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沪教版(2015)|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反义词连线。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百思不解       养尊处优       细嚼慢咽       对号入座
类型:连线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美文积累:
月亮正从__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___________,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___________。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___________,被月光照得___________,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文,完成问题。

(一)蒙娜丽莎之约(节选)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二)月光曲(节选)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选文(一)主要从面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蒙娜丽莎的微笑。
2.盲姑娘真的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了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一)中最后一句话是作者观赏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后产生的感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两篇选文,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两篇选文都采用了想象和联想的表现手法。(      )
(2)这两篇选文所描写的都与贝多芬有关。(      )
(3)选文(一)把所见和想象结合,让读者感受到了作品的魅力;选文(二)通过虚实结合的写法描绘出了美丽的意境。(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选择恰当的词语(或关联词)填空。
冷静            恬静            幽静
(1)清幽的月光照在盲姑娘(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2)傍晚,贝多芬在一条(       )的小路上散步。
陆续          连续          继续     
(3)“5.12”地震中,武警官兵(       )地赶到现场抢险,为灾区群众带来希望。
(4)这些(       )的打击,使他丧失了原有的雄心壮志。
之所以……是因为……     即使……也……   不是……而是……
(5)(          )这些设想能够实现,(          )是遥远的事情。
(6)我们(            )要好好保护地球,(           )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月光曲》(节选)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填空。
(1)第1自然段中的两个“清幽”的意思是不同的,第一个指_______,第二个指______
(2)画“﹏﹏﹏”句子中主要写的事物是________,句中动词有________
2.用“ ”画出第2自然段中描写皮鞋匠听到音乐时想象的句子。
3.从第2自然段中我们感受到乐曲旋律的变化过程,请依据课文将下列词语排序(填序号)。( )
A. 高昂激越       B. 轻柔舒缓       C. 气势增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补全挽联。
有人曾见过下面这副悼念鲁迅的挽联,但上联有两个字记不清了。请你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并说明理由。
风波          故乡          呐喊          祝福
上联: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___________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句子,完成练习。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

1.朗读这句话时应该读出的____的语气,需要重读的两处是“_____”和“_____”。
2.我们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盲姑娘不但______,而且______。她真是贝多芬的知音啊!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将下列语句抄写在方框里,要去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类型:书写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月光曲(节选)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这段话中属于写实的句子有______;属于联想的句子有_______。(填序号)
2.下面对《月光曲》旋律变化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舒缓——悠扬——激越B.抑郁——悠扬——激越
C.舒缓——突变——激越D.舒缓——激越——突变
3.读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从“恬静的脸、睁得大大的眼睛”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
4.皮鞋匠听着月光曲联想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当举行升旗仪式时,听着国歌,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黄河大合唱》的震撼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杰出的代表作。他很早就有一个宏愿:用音乐表现中华民族的苦难、挣扎和奋斗,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和最终取得胜利的信心。《黄河大合唱》的诞生,正是作曲家孕育已久的创作冲动的必然结果。

193810月,诗人光未然首次乘木船渡过黄河,奔赴山西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当他见到黄河的惊涛骇浪、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不禁被这大自然的奇观惊呆了。万山丛中游击健儿的抗敌英姿,更强烈地震撼着诗人的心弦。在这些震撼的感召下,1939年初,诗人开始酝酿创作一部长篇朗诵诗。不久,光未然因行军时不慎摔伤,回延安住院治疗。冼星海与他在上海时就认识,得知消息后前去看望。见面后光未然谈起创作朗诵诗的构想,冼星海听后十分兴奋,希望他把它写成歌词。稍后,光未然再也按捺不住创作的冲动,躺在病床上,一连五天口述了400多行诗句,经人协助笔录,终于完成了《黄河吟》,这也就是后来《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1939年春的一天,抗敌演剧队第三队在延安的一个宽大的窑洞里举行晚会,光未然和冼星海都应邀参加。光未然带病一气呵成地朗诵了自己的这部新作。冼星海听完朗诵后,一把将诗稿抓在手里,激动不已地说: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史诗。我要把它写成一部代表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大合唱。这将是中国第一部新形式的大合唱。我有把握把它谱好!我一定及时为你们赶出来!

冼星海于326日开始了大合唱的创作,到331日,《黄河大合唱》的八首歌曲就完成了,仅用了六天时间!这虽然还只是歌曲旋律的初稿,但已为这部巨作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冼星海不愧为作曲大师!

实际上,在拿到歌词后的一个多月里,冼星海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不仅为收集创作素材作了细致的调查,而且为写作大型作品进行了先期的练笔”——完成了第一部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的创作和排练演出。他多次要求人们讲述渡黄河的情景和感受,对很多细节都再三追问。他还去学唱船工号子,后来用到了《黄河船夫曲》中。在创作期间,他经受了疾病的困扰和夜以继日的辛劳。为了尽善尽美,他支撑着病痛之身反复推敲,每写出一章,就请人试唱,再做修改,仅《黄河颂》就改了三次。

《黄河大合唱》创作完成后,经过十余天的排练,于1939413日首演。1939511日,在庆祝鲁迅艺术学院一周年纪念音乐晚会上,冼星海指挥100余人的鲁艺合唱团,成功地演出了《黄河大合唱》。演出结束后,毛泽东等领导人都站起来热烈鼓掌,感动得连声说193978日,周恩来听了《黄河大合唱》后也给予高度评价,并赞誉冼星海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黄河大合唱》以其高度完美统一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受到延安军民广泛的赞扬和欢迎,并迅速传播到包括国统区在内的各个战区,进而蜚声海外。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一气呵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以继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些震撼的感召下”中的“这些震撼”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我有把握把它谱好!我一定及时为你们赶出来!”感受到冼星海怎样的心情?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六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___,体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本文的思想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介绍了《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过程及其巨大的影响力
B.本文主要讲述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艰辛
C.本文主要讲述洗星海和光未然创作《黄河大合唱》过程的艰辛
6.结合《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经过,谈谈你对生活与艺术创作关系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