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1990s)|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小练笔。
当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时,他会怎么写?怎么想?请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要求:①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②学习在叙事中加入联想,注意用上“好像”“仿佛”等词引出联想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形近字组词。
(       )        (       )        
(       )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要求改换句式
一阵风吹灭了蜡烛。
①“把”字句:________
②“被”字句:________
类型:句型转换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月光曲(节选)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拔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解解的海面上,要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地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地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平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月光曲》又名《__________》。贝多芬是________(国家)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C.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4.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默写《月光曲》片段: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了巨浪。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贝多芬


①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闭目(观赏  玩赏  欣赏)楼上(优良  优美  优秀)的钢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他仿佛看见珠子在滚动,高的时候他仿佛听到雷鸣振撼着大地。
②“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滴”的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往天花板瞧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呀!来人呀!”
③“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跑进来。
④“楼上是谁,怎么往天花板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⑤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⑥“哦!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样好!”旅客一听这句字,怒气立刻消了大半。
⑦“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漏下来呢?”
⑧“不,不!你不要(搅扰  打扰  干扰)他,我自己看看吧。”
⑨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见贝多芬正全神贯注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苦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⑩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离开,当他下楼时,不禁暗暗(赞叹  赞颂)道:“______”。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2.第一自然段中的“他”是指_____;第八自然段的“他”是指_____
3.默读第一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写出实在事物;写出由此产生的联想。
__________
4.联系全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用“√”“×”表示。   
①旅客生气的原因是板缝滴水滴进他的眼里。( )
②旅客怒气消了大半的原因是服务员答应关照楼上客人不要让水漏下来。( )
③板缝滴水是贝多芬用冷水冷却发烫的手指,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板缝滴到楼下。( )
④客人赞叹贝多芬的原因是贝多芬的琴声像珠子在盘中滚动,像雷鸣振撼着大地。(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月光曲》选段,回答问题。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皮鞋匠和妹妹联想和想象的语句。
2.皮鞋匠的联想可以分成三幅画面,它们分别是什么画面?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B.选文最后一句话体现了盲姑娘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也衬托贝多芬创作的成功。
C.贝多芬的弹奏让你盲姑娘真正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D.我们可以通过月光下景物的变化来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
4.画横线的句子所描绘的意境与下列哪句诗的意境最相似?(  )
A.明月松间照B.月落乌啼霜满天C.海上明月共潮生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在括号里填上四字词语。
2.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_________为盲姑娘弹奏第二首曲子时的情景,这首曲子后来被谱写成著名的钢琴曲____________
3.月光照耀下的大海的变化反映着音乐的变化,结合文段展开想象,连一连。
月亮照在浪花上,海面上波涛汹涌                      音乐节奏舒缓柔和
月亮升起来,海面上微波粼粼                           乐声气势逐渐增强
月亮升高了,海面上卷起巨浪                           乐声高昂激越
4.下列那句诗与选文后半部分内容意境相符?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江清月近人B.燕山月似钩C.月落乌啼霜满天D.海上明月共潮生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样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

“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

“到”

船长问道:

“我们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1.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描写,主要表现了船长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伟大的灵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哈尔威船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乘客,乘客认为船长必会死去,但他死得伟大。
B.这是乘客们的感受,体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精神境界,人们心底的宗敬之情油然而生。
3.有人认为哈尔威船长给奥克勒福下达开枪的命令是无情的,你怎么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哈尔威船长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若请你为这座丰碑题写碑文,你会写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修改下面一段话。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洪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修改病句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