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是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
B.诗歌前两句写景,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 |
C.“人尽望”三个字,写诗人想象自己把天下所有人都看个遍。 |
D.“不知秋思落谁家”用一种委婉的语气发出疑问,表达了思念之情。 |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两首诗里的“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清明
[唐]杜牧
清明①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②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③。
【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1.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寒食
[唐]韩翊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中体现的节日是A.“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市井街巷的风光。 |
B.有些地方禁火,有些地方传蜡烛,是因为各地有着不同的节日习俗。 |
C.诗的主旨是对腐败的政治现象进行委婉的讽刺。 |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1.下面对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是( )A.终日不成 |
B.泣涕 |
C.相 |
D.脉脉不 |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寒食》的作者是A.“无处不”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了整个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
B.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夜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作出委婉的讽刺。 |
C.诗的后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皇宫也不例外。 |
D. “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A.首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鹊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
B.朗读时,“冷露无声湿桂花”可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美之意 |
C.“人尽望”说明中秋月夜景色奇特,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
D.整首诗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的 |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