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师大版(2001)| 二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结合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sù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xī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xiōnɡ       huái!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请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九个字用楷书规范、美观地抄写在田字格中。

2.读拼音,填字成词
严sù(      )          清xī(       )            xiōnɡ   huái(        )
3.下列词语中所含多音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模范   模样B.为什么 为难C.干脆 干净
4.“抱负”中“负”的意思是(        
A.遭受B.志向,理想C.
5.在括号里填入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少年周恩来(        )亲眼目睹“中华不振”,(        )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A.不但……而且……B.只要……就……C.因为……所以……
6.“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是谁?”这个问题是从哪个角度提出的?(       
A.联系生活经验B.课文内容C.课文的写法
7.用以下哪个词语形容文段中的少年周恩来最合适?(       
A.英勇无畏B.铁面无私C.志存高远
8.以下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一项是(       
A.校园里的那棵樟树枝繁叶茂,宛若巨大的绿伞。
B.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C.美丽的杜鹃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A.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B.根据调查发现,由于用眼不当,学校里的“小眼镜”越来越多了。
C.在永州国际文化中心上演的舞剧《昭君》中,挑大梁的是永州籍舞蹈家唐诗逸。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①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③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⑤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选段是围绕着哪件事情展开的?(     
A.同学们讲述各自读书的目的。
B.周恩来说出自己远大的抱负。
C.魏校长赞扬周恩来。
D.周恩来是怎样树立起远大志向的。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若有所思”“清晰而坚定”说明周恩来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的远大志向。(     )
(2)“睁大眼睛”“追问”表明魏校长听到周恩来的志向后十分气愤。(     )
(3)“连声赞叹”和两个“!”表达了魏校长内心的高兴之情。(     )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而读书。(     )
3.读画线句,“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此生”指_____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魏校长听了周恩来的回答后为之一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课文想一想: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天地。

女娲补天

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继而大打出手,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输而羞愤地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哪知那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折断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的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大祸,感到无比痛心,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窟窿填好,随后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做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堵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痕迹,由于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星辰都会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从此以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就是伟大的女娲用来补天的神石的彩光。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喷涌——( )          安乐——(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 )窟窿   ( )裂纹   ( )大龟
3.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2)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zhào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慰?大家只能劝慰wèi这个不幸的女人。

(3)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拯救:__________
2.选文中“中华不振”的意思是(       )。
A.中国人面对外国人的侵略,熟视无睹,只是敢怒不敢言。
B.中国人们很久都没有遇到过令人振奋人心的消息了。
3.抓住原文重点词句回答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1.准确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填序号)
A.仿效;功用                     B.仿效                     C.为别人或集团献出(力量或生命)
(1)有志者当此生(      )                            (2)此药疗显著(      )
2.画线句子中的“那位同学”指的是____________,这句话是对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心理/外貌/动作)描写,这句话说明他把____________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
3.对“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A.魏校长没有想到,周恩来小小年纪,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和胸怀。
B.魏校长没有想到,周恩来都十二三岁了,才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和胸怀。
C.魏校长不可能想到,周恩来小小年纪,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和胸怀。
4.“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了人们远离饥饿,从小也立志学农学。作为小学生的你,为了什么而读书呢?请写清楚理由。
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远大的志向。(      )
(2)为门第增添光彩。(      )
2.“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效”的意思是______,“此生”指的是__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
3.你为什么而读书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这可是一项巨大而又艰难的工作。女娲先从各地拣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随着神火渐渐熄灭,五种颜色的石头被炼成了粘稠的石浆。女娲用这些石浆把天上的大窟窿修补好。从此,天上便有了五色的云霞。女娲担心补好的天再塌下来,于是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条腿,竖立在大地的四方,把人类头顶上的天空撑起来,这样天就再没有了坍塌的危险。接着,她奋勇杀死了在中原一带作恶的黑龙,其他野兽见此情景,吓得纷纷逃回山林,再不敢到处流窜残害人类了。最后,女娲把芦苇烧成灰,撒到水中,芦灰越积越厚,把喷涌洪水的地缝也堵住了。

1.下面关于女娲修补天地的过程表述正确的是(       
A.文中写了女娲拣来石子、点起神火、炼成石浆、修补天空的经过。
B.文中写了女娲拣来石子、斩下龟腿、杀了黑龙、烧掉芦苇的经过。
C.文中写了女娲修补天空、撑起天空、吓跑野兽、堵住地缝的经过。
D.文中写了女娲点起神火、熔炼石子、赶跑野兽、撒掉芦灰的经过。
2.神话故事处处充满神奇的想象,女娲在补天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她是怎么克服的?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神话故事中有许多鲜明的人物,他们有的顽强勇敢、甘于奉献,如《女娲补天》中的女娲;有的本领高强、爱憎分明……在你读过的神话故事中,你喜欢的故事是《_______》,其中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__,喜欢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女娲造人(片段)

女娲心中充满温暖,兴奋激动,捏出一个又一个的泥娃娃,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疲劳不堪。但是,世界实是太大了,无论女娲怎样拼命工作也无法满足需要。女娲停下手来,想了想,终于找到了一个省事的办法。她从山崖上摘下几根藤条,编成一根神奇的绳子,把绳子的一头抛到水中,一头牵在手上,然后用力一挥,搅混了水中的泥浆,再使劲一抖,顿时,满河的泥浆点四处飞溅,落到哪里,哪里便跳出一个个、一群群的活人。没有多长时间,整个世界都布满了人。

1.用“﹏﹏﹏﹏”画出描写女娲造人的句子。
2.从文中画线句子中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体会到女娲造出人之后________的心情。
3.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这篇神话赞扬了人的可贵的灵气。                                               (      )
(2)这篇神话赞扬了人的无穷的创造力。                                           (      )
(3)这篇神话运用奇妙的想象,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                 (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白的天空上,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1.是蒙蒙细雨的傍晚,2.有一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照西山时,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联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在无雪无霜的凛冽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廊下时,那心情和这寒冷的气候多么和谐!

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木炭大都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3.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本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画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xiào)此生!”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若有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抱负: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短文写的是周恩来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代的一件事,他深刻意识到_________必须______________
3.“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此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4.你读了这篇短文有什么感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