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阅读。
岩石生蛋
听说贵州省的三都县一个村庄出现了岩石生蛋的奇事。村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着几个圆滑的石头,作凳子用。
与鸡蛋不同,石蛋硬梆梆的,不怕摔不怕砸,坐在上面还挺舒服的哩!这些石蛋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呢?
探索欲望驱使着我们,一定要上去看个究竟。在七十多米高的一块悬岩绝壁上,我们看到了最壮观的岩石生蛋奇观。悬岩仅有十几米长,高两米左右,但大大小小的几十个等待降生的石蛋布满了整个悬岩,就像有一排母鸡正在生蛋一样,有的只露出一点蛋头,有的已露出一半,有的已挤出岩石就要降生大地。生下的石蛋掉在岩下,大小不等,轻的也有几十千克重。石蛋为青赤色,表面有如原木断面般的纹路,纹理(清楚清晰)。
今天我们的运气不错,碰巧一个石蛋就要降生了。村民用手轻轻一碰它,石蛋(居然果然)脱岩而出,一个圆溜溜的石蛋坠落于地。
岩石为什么会生蛋呢?
香港大学地质系陈龙生先生认为,这地方的山岩处在“下沉盆纪”地质层上,已形成四五亿年。在岩石的形成和以后的挤压中,由于成分的差异和形状的不同而产生蛋形石。又有的地质学家分析认为,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蛋”岩石与周围岩石的成分不同,经过上亿年的沧桑,相继脱离原岩石,掉落下来。还有的地质学家与生物学家通过石蛋外表的木纹状纹理分析认为,可能是岩石中含的特异矿物质,在地壳运动中受地热形成一种结晶体,又在地壳运动的驱动下逐渐脱离原岩石,形成石蛋。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第三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    )的情景。读读画线部分的语句,你发现句式有什么特点?请你试着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岩石为什么会生蛋呢?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岩石生蛋”有趣吗?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中的奇闻趣事?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1.这段话告诉我们的是除了勤学好问,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兴许”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
3.沈括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你懂了吗?请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其中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话,你觉得沈括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要求改写句子。
1.“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仿写句子)
“问”常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不会相差这么远。(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亲人,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修改病句之前要先读句子,分析句子的病因,病因主要有前后矛盾、语意重复、语序颠倒、搭配不当、归类不当等。本题的“亲人”包括“父母”,因此是语意重复,要把“亲人”去掉。
4.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句型转换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能求得真知。
2.(    )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    )应该虚心向他请教。
3.在求知过程中,我们(    )要勤学好问,(    )要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拼音写汉字。
小时候的shěn kuò(        )是个勤学好问的孩子,后来经过自己的不xiè(      )努力,终于成了北宋的大科学家。他在教育他的后代子孙时这样说:“学与问是相fǔ(      )相成的,只有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展翅翱xiáng(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先补充词语,再按要求填空。
日新月(    )     相(    )相成
五(    )缤纷     无影无(    )
能者为(    )     不(    )追求
(    )学好问      (    )息万变
1.“相得益彰”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_。“依然如故”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的灯挂满树梢,充满了节日的气息。
3. 这海上的天气嘛,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者为(    )”的“为”的读音为“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过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爱环。
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澜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年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一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2自然段中的“这一发现”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5自然段举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
A.人们对晕有浓厚的兴趣。
B.晕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C.晕可以分为“短晕”和“长晕”。
D.并不是所有的晕都有风雨之兆。
3.第五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1自然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在森林里行走,有时会忽然看到树林当中立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树林的呢?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会说,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这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根本就没有森林。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起来的。
1.花岗石上面披着青苔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块花岗石是怎么来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段,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要求完成句子。
1.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自然是神秘莫测、捉摸不透、令人向往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出启示。
雄鹰搏击长空,那是启示我们要志存高远。
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句型转换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一块很大的花岗石,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    )
2.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    )
3.我的心激动得要跳出胸膛。(    )
4.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应该怎样做呢?从小就应当到树林里或者田野上走走,注意观察。(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