些蝴蝶呀什么的在这里安家?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②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第二天我醒来时,天已经放亮了。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明白——_______   相信——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笑嘻嘻、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填空。
“纸箱的秘密”指的是________,作者“明白”了________
4.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把画波浪线的语句①改成用上冒号和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把画横线的语句②改成用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①“小精灵”指的是________
②这个句子表面上赞扬________,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________。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6.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晖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

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说:“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啊……对呀。”“要付多少钱?”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毛,您给两块钱得了。”军人把两块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大个子怎么没来?”“他……上前线去了。”说完,军人转身就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军人止住了脚步,用_____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开大步走了。

1.文中“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文中虽然没有对“他”进行描写,但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对话,写出了“他”________的精神品质。
2.下列词语填人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A.轻快B.高亢C.亲切D.低沉
3.下列对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烘托了小鞋匠焦急的心情
B.“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体现了大个子军人是个诚信的人
C.从小鞋匠多收了五毛的保管费可以看出他的贪心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李白与崔颢,两“鸟”比翼飞

黄鹤楼,是我国古代的名楼之一,它位于武昌西边。背依蛇山,前瞰大江,飞檐彩柱,huī huánɡ zhuànɡ lì(   )。这里是古代的游览胜地,无数的文人雅士、大臣官僚,都爱登上黄鹤楼,欣赏大江两岸的景色,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楹联,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shī xìnɡ dà fā(   ),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题的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先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bù wú yí hàn(   )地叹气说:“眼前有这么美好的景色却不能赞美,因为崔颢已经先题诗了啊!”

虽然如此,李白一直记着这件事,总想有机会写首诗和崔颢的那首比一比。后来,李白在游金陵凤凰台的时候,仿效崔颢的诗,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的这首诗也成为历代传诵的名作,“凤凰”终于赶上了“黄鹤”,在诗坛上两“鸟”比翼齐飞,嘤嘤相鸣,kuài zhì rén kǒu(   ),留下一段佳话。

1.根据短文中的拼音在括号里写词语。
2.古时候,黄鹤楼为什么能成为“游览胜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短文中出现的两首诗,请概括出这两首诗的共同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仗”是古诗常用的修辞手法,请用“  ”分别画出两首诗中的对偶句。
5.结合短文以及你的了解,对李白和崔颢两位诗人作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

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干那号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画;老张笨拙地拿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上有些发红,鼻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        )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现出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保险箱。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忽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的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而又污秽不堪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和老张家都换上双保险锁。

1.以上是一篇微型小说,请用简要话概括小说情节,不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这篇小说,作者要提醒人们的是(        
A.请给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起码的信任。
B.不要希求人们会真正相信失足青年。
C.请理解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的上进愿望。
D.不要苛求失过足的青年言行完美无缺。
3.小说两次写到大姑“眨眼”,两次眨眼,各有用意。
第一次眨眼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眨眼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锁撬开后,“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根据小说的内容,“说不清的意思”实际上可以分析出几种来,请你谈谈两种理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倒数第2段,“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中“也”字在此有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括号处省略了描写小川此刻的心理活动的话,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写出文中引号的作用。
(1)“砰”、“啧啧”、“当”这三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门儿”这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说以“锁”为题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小岛(节选)

将军觉得鼻子有些发酸,就别过脸去,刚好看见那盘小白菜。他怔了一下,走过去端起来,大步走了出去。

饭堂里,战士们正在吃饭,见将军进来,都停住了筷子。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战士们怕烫似的马上躲远。将军没有追过去,也知道自己没法追。他站在原地,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终于,他眼睛一亮,看到了饭桌边上的一桶汤。他走过去,把手中的菜倒进汤里,而后拿起汤勺,在桶里搅了几下。随后,他舀起一勺汤。

没有人招呼,战士们自觉地围了过来。一勺一勺的菜汤舀到了战士们的碗里。将军看到不少人的眼角有些晶亮,自己的鼻子又开始发酸,本来想说些什么,脑子乱了,只张了张嘴……

清晨,将军乘快艇离开了小岛。回望小岛,他看到那片绿色上面,一轮鲜红的太阳正在升起。

他向着太阳,向着那片绿色,也向着小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1.选文中有对将军的语言、____________等细节的描写,还称战士们为“孩子们”,突出了他对战士们的____________
2.选文中“回望小岛,他看到那片绿色上面,一轮鲜红的太阳正在升起。”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环境描写,这样写渲染了环境气氛。
B.烘托了将军对守卫海岛战士充满敬意的心理活动。
C.这样的描写,为下文作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主要是将军佩服岛上战士们的种菜妙招,所以,看着小岛上的菜地,舍不得离开。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3D打印:“自造者”时代已经到来

据外媒2014年3月22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出资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最新研发出“轮廓工艺”3D打印技术这种打印技术,有这样几个特点:速度快,24小时内就可打印出232平方米的大宅;成本低,省钱、省力、省料;外形美,波浪形外墙,更美观、环保。

3D打印技术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文中,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3D打印是什么?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分割模型,再传送到打印机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机器人可直接参与3D打印。

3D打印技术可以做出传统工艺无法做出的商品,在珠宝、鞋业、建筑、工程、航天技术、牙科、教育、枪支及其他领域都将会有广泛应用。上文提到的打印房子,就是3D打印技术在建筑业应用的成功案例。

或许哪一天,我们就可以住在自己打印的房子里,吃着自己打印的糖果,穿着自己打印的衣服,开着自己打印的汽车…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将参与今后的制造业,创新型的人才失业率将大大增加
B.“轮廓工艺”3D打印技术成功打印了房子,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唯一标志
C.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打印3D房子,速度快成本低、外形美
D.3D打印技术已在传统工艺行业广泛应用
2.3D打印正确的流程是(        )。
①逐层打印产品       ②设计数字模型       ③分割3D模型       ④传送到打印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①③④D.②④①③
3.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3D打印技术将在很多领域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②未来制造业将回流到发展中国家
③由于成本与门槛逐渐降低,个性化产品将更为多样
④回归传统将是制造业发展的王道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声音的温度

那年,一场变故悄悄潜入我家。先是母亲生病住院,体质本就(léi yíng)弱的父亲,(忧伤 焦虑) 过度,也随(既 即)病倒,父母双双住进了医院。

太阳从西边落山,恐惧却从我的心头升起,那年我才13岁。山村的夜色中,黑黢(qū)黢的远山像一幅剪纸阴森地贴在窗户的玻璃上,(ruò nuò)大的屋子里,只剩下我和妹妹。山中的狼群,一声接一声凄厉地哀嚎,常常将我和妹妹从梦中惊醒。

我们住在一所山村学校,叫喊声未必能让远处的人家听见。忽然,我想起了哨子——母亲上体育课时用的哨子。鼓起胸腔,拼命地让全部的气流吹出尽可能最大的声响。渐渐地,我听见了家门前由远及近嘈杂的脚步声,大声说话的声音。窗外交织着手电筒的光亮。我听见了乡亲们喊我的名字。开了门,一群人扛着锄头站在我家门前,他们都是周围我熟悉的乡亲。善良的黑脸,热切的目光,一群人由衷的关爱,驱散了我内心的恐惧。

④“孩子,你睡吧!这一夜我们不走了。一位大爷说。他们在墙根靠下了锄头,有的坐着,有的蹲着,吸着旱烟……我渐渐地睡着了。直到天亮,他们才扛起锄头离开。

临近黄昏,乡亲们又来了,他们用锄头在石板上投击出铿锵(kēng qiāng)的声响,好像在告诉我:孩子,别怕,有我们在!谁也伤不了你!

从此,每天夜里,围绕这屋子的前后,会约定(sì shì)的响起来来回回的脚步声,锄头的叮当声。脚步声断断续续要响一整夜,他们边走路边大声说话。我知道,这么黑的夜,他们不是要赶路或者侍弄庄稼,而是要用说话声给我驱赶恐惧,要用声音告诉我:我们都在窗外!

自此以后,我开始相信,声音也是有温度的。它能把一种至深的温暖传递给那些处在孤独和恐惧中的人们。

1.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标出。
2.用波浪线画出一个比喻句。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嘈杂—(          )  驱散—(          )
焦虑—(          )  阴森—(          )
4.用横线画出乡亲们每夜的做法,谈谈体会。
5.作者对乡亲们的这种行为持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神奇的鸟岛

五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从西宁乘车向青海湖的鸟岛进发。汽车沿着青藏公路向前飞驰,翻过日月山,穿过倒淌河,来到碧波万顷的青海湖。我们驾起一叶轻舟驶向美丽的鸟岛。

踏上鸟岛,眼前的景色令人眼花缘乱。抬头望,天空中是一群群飞鸟,红的,蓝的,白的,花的,组成一幅幅色彩夺目的锦绣画卷。低头看,满岛都是各种各样的鸟、鸟巢和鸟蛋,几乎没有我们插足的空地。湖水里,那披着彩色花衫的是斑头雁,小巧玲珑的是燕鸥,张着长长的嘴东张西望的是环嘴骛,还有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迈着长腿踱步觅食的黑颈鹤……我们大概数了一下,就有一百多种鸟呢!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湖里游的是鸟,好一个鸟的乐园啊!

这岛上生活着十万多只水鸟,它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如果敌害来犯,岛上所有的鸟都能团结起来,共同对敌。我们刚上鸟岛不久,就亲眼看见了一场鸟岛保卫战

天空出现了两只黑鹰,企图掠取岛上刚刚孵化出来的幼雏。两只放哨的大雁发现了,一边呱呱地报警,一边勇敢地迎着黑鹰冲了上去。接着岛上所有的鸟纷纷起飞迎敌。

两只黑鹰高高地盘旋着,群鸟在下面低飞。忽地,一只黑鹰俯冲下来。只见斑头雁用自己的翅膀和身体组成一道铜墙铁壁,挡住了黑鹰。第二只黑鹰偷偷从另一边向地面冲击。这时,鸬鹤群奋起回击,迫使两只黑鹰向高空飞去。群鸟在鱼鸥的带领下,发起冲锋,围住了两只黑鹰,时而上,时而下,叫着,啄着,两只黑鹰被啄得遍体鳞伤,急忙向远方逃去……

1.短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写鸟岛的神奇的。
2.短文第二自然段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分别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鸟,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只放哨的大雁发现了,一边呱呱地报警”中的“报警”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鸟岛保卫战”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哨卡

①在风雪迷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山顶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心就可能坠下悬崖。

②上校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的路段,总是先用脚踩实,再回头拉将军的手。将军最近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的连队。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③经过接近三个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5000多米的哨卡。狂风更加肆虐,雪拍到脸上,像刀割一般疼痛。

④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一行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⑤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将军发现,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3000米的值勤点上,前年调来的。”“这么说,快三年了?”“还差三个月三年。”

⑥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高海拔地区值勤年限的规定是什么?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是这么带兵的?让一个战士这么长时间在这儿值勤?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小声说:“儿是艰苦,可总得有人来守…”“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样?”

⑦上校还是没吱声。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乎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把话咽了回去。这时,一个边防团的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首长,他是上校的弟…”

⑧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立正的战士。突然,他脚跟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一个军礼。将军的眼中,闪着泪花。

⑨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回了个军礼。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上校把自己的弟弟长期安排在海拔5000多米的哨卡执勤,是因为(        )。
A.执行高海拔地区值勤年限规定
B.弟弟主动申请从海拔3000米的值勤点调来
C.高山哨卡的条件极其艰苦
D.想让他在条件艰苦的地方多锻炼,日后好提拔
2.“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将军“惊愕”的原因不包括(        )。
A.发现自己错怪了上校而深深自责,内心不能平静
B.被上校兄弟任劳任怨、忠于职守、自我牺牲的精神震撼
C.对慑于上校的眼神,敢怒不敢言的持枪哨兵的不公平遭遇深表同情
D.被以上校兄弟为代表的中国军人严于律己、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所感动
3.下列对于第①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风雪迷漫”“若隐若现”的运用,使得条件艰苦的高山哨卡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B.天气的恶劣,道路的艰险,突出了高山哨卡条件的艰苦,为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C.突出表现了冒雪前进的十几名军人不怕艰险、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
D.为下文突出表现将军不怕困难、身先士卒、爱兵如子的精神做铺垫
4.下列说法中,与短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第③段画“       ”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暴风雪的猛烈,突出了哨卡条件的艰苦和战士们忠于职守的精神的可贵
B.第⑤段关于哨兵外貌的描写,表现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战士们身心健康危害之大,也从侧面说明了执行高海拔地区值勤年限规定的重要性
C.第⑦段画“       ”的句子中,上校“瞄”哨兵一眼,是为了阻止弟弟把他俩的关系告诉将军
D.把第⑧段“将军的眼中,闪着泪花”删去,不影响表达效果
5.将军为什么要敬礼?这个军礼有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位人物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