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片写了很多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
B.词中运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既写景又写人,使整个夏夜充满诗情画意。 |
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描写了溧雨将至的景象,也隐喻词人退隐生活中内心的不宁静。 |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意思是,踏着小路在溪桥处转了个弯,忽然出现了社林旁边曾经见过的那个茅店。 |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①
______________,②江清月近人。
1.把诗歌补充完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根据词中的内容,下列说法A.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喜”。 |
B.这首词写出了乡村秋夜的宁静优美。 |
C.这首词是作者晚间经过黄沙岭附近,看到月夜乡村景色写下的。 |
D.这首词作者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了月夜的山村风光。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1.第二句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下面有关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别枝:别的树枝 | B.西江月:词牌名 | C.见:同现,出现 | D.说:谈论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A.圆圆的月亮。 | B.新月。 |
A.越过中间。 | B.周代诸侯国名。 |
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
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B.风吹草低见牛羊。 |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①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②素娥③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④。
注释:①征雁:远飞的大雁。②青女:神话中的霜神。③素娥:嫦娥的别称,传说中嫦娥是住在月亮上面的。④婵娟:美丽娇柔的样子。
1.这首诗写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