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兵”的军营(节选)
在大山深处,一座神秘的军营里,20年前部队早已撤离,是谁还在天天吹响嘹亮的军号?
1.7米左右的身高,黝黑的脸膛上一双锐利明亮的眼睛,穿一套橄榄绿军装,腰系皮带,头戴钢盔,骑一辆军牌摩托车,威风凛凛地巡逻,这就是郭孔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老郭管理守护的兵营坐落在东水村,周围是连绵的丘陵和参差错落的村庄。
老郭一家现在居住的房子,是当时部队的一处连部。周围种满了瓜菜果木,一株高高的白杨树上悬挂着一个高音喇叭;院子大门两边插着两面红旗,旁边的宣传栏上用粉笔写着“进军营,讲文明,讲礼貌”的标语以及每天播放军号的时间;院子正中的未桩上插着一面鲜艳的国旗。当地群众说,老郭每周都要举行一次奏国歌升旗仪式,有时他的一家人参加,有时附近的村干部和村民也自发前来参加。总之这里的一切设施和氛围,都保持着部队的习惯,从而使周围的村民群众强烈地感觉到:部队还在身边。
谈起对部队和军营的情结,老郭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郭孔孙从小就伴随着军号成长,耳濡目染了人民子弟兵严明的纪律和拥政爱民的优良品质。被抽调到部队做木工电工,一干就是十多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部队撤离驻地,郭孔孙又跟随部队在外多年。
1.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郭外貌的语句。一场暴雨刚刚过去,碧空如洗,海面上波涛起伏。船有节奏地前后晃荡着。陪我同船前往宝石岛的,是个矮墩墩的战士,宝石岛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姓高,刚从黑龙江回来。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为了调节一下沉闷的气氛,我有意地同他开玩笑:“我猜这只纸箱里,一定装着好吃的东西。从家乡带来的吧?”
小高淡淡地一笑:“不,不能吃。”
“我才不信呢!”我一副认真的样子,“快公开吧,让我也尝尝。”
小高有点急了:“真不能吃。里面装的是一些小昆虫,蝴蝶呀什么的,一打开就飞跑了。”
从没听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这种东西的。我正想问个水落石出,可是小高的嘴唇又闭紧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我知道晕船是什么滋味,便打住了。
傍晚,船把我们送到宝石岛。当岛顶的灯塔放射出雪亮的光芒的时候,观察通讯站站长拉着我,说:“走,参加我们的晚会去。”
这真是个特别的晚会。黑板上用仿宋体写着“尝瓜会”三个大字,小讲台上的白瓷盘里放着一个大西瓜。站长右手托起那个大西瓜,笑呵呵地说:“同志们,这是我们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今晚,我们开个尝瓜会表示庆祝,大家来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
在一片欢笑声中,我了解到这个西瓜不平常的来历。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去年,站长和战士们撒下了几颗西瓜子。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噘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他找到了答案:西瓜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经他一说,大家才明白了。今年瓜秧开了花,他们仔仔细细地给每一朵雌花都进行了人工授粉。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大石头后边的一根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
站长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盛在白瓷盘里,送到每一个战士跟前。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我推推坐在身旁的小高,笑着说:“你那个纸箱的秘密,现在该公开了。”
小高说:“你早就明白了嘛。”
“这么说,你真想让那些蝴蝶呀什么的在这里安家?”
①
第二天我醒来时,天已经放亮了。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晖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
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说:“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啊……对呀。”“要付多少钱?”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毛,您给两块钱得了。”军人把两块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大个子怎么没来?”“他……上前线去了。”说完,军人转身就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军人止住了脚步,用_____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开大步走了。
1.文中“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中的“他”指的是A.轻快 | B.高亢 | C.亲切 | D.低沉 |
A.“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烘托了小鞋匠焦急的心情 |
B.“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体现了大个子军人是个诚信的人 |
C.从小鞋匠多收了五毛的保管费可以看出他的贪心 |
李白与崔颢,两“鸟”比翼飞
黄鹤楼,是我国古代的名楼之一,它位于武昌西边。背依蛇山,前瞰大江,飞檐彩柱,huī huánɡ zhuànɡ lì( )。这里是古代的游览胜地,无数的文人雅士、大臣官僚,都爱登上黄鹤楼,欣赏大江两岸的景色,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楹联,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shī xìnɡ dà fā( ),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题的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先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bù wú yí hàn( )地叹气说:“眼前有这么美好的景色却不能赞美,因为崔颢已经先题诗了啊!”
虽然如此,李白一直记着这件事,总想有机会写首诗和崔颢的那首比一比。后来,李白在游金陵凤凰台的时候,仿效崔颢的诗,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的这首诗也成为历代传诵的名作,“凤凰”终于赶上了“黄鹤”,在诗坛上两“鸟”比翼齐飞,嘤嘤相鸣,kuài zhì rén kǒu( ),留下一段佳话。
1.根据短文中的拼音在括号里写词语。锁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
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干那号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画;老张笨拙地拿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上有些发红,鼻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 )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现出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保险箱。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忽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的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而又污秽不堪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和老张家都换上双保险锁。
1.以上是一篇微型小说,请用简要话概括小说情节,不超过30个字。A.请给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起码的信任。 |
B.不要希求人们会真正相信失足青年。 |
C.请理解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的上进愿望。 |
D.不要苛求失过足的青年言行完美无缺。 |
小岛(节选)
①将军觉得鼻子有些发酸,就别过脸去,刚好看见那盘小白菜。他怔了一下,走过去端起来,大步走了出去。
②饭堂里,战士们正在吃饭,见将军进来,都停住了筷子。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③战士们怕烫似的马上躲远。将军没有追过去,也知道自己没法追。他站在原地,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终于,他眼睛一亮,看到了饭桌边上的一桶汤。他走过去,把手中的菜倒进汤里,而后拿起汤勺,在桶里搅了几下。随后,他舀起一勺汤。
④没有人招呼,战士们自觉地围了过来。一勺一勺的菜汤舀到了战士们的碗里。将军看到不少人的眼角有些晶亮,自己的鼻子又开始发酸,本来想说些什么,脑子乱了,只张了张嘴……
⑤清晨,将军乘快艇离开了小岛。回望小岛,他看到那片绿色上面,一轮鲜红的太阳正在升起。
⑥他向着太阳,向着那片绿色,也向着小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1.选文中有对将军的语言、A.环境描写,这样写渲染了环境气氛。 |
B.烘托了将军对守卫海岛战士充满敬意的心理活动。 |
C.这样的描写,为下文作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
D.主要是将军佩服岛上战士们的种菜妙招,所以,看着小岛上的菜地,舍不得离开。 |
3D打印:“自造者”时代已经到来
据外媒2014年3月22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出资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最新研发出“轮廓工艺”3D打印技术这种打印技术,有这样几个特点:速度快,24小时内就可打印出232平方米的大宅;成本低,省钱、省力、省料;外形美,波浪形外墙,更美观、环保。
3D打印技术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文中,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3D打印是什么?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分割模型,再传送到打印机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机器人可直接参与3D打印。
3D打印技术可以做出传统工艺无法做出的商品,在珠宝、鞋业、建筑、工程、航天技术、牙科、教育、枪支及其他领域都将会有广泛应用。上文提到的打印房子,就是3D打印技术在建筑业应用的成功案例。
或许哪一天,我们就可以住在自己打印的房子里,吃着自己打印的糖果,穿着自己打印的衣服,开着自己打印的汽车…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将参与今后的制造业,创新型的人才失业率将大大增加 |
B.“轮廓工艺”3D打印技术成功打印了房子,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唯一标志 |
C.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打印3D房子,速度快成本低、外形美 |
D.3D打印技术已在传统工艺行业广泛应用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① | C.②①③④ | D.②④①③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声音的温度
①那年,一场变故悄悄潜入我家。先是母亲生病住院,体质本就
②太阳从西边落山,恐惧却从我的心头升起,那年我才13岁。山村的夜色中,黑黢(qū)黢的远山像一幅剪纸阴森地贴在窗户的玻璃上,
③我们住在一所山村学校,叫喊声未必能让远处的人家听见。忽然,我想起了哨子——母亲上体育课时用的哨子。鼓起胸腔,拼命地让全部的气流吹出尽可能最大的声响。渐渐地,我听见了家门前由远及近嘈杂的脚步声,大声说话的声音。窗外交织着手电筒的光亮。我听见了乡亲们喊我的名字。开了门,一群人扛着锄头站在我家门前,他们都是周围我熟悉的乡亲。善良的黑脸,热切的目光,一群人由衷的关爱,驱散了我内心的恐惧。
④“孩子,你睡吧!这一夜我们不走了。”一位大爷说。他们在墙根靠下了锄头,有的坐着,有的蹲着,吸着旱烟……我渐渐地睡着了。直到天亮,他们才扛起锄头离开。
⑤临近黄昏,乡亲们又来了,他们用锄头在石板上投击出铿锵(kēng qiāng)的声响,好像在告诉我:孩子,别怕,有我们在!谁也伤不了你!
⑥从此,每天夜里,围绕这屋子的前后,会约定
⑦自此以后,我开始相信,声音也是有温度的。它能把一种至深的温暖传递给那些处在孤独和恐惧中的人们。
1.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标出。神奇的鸟岛
五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从西宁乘车向青海湖的鸟岛进发。汽车沿着青藏公路向前飞驰,翻过日月山,穿过倒淌河,来到碧波万顷的青海湖。我们驾起一叶轻舟驶向美丽的鸟岛。
踏上鸟岛,眼前的景色令人眼花缘乱。抬头望,天空中是一群群飞鸟,红的,蓝的,白的,花的,组成一幅幅色彩夺目的锦绣画卷。低头看,满岛都是各种各样的鸟、鸟巢和鸟蛋,几乎没有我们插足的空地。湖水里,那披着彩色花衫的是斑头雁,小巧玲珑的是燕鸥,张着长长的嘴东张西望的是环嘴骛,还有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迈着长腿踱步觅食的黑颈鹤……我们大概数了一下,就有一百多种鸟呢!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湖里游的是鸟,好一个鸟的乐园啊!
这岛上生活着十万多只水鸟,它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如果敌害来犯,岛上所有的鸟都能团结起来,共同对敌。我们刚上鸟岛不久,就亲眼看见了一场“鸟岛保卫战”。
天空出现了两只黑鹰,企图掠取岛上刚刚孵化出来的幼雏。两只放哨的大雁发现了,一边呱呱地报警,一边勇敢地迎着黑鹰冲了上去。接着岛上所有的鸟纷纷起飞迎敌。
两只黑鹰高高地盘旋着,群鸟在下面低飞。忽地,一只黑鹰俯冲下来。只见斑头雁用自己的翅膀和身体组成一道铜墙铁壁,挡住了黑鹰。第二只黑鹰偷偷从另一边向地面冲击。这时,鸬鹤群奋起回击,迫使两只黑鹰向高空飞去。群鸟在鱼鸥的带领下,发起冲锋,围住了两只黑鹰,时而上,时而下,叫着,啄着,两只黑鹰被啄得遍体鳞伤,急忙向远方逃去……
1.短文是从哨卡
①在风雪迷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山顶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心就可能坠下悬崖。
②上校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的路段,总是先用脚踩实,再回头拉将军的手。将军最近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的连队。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③经过接近三个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5000多米的哨卡。
④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一行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⑤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将军发现,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3000米的值勤点上,前年调来的。”“这么说,快三年了?”“还差三个月三年。”
⑥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高海拔地区值勤年限的规定是什么?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是这么带兵的?让一个战士这么长时间在这儿值勤?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小声说:“儿是艰苦,可总得有人来守…”“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样?”
⑦上校还是没吱声。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乎要说话。
⑧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立正的战士。突然,他脚跟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一个军礼。将军的眼中,闪着泪花。
⑨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回了个军礼。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上校把自己的弟弟长期安排在海拔5000多米的哨卡执勤,是因为( )。A.执行高海拔地区值勤年限规定 |
B.弟弟主动申请从海拔3000米的值勤点调来 |
C.高山哨卡的条件极其艰苦 |
D.想让他在条件艰苦的地方多锻炼,日后好提拔 |
A.发现自己错怪了上校而深深自责,内心不能平静 |
B.被上校兄弟任劳任怨、忠于职守、自我牺牲的精神震撼 |
C.对慑于上校的眼神,敢怒不敢言的持枪哨兵的不公平遭遇深表同情 |
D.被以上校兄弟为代表的中国军人严于律己、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所感动 |
A.“风雪迷漫”“若隐若现”的运用,使得条件艰苦的高山哨卡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
B.天气的恶劣,道路的艰险,突出了高山哨卡条件的艰苦,为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
C.突出表现了冒雪前进的十几名军人不怕艰险、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 |
D.为下文突出表现将军不怕困难、身先士卒、爱兵如子的精神做铺垫 |
A.第③段画“ |
B.第⑤段关于哨兵外貌的描写,表现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战士们身心健康危害之大,也从侧面说明了执行高海拔地区值勤年限规定的重要性 |
C.第⑦段画“ |
D.把第⑧段“将军的眼中,闪着泪花”删去,不影响表达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