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
-
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登录
|
注册
试卷
|
试题
|
走进学进去
|
学进去
试题
试卷
字/词
搜索
购买服务
首页:
小学语文 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
>
14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北京的春节
2 腊八粥
3 古诗三首
寒食
迢迢牵牛星
十五夜望月
4*藏戏
习作:家乡的风俗
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
5 鲁滨孙漂流记(节选)
6*骑鹅旅行记(节选)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习作:写作品梗概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
第三单元
8 匆匆
9 那个星期天
习作例文
别了,国语课
阳光的两种用法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语文园地
第四单元
10 古诗三首
马诗
石灰吟
竹石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12 为人民服务
13 金色的鱼钩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习作:心愿
语文园地
第五单元
14 文言文二则
学弈
两小儿辩日
15 表里的生物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口语交际:辩论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
语文园地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回忆往事
依依惜别
古诗词诵读
1 采薇(节选)
2 春夜喜雨
3 江畔独步寻花
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 江上渔者
6 泊船瓜洲
7 游园不值
8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9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
10 清平乐 春归何处
试题
题型:
全部
选择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信息匹配
书面表达
句型转换
连线题
判断题
排序题
书写
诗词曲鉴赏
修改病句
简答题
其他
听读鉴赏
难易程度: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排序:
综合排序
试题难度
使用次数
真题次数
共
20
道相关试题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指天鹅。
B.指前一个学生。
C.指弈秋的教导。
D.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1.通国
之
善弈者也
( )
2.惟弈秋
之
为听
( )
3.虽与
之
俱学,弗若之矣
( )
4.思援弓缴而射
之
( )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选字填空。
诲
悔
①
我会牢记老师的教
________
的。
②
对以前的事,他感到很后
________
。
至
致
③
他离开后
________
今还没有来信。
④
由于他粗心大意,
________
使公司损失一百万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学弈》中的“使弈秋诲海二人弈,其一人
___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
___
,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话表现了两个人学弈的态度薇然不同。
A.弗若之矣
B.鸿鹄将至
C.专心致志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将正确读音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思援(yuán huǎn)弓缴(jiǎo zhuó)而射之。
(2)小蝎(xiē hè)子的尾巴摆来摆去,是会蜇(zhē zhé)人的。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给“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
之:①的;②指弈秋的教导;③指鸿鹄;④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1.弈秋,通国
之
善弈者也。
( )
2.一人虽听
之
,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援弓缴而射
之
。
( )
( )
3.虽与
之
俱学,弗若之矣。
( )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一心以为有鸿
鹄
(hú
gào)将至,思援弓
缴
(zhuó
jiǎo)而射之。
2.为是其智
弗
(fèi
fú)若
与
(yú
yù)?
曰
(rì yuē):非然也。
3.
孰
(shú
shóu)为
汝
(nǔ
rǔ)多知乎?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句子应该读出什么语气?请选一选。
①反问 ②反问,带有嘲讽,表现出小孩子的天真可爱。 ③肯定,表达自己的看法。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
)
2.为是其智弗若与?(
______
)
3.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
)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给下列句子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善:①好;②长于,善于。
1.通国之
善
弈者也。(
____
)
2.
善
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____
)
之:①他,指前一个人;②弈秋的教导;
③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3.一人虽听
之
。(
____
)
4.思援弓缴而射
之
。(
____
)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给加点字“为”选择正确的读音。
wéi wèi
(1)惟弈秋之
为
听。(
______
) (2)
为
是其智弗若与?(
______
)
(3)此不
为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______
) (4)孰
为
汝多知乎?(
______
)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先给“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再完成练习。
①代词,代指鸿鹄。 ②代词,代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③代词,代指弈秋的教诲。 ④助词,相当于“的”。
(1)一人虽听之(
______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
)。
(2)虽与之(
______
)俱学,弗若之(
______
)矣。
(3)通国之(
______
)善弈者也。
(我发现) 文言文中的“之”有很多是代词,代指上文中出现的内容。用“之”字可以
_______
(A.避免混淆,使内容便于区分B.避免重复,使文章更加简洁)。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