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祖国(节选)

张海迪

有一天,父亲和母亲带我去看电影《上甘岭》,一位美丽的志愿军护士唱了一首歌,那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我幼小的心,祖国就是城市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美丽的公园,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像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叔叔姑姑,就像很多我在书中和电影里认识的人。他们勤劳善良,热情真诚,他们爱亲人,爱朋友,爱邻居,爱同事,也爱工作,爱和平……

有一天,母亲带着我坐火车去远行。当火车隆隆地驶过黄河大铁桥,我看见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波涛滚滚,真的仿佛从天而降,一刻不停地向远方奔去……再看看,大地是那样辽阔,天空是那样高远,村庄,森林,山脉,都在远方的地平线上旋转。白云在蓝天上悠悠飘荡,鸟儿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飞翔,风把人们的歌声和鸟儿的鸣唱传播到更加遥远的地方…… 

后来我当了作家,我用自己的笔写我少女时代生活的故事,也写壮丽的雪山,浩瀚的沙漠,神奇缥缈的的星空。我渐渐懂得了,祖国不仅是我生长的土地,不仅是我感受温暖亲情的家园,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我是其中之一。我为她学习,为她工作,为她创造。

1.文中作者对祖国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请选出理解错误一项。( )
A.从小就知道祖国的深刻含意。
B.看电影,打动了幼小的心。
C.坐火车,知道了黄河。
D.当了作家,懂得了祖国的内涵。
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的含义是祖国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是伟大的。(_____
②一开始我理解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天地。

画荻教子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因而抄录。     或:_________________
惟读书是。                           务: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古文阅读。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辍(chuò):停止。③諠(xuān):忘记。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意思。
其母织(______)     A.正在       B.方向       C.相当
以此之(______)     A.命令       B.告诫      C.戒备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以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吴起守信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①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②昔:从前。③止:留住。④求:寻找。⑤俟(sì):等待。⑥为:坚守。

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一句中的“之”指的是(  )
A.吴起B.朋友C.食物D.军队
2.“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一句中的“恐”的意思是(  )
A.恐惧B.恐慌C.担心D.使害怕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吴起守信的一项是(  )
①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②起曰:“待公而食。”
③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④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吴起“不食待之”的原因是(  )
A.朋友告诉吴起不要先吃。
B.吴起不想在答应别人后又食言。
C.吴起要在军队里树立威信。
D.吴起怕被人说闲话。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古文阅读

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zhá),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选自《书林纪事》

(注释)①临:临摹。②日:每天。③率:标准。④遂:于是,就。⑤于:对,对于。⑥尝:曾经。⑦苟且:敷衍了事,马虎。⑧简札:信件,书信。⑨少:同“稍”,稍微。易:改换,更换。愈益:愈加,更加。

1.(字词理解)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与“文徵明临写《千字文》”中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玉树B.兵城下C.身其境D.唐晋帖
2.(句段理解)对下面这句话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A.因此,他的年纪越大,书法就越发精致巧妙。
B.因为他越来越老了,所以书法更加敷衍了事。
C.因此,愈老的书法水平更加精致巧妙。
D.因此,他的年纪越大,《千字文》就背得更加熟练巧妙。
3.(提取信息)文徵明之所以“愈老而愈益精妙”,是因为他(  )
A.有兴趣,肯用功。B.人聪明,练得多。
C.练得多,不随意。D.不随意,有耐心。
4.(分析判断)下列句子中不是文徵明勤奋刻苦习字的具体行动的一项是(  )
A.日以十本为率B.书遂大进
C.平生于书,未尝苟且D.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5.(评价人物)读了这篇小古文,你觉得文徵明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邻居有烛而不。 逮:________
成大学。 遂: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从字面上看,成语的意思是_____,现在人们一般用这个成语形容_____
4.读了短文,你觉得匡衡的哪些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席而菱。 啖:______ (2)欲以热也。 去: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人“强不知以为知”,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悟,请用一句名言警句来表达感悟,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智子疑邻

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宋:宋国。②富人:富裕的人。③坏:毁坏,损坏。④筑:修补。⑤盗:偷盗。⑥亦云:也这样说。⑦暮:晚上。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墙坏雨:下雨。
B.其邻人之亦云父:父亲。
C.暮而果大其财亡:丢失。
D.其家智其子甚:很,十分。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家/甚智其/子。B.其家/甚智/其子。
C.其家甚/智/其子。D.其/家甚/智其子。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
B.如果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C.这个富人家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 钱财。
D.偷盗之人是富人的邻居。
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人们(   )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B.富人家的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盾:盾牌,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②誉:赞誉,夸耀。③陷:穿透、刺穿。④或:有人。⑤弗能:不能。⑥应:回答。⑦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

1.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子之矛B.陷子之盾C.不陷之矛D.吾矛之利
2.翻译句子。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中隐含着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
4.对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
B.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C.说话不要说得太满。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文阅读训练

文徵(zhēnɡ)明习字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lǜ),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zhá),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注释)①临:临摹。②日:每天。③率:标准。④遂:于是,就。⑤于:对,对于。⑥尝:曾经。⑦苟且:随便,马虎。⑧愈益:愈加,更加。⑨精妙:精致巧妙。
1.(理解字词)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十本为率(用)B.遂大进(书写)
C.答人简札(有时)D.愈老而愈益精妙(因此)
2.(感知句义)写出画“ ”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确选择)能说明文徵明练书法练得多的是(   )。
A.日以十本为率B.书遂大进
C.平生于书,未尝苟且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4.(正确选择)文徵明“愈老而愈益精妙”的原因是(   )。
A.有兴趣,肯用功B.练得多,人聪明
C.练得多,不随意D.不随意,有耐心
5.(评价人物)读了短文,你觉得文徵明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