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丰子恺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时作画,喜欢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取材。
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父亲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就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杜处士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画上的两头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
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1.解释下列词语。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
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 |
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
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正确意见,重画了一张。 |
快妈妈
我的妈妈有个特点,就是不管干什么事都很快。我管妈妈叫“快妈妈”。
妈妈不是会织毛衣吗?她不知道自己一年中给大伙织过多少毛衣毛裤。一 次,我家的邻居给别人加工毛衣的前身,结果期限快到了,还剩下十多件毛衣前身没织出来,正在发愁,恰巧叫妈妈知道了,便去拿了五件。
回到家里,我对妈妈说:“你拿这么些毛线回来干啥呀?”妈妈微微一笑说:“这几天邻居你张阿姨家活紧,我闲着也没事,帮她织毛衣。”我极不情愿地小声嘟哝:“家里的活也够你忙的,自找麻烦。”“看你说的,咱有难处时,邻居们不是都很照顾吗?人帮人图个啥?还不是图个心里踏实吗?你前些天不是还给我讲你们老师告诉你,能给别人做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吗?怎么这就忘了?”我不好意思了。别看妈妈没读什么书,可这张嘴却是又快又厉害。晚饭后,妈妈就不停地织。当我一觉醒来时,妈妈还在“飞针走线”,朦胧中,我看见妈妈的手在飞快地抖动,却辨不出几时“飞针”,何时“走线”,只见线团在变“瘦”,毛衣在长“长”。 不过一天一夜的功夫,妈妈就织了三片,五件活两天的时间就织完了。你说这不是“快妈妈”吗?
妈妈不但织毛衣快,干家务活更快。
一天晚上,邻居张阿姨家里有客,包饺子忙不过来,便叫妈妈帮忙。这回她算请对人了。妈妈去了不到一个钟头,饺子就包完了,乐得张阿姨眉开眼笑。
你说,我妈妈够得上是“快妈妈”吧!
短文(二):我们家的三个“桶”
我们家有三个桶:老爸“饭桶”,老妈“火药桶”,还有我这个“垃圾桶”。
先说我老爸吧。他可是我们家的顶梁柱,不吃饱能行吗?所以老爸吃饭可是海量,每次吃饭时,我才刚吃几口,老爸一碗饭就已经进肚了。每顿早饭两三个馒头,五六碗稀饭,七八碟小菜根本不在话下。每次吃饭,只要我稍微吃慢一点,就只能欣赏老爸那风卷残云一般的吃相了。看着老爸日益隆起的大肚子,我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猪八戒,真有点儿替他发愁。
再说老妈。老妈身上火药味十足,我和老爸天天战战兢兢,随时得看老妈的脸色行事。你想,要是你身边时刻跟着个“火药桶”,而且随时都会被引爆,那是什么滋味?所以,如果我一不小心犯了错,点燃了“导火索”,就只能开溜。可老妈的动作总是比我敏捷,我每次都逃不出她的手掌心。等她一把把我拎回来,我总是“哧溜”缩到墙角。当老妈的“火药”开始爆炸时,我就只能准备好耳朵洗耳恭听,准备好脑袋点头哈腰了。
我自己嘛,小“垃圾桶”一个。爱吃“垃圾食品”,比如薯片、虾条、汉堡、果冻……可最近电视上说,不宜多吃“垃圾食品”。于是我再逛超市,尽量少买,把“垃圾”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现在,老爸、老妈、我,都在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我相信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家三个“桶”的名称就会换换了。
分析方法我们家的三个“桶”
我们家有三个桶:老爸“饭桶”,老妈“火药桶”,还有我这个“垃圾桶”。
先说我老爸吧。他可是我们家的顶梁柱,不吃饱能行吗?所以老爸吃饭可是海量,每次吃饭时,我才刚吃几口,老爸一碗饭就已经进肚了。每顿早饭两三个馒头,五六碗稀饭,七八碟小菜根本不在话下。每次吃饭,只要我稍微吃慢一点,就只能欣赏老爸那风卷残云一般的吃相了。看着老爸日益隆起的大肚子,我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猪八戒,真有点儿替他发愁。
再说老妈。老妈身上火药味十足,我和老爸天天战战兢兢,随时得看老妈的脸色行事。你想,要是你身边时刻跟着个“火药桶”,而且随时都会被引爆,那是什么滋味?所以,如果我一不小心犯了错,点燃了“导火索”,就只能开溜。可老妈的动作总是比我敏捷,我每次都逃不出她的手掌心。等她一把把我拎回来,我总是“哧溜”缩到墙角。当老妈的“火药”开始爆炸时,我就只能准备好耳朵洗耳恭听,准备好脑袋点头哈腰了。
我自己嘛,小“垃圾桶”一个。爱吃“垃圾食品”,比如薯片、虾条、汉堡、果冻……可最近电视上说,不宜多吃“垃圾食品”。于是我再逛超市,尽量少买,把“垃圾”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现在,老爸、老妈、我,都在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我相信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家三个“桶”的名称就会换换了。
1.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文中用“_____”画出来。A.优点 | B.缺点 |
快妈妈
我的妈妈有个特点,就是不管干什么事都很快。我管妈妈叫“快妈妈”。
妈妈不是会织毛衣吗?她不知道一年中给大伙织过多少毛衣毛裤。一次,我家的邻居给别人加工毛衣的前身,结果期限快到了,还剩下十多件毛衣前身没织出来,正在发愁,这事恰巧被妈妈知道了,她便去拿了五件。
回到家里,我对妈妈说:“你拿这么多毛线回来干啥呀?”妈妈微微一笑说:“这几天邻居张阿姨家活紧,我闲着也没事,帮她织毛衣。”我极不情愿地小声嘟哝:“家里的活就够你忙的了,自找麻烦。”“看你说的,咱有难处时,邻居们不是都很照顾吗?人帮人图个啥?还不是图个心里踏实吗?你前些天不是还给我讲你们老师告诉你,能给别人做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吗?怎么这么快就忘了?”我不好意思了。晚饭后,妈妈就不停地织起来。当我一觉醒来时,妈妈还在“飞针走线”,蒙眬中,我看见妈妈的手在飞快地抖动,却辨不出何时“飞针”,何时“走线”,只见线团在变“瘦”,毛衣在“长”长。 不过一天一夜的工夫,妈妈就织了三件,五件活两天的时间就织完了。你说这不是“快妈妈”吗?
妈妈不但织毛衣快,干家务活更快。
一天晚上,邻居张阿姨家里有客,包饺子忙不过来,便叫妈妈帮忙。这回她算请对人了。妈妈去了不到一个钟头,饺子就包完了,乐得张阿姨眉开眼笑。
你说,我妈妈够得上是“快妈妈”吧!
1.本文是按我的父亲丰子恺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时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
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就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后来,他就把那个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那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杜处士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他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幅《背纤图》。
1.用“____”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
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 |
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个故事讲给“我们”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