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练习。

风大作时,能逆(     )吹牛马使倒(     )行,或擎(   )之高二三丈而坠(   )。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__ 逆:__________
擎:__________ 坠: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位植树老人的心愿

1984年,尚未退休的刘道乾就带着妻子、孩子,来到这片白碱tāng tān)开荒植树。

如今,经他改良的土地有200多亩,除了生产用地,他都栽上了树。当年种下的小树苗,已长成顶天立地、郁郁葱葱的大树。他绿化了大片白碱滩,造出了一个新林场。

我们刚来的时候,碱滩上光秃秃的,没有几棵树,荒凉得很。现在条件好了、生活好了,我要让这片荒滩都绿起来。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刘道乾tà tā)上了漫漫的植树之路。没有树苗,他和老伴省吃俭用,把退休工资的绝大部分拿出来买树苗。盐碱滩上缺水,树苗极易枯死。为了提高成活率,刘道乾一遍遍地给树苗浇水。有一年林场旱情严重,为了抗旱,刘道乾又投资打了两眼机井,其中还跟女儿借了3000元钱。为了种树,他已léi lěi)计投入资金6万余元。

种树好处太多了,既能绿化碱滩、防风固沙,又可以活动筋骨、锻炼身体。你看我72岁了,耳不聋,眼不花,这都是种树的结果。有生之年,我还会继续种下去,有一天我不在了,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荫。刘道乾自豪地说。

临别前,我们问老人种了这么多年树,特别爱种什么树。刘道乾爽朗地笑着说:我就爱种钻天杨,正直、挺拔、好看,有精气神儿,看着就像咱兵团人。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顶天立地:__________________
省吃俭用:__________________
3.刘道乾认为种树有什么好处呢?你认为种树还有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画“        ”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标题是“一位植树老人的心愿”,植树老人的心愿是什么?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理解。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样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老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自己的价值的。
2.他将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不会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领会——(           )    告别——(           )
2.选文主要写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联系全文来看,它起到了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另一种东西”表面指的是______________,事实上指老人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递进。C.表示转折。D.表示省略。
5.对“青山是不会老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山上的树木一年四季常青,保持郁郁葱葱的生长态势。B.老人执着、崇高的精神永远流传。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外选文,完成练习。

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儿弄树苗呢?杨善洲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片繁茂的树林。

“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1.从文中找出两上修饰树木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抹别致的色彩”中“一抹”的意思是___________。它还可以这样搭配:一抹(        ),一抹(        )。
3.杨善洲为了解决树苗短缺的问题,想的两个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说“繁茂的树林”最让人震撼,原因是(        )。
A.树木的数量多B.树木的面积大C.这是由一枚枚小小的果核变成的
5.从选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杨善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学问,回答问题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解释“荡漾”一词。
____
2.文中的“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是指________,实际上还包含着这位山野老农________
3.“青山是不会老的”的含意是(    )
A.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B.青山因为有老人的不断看护、绿化,永远不会荒芜、老去。
C.这句话主要描写青山的苍翠。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绿色装点人生

在武都区白龙江北岸,有一个叫柳树梁的地方,梁上有600多亩树林和一位老人有关。他叫李友忠,今年70岁,是武都区两水镇两水村的普通农民,老人从1989年开始在柳树梁种树,一种就是20年。当地群众说:“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

阳春三月,我们来到柳树梁,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

 在一片油橄榄树下面,李友忠老人正在浇水,他对我们说:“今年春天雨水少,现在气温回升又快,不多浇点儿水,树的生长就会受影响。”“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李友忠回忆道。

 当时,李友忠想栽树,可是家里穷,连娃娃上学的钱都得东借西凑,哪来的钱买苗种树?1989年,机会来了,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李友忠从种洋槐入手,用了1个多月,种植了30亩,可之后的5个多月里,当地降雨量比往年偏少,加上没有掌提造林技术,几十亩树苗没有一棵成活。

 李友忠没有灰心。第二年春天,经过多方咨询,他开始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由于量大,李友忠动员全家老小一起上阵,还雇了20多名劳力,经过3个月的时间,修出水平台50余亩。他买来柑橘、侧柏、松树等树苗进行栽植。

 为了保苗,李友忠从5里之外的白龙江边靠人背富驮运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当年秋天大部分树苗都扎根成活,看着绿油油的小树林,李友忠心里乐开了花。

 就这样,每年春天,不管刮风下雨,李友忠都去栽树,一棵、两棵、三棵……直到天黑才收工。截至1999年春天,先后植树500余亩。

 面对着我们,李友忠动情地说:“我已种了20年的树,今后还要继续扩大面积,我老得种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去种,一辈一辈接着种下去   , 肯定能把荒山变成森林。”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漫山遍野:________
②寸草不生:________
2.“机会来了”中的“机会”指的是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描写昔日柳树梁面貌的句子;在文中找出描写今天柳树梁面貌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栽树,李友忠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读着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到了《________》这个故事。
②这句话表现了李友忠的________精神。
6.你是如何理解“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类文阅读。

爬上山脊后,牧羊人拿起铁棒向下扎了一个洞,放入一颗橡实,再覆盖上泥土。他一颗一颗耐心地种下橡实。

我好奇地问:“这个山坡是你的吗?”

他摇摇头:“不是。”

“那么你晓得这是谁的土地吗?”

“不晓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不过管它是公有地,还是私有地,跟我种树有什么关系?”

接着他表示:假如上天再给他三十年时间,他所种的树,数量一定非常惊人。除了橡树,他还研究繁殖山毛榉(jǔ)。在他的房子附近有一个苗圃,四周用铁丝篱保护着,不让羊群靠近。他也打算在山谷种桦树。总之,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光秃秃的高地长满树木。

1.第1自然段是对牧羊人____________的描写,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工作态度。
2.从牧羊人和“我”的一番对话中,你体会到牧羊人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象三十年后的情景,围绕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展开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1.这两段文字共有(_________)句话。
2.为什么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他敲着早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埋住( mái mán)    淤泥(yū yú)
2.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一连串的数字,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从这两段文字中,你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