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阅读。

北平年景(节选)

梁实秋

祭灶过后,年关在迩。家家忙着把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茶托,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作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宫灯,纱灯,牛角灯,一齐出笼。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蜜供是早就在白云观订制好了的,到时候用纸糊的大筐篓一碗一碗的装着送上门来。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主妇当然更有额外负担,要给大家制备新衣新鞋新袜,尽管是布鞋布袜布大衫,总要上下一新。

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年菜是标准化了的,家家一律。人口旺的人家要进全猪,连下水带猪头,分别处理下咽。一锅炖肉,加上蘑菇是一碗,加上粉丝又是一碗,加上山药又是一碗,大盆的芥末墩儿,鱼冻儿,肉皮辣酱,成缸的大腌白菜,芥菜疙瘩——管够,初一不动刀,初五以前不开市,年菜非囤集不可,结果是年菜等于剩菜,吃倒了胃口而后已。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乡下人说的话,北平人称饺子为“煮饽饽”。城里人也把煮饽饽当作好东西,除了除夕宵夜不可少的一顿之外,从初一至少到初三,顿顿煮饽饽,直把人吃得头昏脑涨。这种疲劳填充的方法颇有道理,可以使你长期的不敢再对煮饽饽妄动食指,直等到你淡忘之后明年再说。除夕宵夜的那一顿,还有考究,其中一只要放进一块银币,谁吃到那一只主交好运。家里有老祖母的,年年是她老人家幸运的一口咬到。谁都知道其中作了手脚,谁都心里有数。

孩子们须要循规蹈矩,否则便成了野孩子,唯有到了过年时节可以沐恩解禁,任意的作孩子状。除夕之夜,院里洒满了芝麻秸儿,孩子们践踏得咯吱咯吱响,是为“踩岁”。闹得精疲力竭,睡前给大人请安,是为“辞岁”。大人摸出点什么作为赏赍,是为“压岁”。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            )
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          )
2.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_顺序来回忆年味的。
3.句子“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的意思是(        
A.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就跟疯了似的。
B.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闹个不停。
C.家中的大人小孩东西拿进来,拿出去忙个不停。
4.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过年的哪些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出现了一句北方的俗语,你还知道哪些俗语呢?写几个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朋友,你们那儿过年有什么样的年味呢?给我们说说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各色的年画”“ 鞭炮声日夜不绝”从                     三个方面写出了除夕的热闹氛围。
2.人们的哪些活动体现了除夕的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万不得已”“必定”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么理解“守岁”一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春节的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kuí)像,迎鬼船,躲午,贴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仍流传于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比武、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在民俗文化领域,人们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人们心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1.端午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端午节的习俗内容。
3.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主要是为了纪念_________________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内选段,回答问题。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将这段话分为两层。
2.分两层的根据是什么?选择一种恰当的方法(        
A.先总体写中心,再具体叙述除夕热闹的活动。
B.先交代时间,再具体写活动。
C.先说节日名称,再说节日活动。
D.先说在家的人如何过除夕,再说在外的人回家过年。
3.文段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                                                                                   
4.文段中画线句子表明作者从                                  方面细腻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5.这段话是围绕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一一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2.找出一个过渡句,画上“_____”。它在文中起          的作用。
3.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还给谁

1971年的夏天,我在A国上大学。

不知是抵达此地的第几个漫漫长日了,我从一个职业招聘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侯我身上只剩下一点点生活费,居留是大问题,找工作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头是低着的。

远远的草坪边躺着一个金发青年,好似十分注意地凝望着我。他看着我,我也知道,没有抬头。他站起来,还在看我。他又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于是这个人向我走过来。

他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又愉快的曲子。

我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

一片影子挡住了我的去路,那个吹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根碧绿的青草,正向我微笑。

 “来!给你!他将小草当作一件珍宝似的递上来。

我接住了,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对,微笑,就这个样子。嗯!快乐些……”他轻轻地说。

说完他拍拍我的面颊,将我的头发很亲昵地弄乱,眼神送过来一丝温柔的鼓励,又对我笑了笑。

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

那是我到A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小草,被我保留了许多年,才找不到了。那个人连名字都没有法子知道,他的脸在记忆中也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法子忘记他。

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                。我要将快乐和信心传递给另外一些人,将这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是平凡的日子,活着总是美妙的。这份能力,来自那根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

1.在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凝视——________      激励——________
2.作者到A国后为什么情绪低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哪句话适合放在文中画横线处(    )
A.一笔无法偿还的债。B.一笔没有债主的债。C.一笔可以归还的债。
4.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这里的一笔债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黄梅戏的抒情性(节选)

黄梅戏音乐唱腔的个性特色和格调,既是黄梅戏抒情风格的重要内容,又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黄梅戏的音乐唱腔是一个丰富而完整的音乐体系,它的花腔小调直接来源于民歌等乡野小曲小调,表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劳作中的欢乐和忧愁。它以平词为核心的板腔体套曲代表着黄梅戏音乐主腔的整体风貌。这一体系由平词、数板、对板、火工、彩腔、花腔、二行、八板、阴司腔、仙腔等组成。每一个腔体都能独立地表达一个特定的音乐形象,即戏曲唱词的某种思想内容,而且把它们耦合交叉等联系起来就更能表达更加丰富深刻、复杂多变的思想内容。如彩腔、花腔、仙腔等,具有表现愉悦、欢乐的特点,《女驸马》中的“谁料皇榜中状元”,较好地表达了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中的欢乐愉悦之情。平词一般用于表现剧情和人物的诉说、表白、介绍原委等,主要是叙述情况,但《天仙配》中董永唱的“含悲忍泪往前走”,就是以平词为主调揉进了其他腔调的唱段,观之听之,哀怨惆怅、悲凉苦闷之情立即涌上心头。

1.用“  ”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2.根据选段内容填空。
(1)黄梅戏的_____直接来源于民歌等乡野小曲小调,它的板腔体套曲以___为核心。
(2)彩腔、花腔、仙腔等,具有表现___的特点;___一般用于表现剧情和人物的诉说、表白、介绍原委等。
3.作者列举《女驸马》《天仙配》,是为了说明(   
A.腔体耦合交叉能表达深刻复杂的思想
B.唱腔是丰富而完整的体系。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伶俐——(      )  即刻——(      )
2.短文提及了茶峒人端午日哪几种习俗?作者详细写了哪种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开始三个“莫不”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
A.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B.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
C.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D.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5.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zhēnɡ zhènɡ)月十五,处处张灯结(jiē jié)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pù pū)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水浒传□(zhuàn chuán)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2.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
各形各色(ABAC)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表示“全部、都”意思的词语:___________
4.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补上合适的标点。
5.“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元宵是“又一个高潮”?
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这段话中着力描写灯的_______多,_______多,为的是突出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的,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说明灯的数量的词语是_______;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_________
2.请用“ ”划出文中最能说明家中“有声有光”的句子。
3.这个选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