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的
九塞沟的秋天,就像迷人的童话世界。
沿着珍珠木桥慢慢行进,仿佛是踏着一串欢快跳跃的音符,桥下那又浅又急的水流,从蜂窝状的滩上急速跳过,溅起起万朵水花,在阳光折射下鲜艳夺目,好像千万颗珍珠在滚落。木桥走100多米,就来到珍珠滩瀑布。那瀑布远看像一幅白色屏障,截断弯弯曲曲的小河。近看却好似一匹美丽的白色绸缎,它从大约40米高的山石顶上飘落下来,撞在岩石上,便飞花碎玉般地溅开了,随着一阵阵山风,它们又如烟、如雾、如尘地飘散在空中。那瀑布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在山间久久回荡…
五花海的景色更迷人。它好像一只开屏献彩的孔崔,鲜艳夺目。宽阔的海底,铺着厚厚的钙化质,上面长满许多藻类,加上横七竖八的枯树枝,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出各种各样的颜色。这儿一团墨绿,那ル一片宝蓝,这儿一点鹅黄,那儿一块翡翠,好像孔崔舒展的翅膀。秋雨过后,湖水有些微涨,但湖面如镜,可以看见鱼儿无声无息地在彩色的世界中漫游…
九寨沟的秋天真美!
1.请将文章的题目补充完整。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
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摇摇;有的眼
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文段中画“ ”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多选)A.比喻 | B.拟人 | C.夸张 | D.排比 |
A.西沙群岛的海水和鱼各占一半。 |
B.用比喻的手法来强调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 |
C.用夸张的手法说明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 |
A.雷峰塔 | B.三潭印月岛 | C.灵隐寺 | D.西塘古镇 |
A.《望天门山》 | B.《望洞庭》 | C.《山行》 | D.《饮湖上初晴后雨》 |
姥姥家的小院
今年暑假,我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最有趣的是到农村的姥姥家,我最喜欢姥姥家的小院。
院子西南角,几根长竹竿架上,爬满了花藤,稠密的绿叶衬着紫红色的花朵,又娇嫩,又鲜艳,远远望去,好像一匹美丽的花布。
院子东北角是由金瓜架搭起的棚子。光滑滑的金瓜像吊灯似的挂在藤上。瓜棚下面有桌子。晚上,灯亮了。孩子们在这里读书,下棋,大人们也在这里乘凉,闲谈。
院子东面栽着几株像巨人一样高大的白杨,还有几株果实累累的果树。白杨树挺直了高大的躯干,碧绿的叶子被风吹得哗哗直响,在响声中可以闻到果子的清香。
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韭菜绿油油的,茄秧上挂满了嫩茄,半红半绿的辣椒像害羞似的,藏在茂密的绿叶中,还有西红柿、黄瓜……各种各样的蔬菜,为农家增添了乐趣。
姥姥家的小院,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1.短文的结构为“学”与“问”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老人很有学问。他的房间里有一块匾上面写着“学问”两个大字。
老人死了以后,两个儿子把匾一分为二。哥哥拿了个“学”字,从早到晚只是读书,从不提问。弟弟拿了个“问”字,专门提问,却不读书。日子长了两个人都学得稀里糊涂。后来,哥儿俩想起了爸爸的教育:学问学问,要又学又问。于是,他们就勤学好问起来。后来,他们也像他们的爸爸一样,都成了很有学问的人。
1.理解词语。蜡笔盒里的风波
图画课上,梅梅拿出自己心爱的蜡笔盒。她刚要打开,忽然听到盒子里面传出一阵吵闹声。
红蜡笔洋洋得意,吵声最大:“我象征着革命,我红得像一团火!所有的颜色里数我最美。等一会儿作画,梅梅保证用我。
绿蜡笔很服气:“所有颜色里,数我最美!我象征着青春和生命,我绿得像草原!”
蓝蜡笔听了他俩的自卖自夸,也上前反驳:“你俩谁也不要争了,最美丽的颜色还得属于我。我蓝得像天、大海,我象征着生命开朗的性格!”
就这样,你说,他讲,12支蜡笔谁也不甘示弱。听完他们的争吵,梅梅明白了:原来是一场有趣的风波。她含笑把盒子打开画画。她先拿起了红蜡笔,在纸上画呀画,一会儿就红成了一片,谁也分不清什么。她又拿起绿蜡笔,像刚才一样,还是画成了一片,分不清什么。就这样,12支蜡笔都是这个结果。争吵的蜡笔再也不吵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顿时一片沉默。看着他们不好意思的神情,梅梅又重新拿起红蜡笔,画红红的太阳和盛开的花朵,用绿蜡笔画山峦和田野,用蓝蜡笔画天空和小河……梅梅画呀画,整个图画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面对美丽的画卷,小蜡笔们忽然懂得了:个人的作用是多么有限,要描绘美丽的画卷,我们应该手拉手,肩并肩,互相协作!
1.辨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