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廉颇是武将,蔺相如害怕廉颇。 |
B.如果蔺相如和廉颇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赵国。 |
C.蔺相如害怕和廉颇发生正面冲突,因为他打不过廉颇。 |
唇亡齿寒
春秋时,晋国旁边有两个小国,那就是虢(guó)国和虞国。晋国想要举兵攻打虢国,但是要想攻打虢国,大军必须经过虞国。
晋献公于是就以美玉和名马为礼物,送给虞国国君虞公,请求借道让晋军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答应,但是虞公贪图美玉和名马,还是答应了晋献公的请求,同意借道。
宫之奇劝谏虞公说:“虢国正是虞国的依靠!虢国和虞国两国就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又怎么能够自保?虢国一旦灭亡,虞国必然就会随着灭亡。晋国的军队不可以招致,强盗寇贼不可以忽视,这种错误一次都已过分,又怎么可以再次去犯呢?谚语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啊!您怎么就不明白?请您千万不要借道让晋军征伐虢国。
虞公依然不肯接受这一劝谏。
宫之奇眼见无法说服虞公,只得带着全家老小,逃亡到了曹国。
这样,晋献公在虞公的“帮助”下,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
晋军得胜归来,借口整顿兵马,驻扎在虞国,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又灭掉了虞国。
目光短浅的虞公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却看不出虢国的存亡与虞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最终成了晋国的俘虏。
1.“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的表面意思是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 )回到客舍,( )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1.在文段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汉字。所填汉字表明蔺相如 。A.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
B.这么好的太阳,花儿也想好好享受享受。 |
C.没有绿叶的衬托,鲜花怎么会这么美丽? |
D.花叶上的水滴,在阳光的映照下,好像是晶莹的珍珠在闪闪发光。 |
A.依仗 | B.背 | C.享有 | D.遭受 |
A.调和,和谐 | B.共同 | C.协助 |
片段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 )去吧( )怕有危险( )不去吧( )又显得太胆怯( )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请他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1.在文中“( )”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 )看( )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