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
-
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登录
|
注册
试卷
|
试题
|
走进学进去
|
学进去
试题
试卷
字/词
搜索
购买服务
首页:
小学语文 人教版(2001) 三年级上册
>
第三单元
人教版(2001)
|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2 金色的草地
3 爬天都峰
4 槐乡的孩子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 灰雀
6 小摄影师
7 奇怪的大石头
8 我不能失信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9 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 风筝
11 秋天的雨
12 听听,秋的声音
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13 花钟
14 蜜蜂
15 玩出了名堂
16 找骆驼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7 孔子拜师
18 盘古开天地
19 赵州桥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
21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24 香港,璀璨的明珠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25 矛和盾的集合
26 科利亚的木匣
27 陶罐和铁罐
28 狮子和鹿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29 掌声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
31 给予树
32 好汉查理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 不懂就要问
2 做风车的故事
3 五花山
4 六个矮儿子
5 神笔马良
6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7 喜爱音乐的白鲸
8 信箱
试题
题型:
全部
选择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信息匹配
书面表达
句型转换
连线题
判断题
排序题
书写
诗词曲鉴赏
修改病句
简答题
其他
听读鉴赏
难易程度: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排序:
综合排序
试题难度
使用次数
真题次数
限于篇幅仅展示
1000
道试题
作文。
题目:美丽的秋天
要求:要写出景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用上积累的词语。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诗《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
,
。
挑促织,
篱落
。
1.补全诗句。
2.《夜书所见》的作者是
________
代诗人
________
。由“萧萧梧叶”可以看出这首诗写得季节是
________
。
3.表示时间的句子是
________
。
4.“动客情”的“情”主要指诗人的什么感情?你能写一句话抒发这种感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回乡偶书
①
(
唐
)
贺知章
少
小离家老大
②
回,乡音
③
无改鬓毛
④
衰。
儿童
相
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①
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来的。
②
老大:年纪大了。
③
乡音:家乡的口音。
④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1.结合注释,给诗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少
________
(shǎo shào) 相
________
(xiānɡ xiànɡ)
2.从诗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课文《秋的声音》内容选择。
“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这一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A.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
B.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来,上哪去。
C.我们要珍惜秋的声音,珍惜美好的大自然。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看拼音,写词语。
xié
pō
guō
gài
cán
yáng
sòng
bié
tiǎo
dēng
zèng
pǐn
zhí
jìng
yán
hán
类型:书写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看拼音,写词语。
yán
liào
gōu
huà
xiān
nǚ
yóu
piào
qīng
dàn
xīn
wén
fēng
shōu
piāo
luò
类型:书写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看拼音写词语。
hán
lěng
zèng sòng
jú huā
shí
jìng
xié yáng
类型:书写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默写古诗《山行》。
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拓展思维,仿写诗歌。
(1)想想我们身边的事物和景象,它们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他们好像在说些什么呢?赶快与同学交流一下。
(2)我会按照这篇诗歌的形式写几段诗歌。
听听,
秋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整体梳理:我能读懂诗歌意思。
(1)作者抓住了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
________
,用诗的语言,赞美了
______
。
(2)诗歌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声音,一种是能听到的声音,如
____
、
____
、
______
、
_____
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如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这种声音藏匿于秋天的万物中。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