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实线a代表n(H2O)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
B.t1min时,v正(SO2)<v逆(H2S) |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D.若该反应在T2℃(T2<T1)时进行,则虚线b可表示n(SO2)的变化 |
A.化学式为CaCl,可能具有金属性 |
B.![]() |
C.![]() ![]() |
D.金属阳离子![]() |
A.用图1装置,制取乙烯 | B.用图2装置,比较碳硅元素非金属性大小 |
C.用图3装置,证明混合溶液中有![]() | D.用图4装置,检验氯化铵受热分解产物 |
A.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 |
B.煤的干馏与石油的催化裂化均属于化学变化 |
C.纳米铁粉通过物理吸附可除去污水中的Pb2+、Cu2+、 Cd2+、 Hg2+等 |
D.“神舟十三号”宇宙飞船返回舱外表面使用的新型高温结构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
A.钛酸钙的化学式为![]() |
B.晶胞中![]() |
C.图(b)中,X为![]() |
D.图(b)立方晶胞的密度为![]() ![]() |
A.在含4molSi-O键的二氧化硅晶体中,氧原子的数目为![]() |
B.![]() ![]() |
C.含4.6g钠元素的![]() ![]() ![]() |
D.由![]() ![]() ![]() |
A.Ir单原子位点促进氢气的活化,Mo和Ir的协同作用改变催化剂选择性 |
B.从图示的催化过程可以发现,Mo单原子位点对4—硝基苯乙烯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
C.在双单原子催化剂作用下,可以提高4—硝基苯乙烯的平衡转化率 |
D.使用双单原子催化剂时,可以大大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乙烯苯胺的产率 |
有关 的说法
A.分子中至少有12个原子共平面 |
B.完全水解后所得有机物分子中手性碳原子数目为1个 |
C.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 |
D.与足量NaOH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的钠盐只有1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