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蜻蜓和飞机
鸟类张开翅膀在辽阔的天空自由自在地翱翔,激起人们飞上蓝天的欲望。
传说我国古代发明家鲁班和张衡等都曾制造过一种能飞的木鸟。达·芬奇模仿鸟和蝙蝠的翅膀,设计了扑翼机。后来,又经过许多人艰苦卓绝的努力,研究岛类的飞行,多次进行模拟试验,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实现了人类几千年来搏击长空的愿望。
这是航天技术的起点。但是,飞机在高空中飞行时,有时会产生一种震颤现象。飞机飞得快时,这种振动往往会造成机翼折断、机身坠落的事故。这个难题使人们伤透脑筋,不得不向生物请教。生物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早就具备了一种对抗震颤的办法。蜻蜓的翅膀末端有一小块发暗的斑点——翅痣,如果把它切除,蜻蜒飞起来就会飘来荡去,很不稳定。人们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弄明白这翅恙就是蜻蜓对震颤的装置。人们借用蜻蜓这个奇妙的结构,在现代飞机机翼末端加了类似的加厚区,用以消除震颤现象,飞机就飞得既平稳又安全了。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1.这段话描写了激烈的我听见小提琴的声音
郭风
夜间,月亮已经升得很高很高了。我看见这个月亮从溪边乌桕(jiù)树的枝丫间,把一大片清光洒到溪边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了。
这时我静静地听着:啊,可是真的,慢慢地,慢慢地,我听见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传来一阵又一阵小提琴的演奏声。
啊,我听人家说过,那草丛的村庄里,住着一位少年音乐家叫蟋蟀,他是一位很好的勤奋的少年,天天晚上演奏小提琴。因此,后来他成为童话世界里的少年小提琴家,这优美的小提琴声,是他演奏的吗?
啊,真的,真的,一阵又一阵小提琴演奏声,从那草丛的村庄里传来了。
那小提琴拉得多么好啊!我静静地听着,听着。
一会儿听来,感到那琴声好像是泉水从山谷里流到溪中来了。
有时听来,好像是给一位小姑娘唱的一首儿歌,拉的一支伴奏曲。
一会儿听来,感到那琴声好像是一阵细雨打在竹林里了。
我静静地听着,听着。
感到这提琴的演奏声,可真是好听啊。我一边听着,一边想,这小提琴的演奏声,是从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一座露天的音乐厅里传来的吧?那个村庄,今晚真的在那音乐厅里开一个月光音乐会吗?小提琴真的是那位少年音乐家——蟋蟀演奏的吗?一定有好多好多的小孩子来听演奏吧?
听啊,那草丛的村庄里传来一阵又一阵小提琴的演奏声;看啊,天上一个扁圆的、黄色的月亮,也在悄声地听着,把一大片清光洒到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了。
1.作者在文中把蟋蟀想象成标识 | 联想的语句 |
关键词语: | |
标点符号: |
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
半个乒乓球,一个瓶盖,一段铅丝,一块橡皮泥。
①在半个乒乓球中间钻个小洞,做灯罩。
②在瓶盖中间钻个小洞,从洞中穿进铅丝,铅丝一端弯一点儿,钩住盖底。在靠近洞的盖面和盖底处用橡皮泥把铅丝粘牢。
③把铅丝的另一端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把洞的两边粘牢。铅丝的头上用红橡皮泥做一个灯泡。
1.这个小台灯制作说明书说明了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1.语句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入迷状态的?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A.抓住围观者人数之多以及动作来表现 |
B.抓住围观者的声音、注意力来表现 |
C.通过围观者的感受来表现 |
D.通过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 |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A.忧虑。 | B.紧张。 | C.担心。 | D.自责。 |
A.担心。 | B.痛苦。 | C.期盼。 | D.紧张。 |
尼尔斯睁开眼睛,看见狐狸咬着一只野鹅,立刻赶过去喊道:“快把鹅放下!”狐狸看清
他的敌人不过是个小不点儿,便毫不理会。尼尔斯急了,一把拉住狐狸的尾巴。这一出其不意的攻击,使狐狸松开了嘴,野鹅赶紧拍打翅膀,奋力地向湖中飞去。
“啊,你好大的胆子!”狐狸恶狠狠地叫喊着,竭力想捉住尼尔斯,尼尔斯紧紧抓住他的
尾巴。狐狸转了一个又一个圈子,却怎么也抓不住尼尔斯。他们像陀螺似的不停旋转。一会儿,尼尔斯的手开始麻木,头也开始晕眩。他终于坚持不住,松开了手。尼尔斯立刻像被旋风刮去一样,一下子撞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上。
1.给画线字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