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西师大版(2003)|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品读
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他不漂亮,他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他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他默默的,他说不出来。

它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他还在沙滩上,壳已经破烂,很不完全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他们玩腻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呢。又发现了这一只贝的两片瓦砾似的壳,用脚踢飞了。但是,同时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着去见大人。
“这是什么西?”
“这是珍珠!嗨,多稀罕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1.珍珠的形成过程给这只贝带来了什么?起初是什么?后来是什么?




2.“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为什么“可怜”,又为什么“可敬”?





3.结尾处,“孩子们重新去沙滩找它”,“它”指代什么?孩子们为什么“重新”去找“它”?




4.贾平凹曾写过另一篇文章《丑石》,写一块大石头平时没人注意,人们干各种活都因其丑而不屑用它,后来一位科学家发现了它,认定是一块陨石,便找人把它运到省城,成了一个科研的成品。丑石和这只贝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居里夫人的故事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é)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盛誉——       博得——       敬仰——       仍旧——
(2)居里夫人为老师做了哪两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品味
船底鱼
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中小型的鱼——鱼印(yìn)。鱼印的体形苗条匀称。它行动敏捷,善于游泳,性格活泼,并具有吸附在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的习惯。所以,人们称它为船底鱼。
鱼印吸附在物体上,在周游四海的过程中,遇上了饵料丰富的海区或者见到它的“船主’’——大型鲨鱼捕食时吃剩下来的一些残食,就悄悄地离开自己乘的“船”,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然后,再寻找-条新“船”,继续前进。一旦找不到“船”,它便吸附在附近的礁石及其他固定的物体上,作短暂休息。这时,它的细长的尾巴,似海藻随海流飘动,以此引诱鱼类,待有良机,继续吸附上新“船”。鱼印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不仅省力气,而且还借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1. 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前进一一(    )    短暂——(     )附近——(     )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良机: 
周游: 
一举两得: 
3. 鱼印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一举两得”,指的是哪“一举”?哪“两得”?   
4. 鱼印乘的“船”指的是,鱼印离开乘的“船”去吃一顿可口的美餐,这个“美餐”是指:。
5. 在文中找出比喻句,用横线画出来。它把比做。
6.你知道船底鱼的来历吗?用文中的话描述一下。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链接。
1.这只贝的外形丑陋,文章是怎样描写的?在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摘抄下来。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贝壳外形的丑陋?
2.“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你认为这只贝“可怜”在什么地方?“可敬”在什么地方?
3.世界上外表看起来不漂亮而内在却很美的事物是不少的,你能举几个例子谈谈吗?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阅读吧。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贝  壳

席慕容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我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的一丝不苟啊!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

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丝不苟:___________
固执: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卑微——(________) 脆弱——(_________)简单——(_________
3.用“精”组词并恰当地补充下面的短语。
__________)的图案        (___________)的构思
__________)的礼物        (___________)的手艺
4.读句子,完成练习。
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的一丝不苟啊!
①贝壳里的生命“短暂和细小”是因为                         ;贝壳里的生命“脆弱和卑微”是因为                       
②为了这样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是怎样的?请在文中用“   ”画出来。
5.作者由贝壳联想到了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只贝》和《贝壳》让我们联想到了生命的价值,请写出有关生命价值的名言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私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她像冰山雪莲,洁白无瑕;她像满山杜鹃,情暖人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最耀眼的是无私奉献的灿烂光辉,最醒人的是无私奉献的杰出人物。屈原、司马迁、杜甫、孙中山等,他们之所以耀眼、醒人,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业绩,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祖国和人民。“______,____”这句诗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作了一个形象的诠释。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无私奉献的境界呢?
无私奉献,要确立自己的远大理想。理想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也就是那种对人类和社会有较大意义的奋斗目标。人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比贪图享受的物质需要更具有驱动力。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人的思想境界高一分,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会登上一个新阶梯。”
古代的先贤,现代的英雄,当今的模范,不都是为追求理想的人生目标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吗?古代的大禹怀着治服洪水、为民除害的宏愿,三过家门而不入;现代的无数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甘洒热血写春秋;今日的优秀青年为了实现远大理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无私奉献,要培育忘我的献身精神。有人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小我”、“大我”、“忘我”三个层次。“小我”者,利己也,只顾自己而不顾集体;“大我”者,热衷于为社会作贡献,但缺乏献身精神;只有“忘我”者,才能像一滴水溶化在大海里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无私奉献,要树立不为名利的价值观。要使自己能够真正做到无私奉献并非易事。无私奉献之难点在于“无私”二字。正如布莱希特所说:“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要做到无私奉献,就要树立不追逐名利的人生价值观。只有树立了这种价值观,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无私奉献。
让我们吮吸中华民族的精神营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1.把词语补充完整。
(   )光辉   (    )尽瘁   (   )而后(   )  追(   )名(   ) 
2.为文章起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文章都提到了哪些人物具有无私奉献的品质?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小河对岸的桃子熟了。鲜红的大水蜜桃引诱着猴儿们,他们一窝蜂地涌到通向对岸的独木桥,争先恐后要过桥,谁不想先吃上那鲜红的桃呢?可由于众猴你拽他扯,谁也不能通过独木桥,全都急得吱吱乱叫。

这时,猴王跳出来主持公道:“别争了,别抢了!现在进行考试,优胜者先过桥。”

众猴静了下来,焦急而专注地应(A yīng  B yìng)对,猴王绞尽脑汁地想出了几道考题。

一道道考题过去了,优胜者却还是没能决出,因为哪一道题都不止一只猴子能答对,而独木桥却只能容一只猴子通过。没办法,只(A zhǐ  B zhī)得继续考下去。

终于,一只猴子不耐烦了,眼珠儿一转,瞄准了头顶上的一根藤条,纵身一跃,攀住藤条荡过河去了。

另一只猴子也抱着一跟从河上飘来得圆木浮(A fù  B fú)过河去了。

当这两只猴子爬上桃树大吃特吃时,众猴仍然再独木桥前聚精会神地考试呢。

1.给文中画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短文最后两个自然段里共有4个错别字,请你用“____”画出来,并改正。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然后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4.根据意思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
A.争着向前,唯恐落后。(____)
B.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____)
C.形容想尽办法,费尽脑筋。(____)
5.从下面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A.谁该吃桃?B.考试C.过河
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芭   蕉
春天,两鬓斑白的女教师,带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在校园的一角栽下了一株芭蕉苗。
当秋风送爽的时候,芭蕉成熟了。老师领着学生采下丰硕的果实,留下了已经憔悴(qiáo cuì)的芭蕉树。
不久,从芭蕉根部生出了几个浅红的嫩芽,嫩芽又渐渐长成了小芭蕉。小芭蕉越长越茂盛,而老芭蕉却越来越憔悴,终于完全枯萎了。学生们跑进了老师的办公室,伤心地说:“老师,老师,老芭蕉病得很厉害。”正在备课的老教师摘下眼镜,抬起头来和蔼地说:“那是因为它身上的养分都输送给了小芭蕉。”“那老芭蕉心里一定不好受吧!”老教师深情地望着学生们,肯定地说:“________”
一个静静的夜晚,老教师坐在案前批改作文。她翻开一个本子,只见上面写道:“我们的老师就像老芭蕉,我呢,是一个嫩嫩的小芭蕉。”又翻开一本,上面写道:“我长大也乐意做一位老师,用自己的心血哺育更小的小朋友,就像老芭蕉一样。”老师读着读着,不觉眼眶湿润了。
1.请从下面的四句话中选择最合适的一句填到文中横线上。(只填序号)
A.是啊,老芭蕉太可怜了!B.芭蕉不是人,心里怎么会不好受呢?
C.不会,它心里一定很快乐!D.唉,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她无可奈何呀!
2.这篇短文是把老师比作________________,把学生比作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还可以把老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珍珠!嗨,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1.结尾处,“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它”指代什么?孩子们为什么“重新”去找“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珍珠的形成过程中,你会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