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多文本阅读
【材料一】
据统计,在常州读书、生活的很多贫困儿童的营养结构非常不合理,他们甚至吃不起一袋牛奶。为了帮孩子们增加营养,常州的公益人士便发起了这个名为“一袋牛奶的暴走”的慈善项目。通过举办暴走活动,参与者募集善款,践行慈善。本次活动筹款的方式很特别,参与者需要徒步完成20公里,并在暴走前与自己的亲朋好友进行一次“公益约定”——“如果我为孩子们暴走20公里,你是否愿意跟我打个赌,履行一次公益约定?”无法参加暴走的爱心市民,也可以通过捐款的方式献出自己的爱心。
【材料二】
2015-2017年“一袋牛奶的暴走”活动情况统计表

活动时间
志愿者人数
受资助学生人数
第一届
2015.5
5278人
550人
第二届
2016.5
16000人
2000人
第三届
2017.5
21000人
3000人

1.材料一】中,我了解到“一袋牛奶的暴走”活动主要目的是
2.阅读了【材料二】,我的发现是(1)
(2)                                      
3.我来给“一袋牛奶的暴走”活动设计一句公益广告语。
4.请你采访本次活动中的一名公益人士,简要列一个提纲。(至少两条)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诗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半句中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B.长恨春归无觅处
C.八十里路云和月D.落红不是无情物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1.这句话有两层含义,即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
2.“____”“____”两词表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决心。
3.将画“  ”部分换一种说法,并保持句意不变。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郑成功规定高山族的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用合适的关联词将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郑成功是从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建设台湾的。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军舰队冲去。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军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1.“负隅顽抗”的意思是__________
2.用“  ”在选文中画出描写郑军官兵英勇善战的句子,我们可以用       等词语来赞美这些官兵。
3.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场战斗激烈而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荷兰侵略者溃不成军、狼狈不堪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国第一大岛是(  )
A.台湾岛
B.西沙群岛
C.海南岛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照例子,写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及其主要事迹。       
例:左宗棠(清朝)——收复新疆
______( )朝)——抗击倭寇 
林则徐( )朝)——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1.老师为什么把装满泥土的银杯送给肖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对所写的事情交代得很清楚,能从中找出时间:______, 地点:____,人物:_____,事情:________
3.读着课文中感人的送别场面,你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_。”
4.默写一则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