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各色的年画”“ 鞭炮声日夜不绝”从                     三个方面写出了除夕的热闹氛围。
2.人们的哪些活动体现了除夕的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万不得已”“必定”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么理解“守岁”一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春节的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内选段,回答问题。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将这段话分为两层。
2.分两层的根据是什么?选择一种恰当的方法(        
A.先总体写中心,再具体叙述除夕热闹的活动。
B.先交代时间,再具体写活动。
C.先说节日名称,再说节日活动。
D.先说在家的人如何过除夕,再说在外的人回家过年。
3.文段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                                                                                   
4.文段中画线句子表明作者从                                  方面细腻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5.这段话是围绕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一一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2.找出一个过渡句,画上“_____”。它在文中起          的作用。
3.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zhēnɡ zhènɡ)月十五,处处张灯结(jiē jié)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pù pū)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水浒传□(zhuàn chuán)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2.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
各形各色(ABAC)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表示“全部、都”意思的词语:___________
4.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补上合适的标点。
5.“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元宵是“又一个高潮”?
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这段话中着力描写灯的_______多,_______多,为的是突出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的,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说明灯的数量的词语是_______;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_________
2.请用“ ”划出文中最能说明家中“有声有光”的句子。
3.这个选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与理解。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1.选段的作者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
2.用“     ”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3.画“﹏﹏﹏”的句子中“_____”和“_______”“都是”的意思相近,写出了_____________,为的是突出元宵节的热闹。
4.请你写出两句和春节有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
2.“处处张灯结彩”说明________,“各形各色”说明________
3.文中最能说明“有声有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喜欢北京的元宵节?读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湖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席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写出和选文中加点词语类似的拟声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吃团圆饭(     )            放花炮(     )            吃饺子(     )
观花灯( )                逛庙会( )            吃元宵( )
3.作者分别从数量、种类两方面来写“灯多”:突出灯数量多的词或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灯图案多的词语是“__________”。作者描写处处张灯结彩的热闹场景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_______
4.用“____”画出选文中最能说明“有声有光”的句子。
5.选文第1自然段中“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中“这”指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积累,把下面的人物按其所属的名著分类。
林冲 贾宝玉 诸葛亮 宋江 孙悟空 林黛玉 唐僧 吕布 鲁智深 曹操
《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楼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在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1.在上文找出一个谚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谚语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色味双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   ”画出选文的中心句。围绕中心句,作者从视觉、  觉和   觉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描述。选文的构段方式是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2.从“万不得已”和“必定”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看,守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守岁有两层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祈祷延寿。从这个习俗中我们可以看到珍惜时间和__________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