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读文言文《囊萤夜读》,完成练习。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词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1)囊萤(______)
A.用口袋装萤火虫。
B.装在口袋里的萤火虫。
(2)练囊(______)
A.练习用袋子。
B.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3)家贫不常得油。(______)
A.(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B.(车胤)家境贫寒,家里没有油吃。
3.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夜继日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文练习。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以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释:匡衡:西汉经学家。博览群书,擅长解说《诗经》。不逮:烛光照不到。逮,到,及。壁:墙壁。引:引来。

1.根据古文内容,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衡乃穿壁以引其光。(___________)
2.根据注释,说说划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我们能从中体会到匡衡_________的品质。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     

给老爸打工(节选)

杨红樱

早晨,老爸开了一辆破车来接我去郊县的一个木材加工厂。那车真的是破得不能再破了,一路上都在丁零当啷地响,感觉它周身的零件都快散了。

“老爸,你是从哪里搞来的这破车?”

“借来的。”老爸把这破车开得有模有样,“去拉点树皮,莫非还要开辆奔驰去?”

只要一有上坡的路,我就得下来推车,几乎是使出了吃奶的劲,把妈妈给我买的新凉鞋也挣破了一只。我咬紧牙关,使劲推车,这时候我觉得自己有点像《三毛流浪记》中推车上桥的三毛。

(    )一过河,老爸(    )会让我下河去提水,因为我们得不停地给这破车加水。

等我们好容易把这老爷车侍候到了那家木材加工厂时,我已累得像一摊泥了

厂长带老爸去看那堆树皮,老爸像见到一堆宝贝,用手轻轻地抚摩着深褐色的树皮上的那些苍老的、斑驳的纹路,连声说:“太漂亮了,太漂亮了!  ”

老爸跳到那堆树皮上,挑出那些颜色正、纹路流畅的树皮递给我,我再把它们搬到车上,一块一块地码好。

很多人在看我们,他们实在搞不懂我们大老远地跑来,拉这么一车没用的树皮回去做什么用。

装满了一车树皮,我们开着破车出发了。

归途上,那辆破车的毛病更多了,我几乎是推一段,跑一段,被折腾个半死。老爸倒是高兴,(    )他对这车树皮太满意了,(    )一路上快乐地吹着口哨。

凉爽的微风抚摸着我发热的面颊,晶莹的星星在无边无际的天宇上闪烁着动人的光芒。我们进城时,已是华灯初上。

(选自《杨红樱成长小说系列 男生日记》明天出版社)(文章有改动)

1.在括号中填写正确的关联词。
2.文中加点的“几乎”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文中第三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文中第六自然段画线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早晨我和老爸去郊县的木材加工厂,直到灯亮了才进回城,可见距离遥远。
B.爸爸选的都是颜色正、纹路流畅的树皮,可以看出父亲的审美眼光很好。
C.在路上,我不但要给车加水,还要推着车前进。我心里很不情愿。
6.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简要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

[唐]    

   连江          楚山孤。

     如相问,一片冰心     

1.将诗中的作者和内容补充完整。
2.诗人送别友人的时令季节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句中的“孤”字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明明是写送别,为什么首句却从“雨”写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中最能表明诗人晶莹透明心灵的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整首诗,说一说第三句中的“如相问”最有可能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阅读。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 全体安静 注意听命令 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 其他乘客跟上 船员断后 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摹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不叫人失魂落魄!

1.给文中第二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文中一再写到场面的混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灾难刚降临,哈尔威船长就已经做好了与船共存亡的准备
B.天黑加上混乱,哈尔威船长无法清点人数,60人只是他的估计
C.由于船上一片混乱、嘈杂,哈尔威船长情急之中真的把自己给忘了。
4.用“﹏﹏”画出描写哈尔威船长的语言的句子。从哈尔威船长的语言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精彩阅读。

穿透灵魂的微笑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后,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流向坐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冲毁的劫难。

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上升到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营救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无疑都是一种更大的肉体伤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了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叫一个疼字,而是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救援人员挥手致谢,两手做出胜利的V字形。她坚信政府派来的救援部队一定能救她。可是,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来。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淹没。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

死神夺去人的生命,却夺不去——生死关头那个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穿透灵魂的微笑,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轻烟般飘散。
1.文中“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是指什么?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2.这个十四岁女孩精神的可贵之处是(  )
A.不向命运低头。
B.在死神降临之际,依然从容面对。
C.她不惧怕泥石流,特别勇敢。
D.她很乐观,常常微笑。
3.标题为什么说小女孩的微笑是“穿透灵魂”的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女孩的微笑蕴含着坚强不屈的信念和精神,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所以这微笑是穿透灵魂的。
B.死神可以夺去人的生命,但不能夺去人的精神。
C.小女孩喜欢微笑,所以她的微笑穿透了灵魂。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我的事业在中国

柏万良

钱伟长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教育家。他在献身祖国、追求科学与真理的坎坷的人生历程中,留下了一串串耐人寻味、启迪后人的事迹。

钱伟长出生于书香门第,九一八事变后,他的民族自尊心开始升华到“科学救国”的理想上。当时他并没有完全理解科学的含意,以为只是数理化,于是决定弃文从理。

1939年夏天,在西南联大任教的钱伟长参加了招收出国留学生的考试,他和郭永怀、林家翘同时入选。同年冬天,他们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踏上了开往异国的客轮。离起航只剩半小时了,他们才拿到护照。突然一个同学惊叫道:“怎么!护照是日本领事馆签发的?”其他人急忙打开护照,果然都是日本领事馆签发的。

日本法西斯正在疯狂进行着中华民族的战争,是我们的敌人,护照怎么能让他们签发呢?钱伟长和同学们毅然走下即将启程的船。望着远去的船,钱伟长流下了愤怒的泪,拳头握得紧紧的。直到1940年夏天,他们才领到不是日本签发的护照,开始了留学生涯。

留学期间,钱伟长进步很快。在科研天地中,他像一颗闪光的星星升起在夜空中,令人瞩目。1945年,抗战胜利的消息使他心花怒放。为了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他决定回到祖国。消息传开,许多同事表示不解:“钱,在美国你会前途无量的。”“你回国后会销声匿迹的,因为中国不是搞科研的地方。”面对大家的劝说,他平静地说:“我出国留学的目的是发展祖国的科技,国家越落后、越困难,就越需要科学,我的事业在中国。”

1946年春,钱伟长从洛杉矶告别美国,返回了祖国。回国后,他先后被聘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教授和兼职教授。不久,解放战争全面爆发。这时,美国的一些朋友来信希望他能重返美国,钱伟长一一谢绝。1947年夏,美国有关方面和学术权威托人带来书信,邀请钱全家赴美工作生活,但条件是效忠美国。钱伟长一笑了之。他仍然全身心地从事祖国的教学、科研事业,坚信祖国的富强离不开科学。

1.本文介绍了钱伟长哪些耐人寻味、启迪后人的事迹?照样子,简单概括。
(1)为救国弃文从理。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放弃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心为国奉献,拒绝_____________。
2.望着远去的船,钱伟长“流下了愤怒的泪,拳头握得紧紧的”,这是因为(  )
A.他为自己的前途深深担忧。
B.他对日本侵略者深恶痛绝。
C.他因痛失游学机会懊悔不已。
D.他为护照是日本签发的而深感遗憾。
3.钱伟长决定回国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祖国落后,需要发展科技。
B.国外的同事不理解他。
C.抗战胜利,国内局势已经稳定。
D.国内科研领域空白,比较有发展前途。
4.假如你有机会穿越时空去采访钱伟长爷爷,你最想问他什么问题?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

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的火舌活像一挂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明眼的巴西向导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顺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大火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于火海里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而是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向河岸的方向滚去。蚁团在火舌舔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烘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蚂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百毫克,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智,又是如此感人,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而生出敬慕的情感来?

1.给下列划线的词语注音。
(______)  (______)动
2.结合文意解释词语。
①束手待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敬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明连贯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中说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蚁团却不见缩小”,请说说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上述文段,你觉得蚂蚁有哪几方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