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 誓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10金。围观的人都不相信,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50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变法很快就在秦国推广开来。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选出括号内恰当的词语,打“√”。A.商鞅变法 | B.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 C.立木为信 |
A.程度深 | B.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 |
C.熟练 | D.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 |
加了一句
一天中午,在巴黎的街头,一位法国著名诗人看见一个老妇人木然地站着。她佝(gōu)偻(lóu)着腰,衣衫褴(lán)褛(lǚ),苍白的头发在风中飘荡。在她身旁,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街上乞(qǐ)讨。诗人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子问道:“老人家,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听到有人询间,老人先是一愣(lèng),接着长叹一声,说:“我……今天什么也没有得到。”
诗人听了,拿出笔,悄悄地在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写了一句话:“春天到了。”然后,他把身上带的钱全给了老人。
晚上,这位诗人又经过这条街。他看到来往的行人经过这块木牌时,大都停了下来。无论是衣着华丽的绅(shēn)士、贵妇,还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都掏出一枚(méi)铜币,送到老人的手里,就连衣着寒酸的小职员,也摸出一枚铜币交给老人。诗人远远地看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仅(jǐn)在原来那句话的前面加了四个字,竟产生了这么大的魔力!是啊,春天多么美好。但是,对于双目失明的人来说,仍然是一片漆黑。何况这是一位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老妇人呢!诗人加的一句话,用美好衬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这位盲妇人,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谁能不对她产生同情之心呢!
1.用“~~”画出描写老妇人生活不幸的词语。(至少找出三个)A.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打动了人们的心 |
B.诗人用美好的春景衬托了老妇人的不幸,打动了人们的心 |
一学期的学习要结束了,你和老师、同学之间一定发生了很多事,把你最难忘的一件事写下来吧。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把学习过程写具体;3.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字数250—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