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____,野____。
风吹草低____牛羊。
A.敕 | B.穹 | C. | D. |
A.苍苍 芒芒 见 |
B.苍苍 茫茫 现 |
C.沧沧 茫茫 现 |
D.苍苍 茫茫 见 |
A.比喻 |
B.拟人 |
C.夸张 |
D.对偶 |
A.陕西 | B.内蒙古 | C.西藏 | D.广西 |
A.牛羊多,草很少很矮 |
B.牛羊少,草很多很长 |
C.牛羊多,草很多很长 |
D.牛羊少,草很少很矮 |
A.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
B.敕勒族是古代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 |
C.这首诗具有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 |
D.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宿 (xiǔ) | B.危 (wēi) | C.摘(zhāi) | D.敢(gǎn) |
A.宿:住,过夜。 | B.危:危险 | C.恐:唯恐,害怕。 | D.语:说话。 |
A.横 | B.横撇 | C.撇 | D.捺 |
A.比喻 | B.拟人 | C.夸张 | D.对偶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要提高去朗读。 |
B.朗读“不敢高声语” 时应大声读,朗读“恐惊天上人” 时应轻声读。 |
C.朗读“恐惊天上人”时应大声读,朗读“ 不敢高声语”时应轻声读。 |
D.朗读时应轻声读。 |
A.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 |
B.“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
C.诗人用比喻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
D.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 |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鬃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1.选出下列读音正确的一组( )A.年少(shǎo) 偶(ǒu)然 |
B.双鬓(bìng) 衰(shǎi)老 |
C.儿童(tóng) 相(xiāng)信 |
D.笑(xiǎo)话 何(kě)处 |
A.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无改鬓毛催。 |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 |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D.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无改鬓毛催。 |
A.少小离家老大回 |
B.儿童相见不相识 |
C.儿童急走追黄蝶 |
D.儿童散学归来早 |
A.偶书:不经意地、偶然随意地写下来。 |
B.少小:年少的时候。 |
C.儿童:作者小时候。 |
D.衰:鬓发疏落,指头发少了。 |
A.唐代李白 |
B.宋代贺知章 |
C.宋代李白 |
D.唐代贺知章 |
A.在年少时我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 |
B.我的乡音已经改变,鬓角的毛发也已经疏落。 |
C.家乡的孩子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
D.他们笑着询问:“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1.下列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A.发(fà) | B.君(jǖn) | C.撷(xié) | D.最(zùi) |
A.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
B.发:分发,发给。 |
C.采撷:采摘。 |
D.愿:希望 |
A.子 | B.愿 | C.此 | D.最 |
A.南方 |
B.北方 |
C.东北 |
D.外国 |
A.,。,。 |
B.,?,! |
C.,。,! |
D.,?,。 |
A.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引出后文的相思之情。 |
B.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显得分外亲切。 |
C.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 |
D.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