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课外阅读。

穿透灵魂的微笑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了,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扑向坐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被冲毁的(劫难   困难)。

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上升到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的营救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无疑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危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有叫一个“疼”字,而是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营救人员挥手致谢,两臂做出表示胜利的“V”字形。她(坚信   相信)政府派来的营救人员一定能够救她。可是,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淹没   掩盖)。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流露着微笑,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漫长如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

死神(       )可以夺去人的生命,(       ) 永远夺不去生死关头那“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轻烟般飘散。世界上最坚硬不屈的就是那在苦难中的微笑着、痛苦着、高扬信念旗帜的灵魂。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
2.在(  )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筹莫展:____________
固若金汤:____________
4.“V”字形代表_____,”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是指_____
5.为什么说小女孩的微笑是“穿透灵魂”的呢?请写一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

贝多芬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则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平平,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他十七岁丧母,独自一人承担起教育两个弟弟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即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开始,贝多芬耳朵日夜作响,听力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朱丽埃塔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时期的作品(《幻想奏鸣曲》《充勒策奏鸣曲》)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等。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别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强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的瞩目,但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的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乐坛当时轻浮的作风。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富裕——(       )        漂亮——(       )
增长——(       )        幸福——(       )
2.贝多芬在最悲惨的时期经历了哪些痛苦与磨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全文,你觉得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本文起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白蚁的破坏作用

常言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一些堤坝出现“涌”就是蚁害所致。当然,这里所说的“蚁”不是普通的蚂蚁,而是土白蚁。土白蚁行踪诡秘,危害隐蔽。一些外表看来完好无损的河堤土坝很可能已经遭受严重破坏。荆江大堤上飞驰的小吉普竟然全车陷落在土坝中,至于行人、水牛跌入坝中“陷阱”情形就更是屡见不鲜了。那么,小小的白蚁为什么能掏空千里之堤,使之毁于一旦呢?

①学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我国的白蚁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木栖性白蚁、土栖性白蚁和土木两栖性白蚁。②破坏堤坝的白蚁主要是土栖性白蚁,即专在土中筑巢的一类白蚁。③一个成年蚁巢内的几百万只白蚁在一起过着“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生活。④白蚁的社会有严格的分工:蚁王、蚁后专门繁殖后代;兵蚁负责安全保卫;工蚁数量最多,从事筑巢、觅食等基本劳动。⑤土白蚁的巢穴在地下可深达两米,主巢大约1-2立方米,主巢周围的副巢多达百余个,巢穴之间有四通八达的蚁道相连。⑥由于土白蚁不断在堤坝内分群、蚕食、筑巢,使得堤坝中蚁巢星罗棋布。⑦一旦汛期来临,水位高涨,水流溢入蚁道、蚁穴,就会出现堤坝管涌、渗漏和滑坡等险情;如果不及时排除,则会堤崩坝垮,出现灾难性后果。

土白蚁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有害昆虫。土白蚁蚁群庞大,繁殖迅速,习性隐蔽,破坏力强,要彻底消除它的危害并非易事。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已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千里之堤,固若金汤”的远景必将成为现实。

1.下面是对第2段部分内容的概括,选择与其相应的句子,将它(它们)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写土白蚁的社会分工 (     )       写土白蚁的群体生活   (     )
写土白蚁对堤坝破坏严重的直接原因和由此产生的后果   (     )
2.第1段画线句子使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第2段第⑤句使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下列哪一项?选择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由整体到部分B.由主要到次要C.由概括到具体D.由结果到原因
4.从文中找出能恰当、准确表达下列语意的词语,分别写在横线上。
土白蚁的行踪怪异,出乎寻常,且不为人知。       所用词语:______
堤坝内蚁巢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所用词语:______
5.文中加线词语“对人类而言”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空晴朗。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因为没有风,帆没有张起来。岸上,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他们大多身子前倾,都在拼命使劲,因为船上载着(厚重 沉重)的货物。这是俄国画家列宾的成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868年的夏天,列宾是在彼得格勒度过的。一个星期日,同学们约他坐轮船去游览涅瓦河。轮船跑得飞快,一会儿就出了城,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豪华的别墅。忽然,迎面来了一只大木船,列宾发现岸上有什么东西在( 蠕动 移动)……同学告诉他,那是拉船的纤夫。

纤夫靠近了。 天哪,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这样褴褛呀!有些人的裤子破了,就赤裸着大腿,拖着破布片往前走;他们的衬衣呀,简直认不出是蓝布做的……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沉的,流淌着亮晶晶的汗珠;在乱蓬蓬的头发下面,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目送着纤夫,直到他们消失在视线里。

两年以后,列宾来到了伏尔加河。在那里,他和纤夫们生活在一起。他仔细地观察着那些蕴藏着无穷力量的身体,长久地( 注视 注意)着那些善良的眼睛和脸,抚摸那些铁铸般粗壮的手……为了画好这幅画,他三次来到伏尔加河。他勤奋地工作,画了伏尔加河的自然景色,画了许多纤夫的肖像,最后,带着厚厚的一册素描回到了彼得格勒。

根据这些素描,他顽强地画呀,改呀,用了三年时间,于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这幅画里,他描绘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也歌颂了他们身上的巨大力量。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2.本文讲的是列宾的画作____的诞生过程。他用了____年时间,于__年完成了这幅作品。
3.短文第1自然段是按照_____(①由远及近 ②由近及远 ③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介绍了这幅画,特别对纤夫的______进行了描写。
4.“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一句中的“这情景”是指什么?用“   ”画出来。
5.“他目送着纤夫,直到他们消失在视线里。”此时的列宾一定心潮澎湃,他会想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贝多芬的故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服务员看着天花板上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个名字,怒气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他吧。”

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集中全部精神地弹着钢琴。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长时间才离开,当他下楼时,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感叹道:“真努力呀!怪不得他能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琴声优美的句子。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换成意思相近的成语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旅客为什么站了很长时间而且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读完这篇短文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蒙娜丽莎微笑揭秘

近五百年来,人们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怀着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她那神秘的微笑,引起了种种猜测和议论。

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之处在于:当你注视她的笑容时,先是看到微笑,既而似乎隐去,然后微笑重新出现,过一会儿再次神秘地隐去……

哈佛大学脑神经科学家玛格丽特博士,是一位研究视觉系统的权威学者,特别对人的眼睛和大脑如何处理视觉形象的光照度和对比度感兴趣。她认为蒙娜丽莎微笑之所以时隐时现,是由于视觉系统的本性所致。她在一本名为《美术故事》的书中读到这样一段话:“我知道你已看这幅画不下一百次,但是再看,就这么看……”她照着做了——近看远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她感觉《蒙娜丽莎》具有一种闪烁的特性,但还是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一天,她在骑自行车回家的途中,忽有所悟:微笑的忽隐忽现是由于我眼睛注视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玛格丽特大喜过望: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终于解开了!

玛格丽特解释说,人眼的视网膜具有两个不同的区域:中心的小凹区对阴影不敏感,而善于分辨彩色和细节;环绕小凹区的外围区对彩色和细节不敏感,却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人们在欣赏蒙娜丽莎时专注于她的美目,视网膜的外围区恰好落在她的嘴部和面颊部。由于外围区善于辨别阴影,将蒙娜丽莎嘴角和颧骨部位的曲线突出了,从而显示出笑容。人们发现蒙娜丽莎在微笑,很自然地将视线移到她的嘴部,在看她的嘴时,会发现笑容消失了。

为了证实这个论断,玛格丽特用电脑将蒙娜丽莎的面部进行了图像处理。面部阴影完全消除时,笑容也随之消失了。面部阴影逐渐加强时,笑容就出现了。蒙娜丽莎微笑的时隐时现,原来是人们的视线在画面上游移所致。

至此,有人会说:“让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美流传百世不是更好吗?为什么非得要去揭秘呢?科学家真是无事忙。就算你对了,将旷世奇美归结成眼球的转动、视线的游移、脑电波的闪烁,还有什么电脑图像处理等等,以这些世俗之物来亵渎艺术,岂不大煞风景?达·芬奇在天之灵闻之,当跌足叹曰:‘焚琴煮鹤,莫此为甚!’”

但也有人会说:“达·芬奇乃文艺复兴之旷世奇才,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他特别对物理学、生理学和医学感兴趣,研究人体颇有心得,作出过许多贡献。如今蒙娜丽莎微笑之谜揭开了,达·芬奇在天之灵当拊掌赞之曰:‘后生可畏,深得吾心!’”

孰是孰非?唯有去问达·芬奇本人了。

1.用“____”画出蒙娜丽莎的微笑被称为“神秘的微笑”的原因。
2.细读短文第四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完成下表。

视网膜区域名称

功  能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证实这个论断”中的“论断”指的是什么?用“  ”画出相关语句。
4.结合短文,对“焚琴煮鹤,莫此为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把琴当柴烧了,把鹤煮了吃,没有比这种做法更错误的了。
B.揭秘蒙娜丽莎的微笑,无异于把琴当柴烧了,把鹤煮了吃,糟蹋美好的事物。
C.揭秘蒙娜丽莎的微笑,这种做法属没事找事。
5.细读第六、七自然段,回答问题。
(1)关于揭秘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两段阐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这两种观点,你支持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虽然小猫咪咪很调皮,但是它可讨人喜欢啦!圆圆的脑袋上长着尖尖的两只小耳朵,只要听到一点儿声音,就会竖起来。脸上,两只绿宝石般的眼睛不时调皮地眨着,闪闪发光神气十足的。它全身的毛洁白无暇,像一层薄雪覆盖在身上。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小猫就会在阳光下滚来滚去。有时,它会跟着一只苍蝇寻开心;有时,它会跟着一只蚂蚁到处走,鼻子离地很近很近……小猫高兴开心的时候还会用粗糙的舌头舔我的手。

1.短文中有四处错误,请用修改符号修改过来。
2.把短文的关键句画上“       ”,并借助这个关键句概括段意。
__________
3.短文一共有__________句话。第__________句到第__________句写了小猫的外形讨人喜欢;第__________句到第__________句写了小猫的动作讨人喜欢。
4.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5.短文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一些小猫的活动没写出来,请你写出一种。
有时,它会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乘坐地铁注意事项

①当屏蔽门正在开启、关闭,有警告声音提示时,严禁强行上下车!
②严禁向轨道交通区域抛掷杂物、垃圾。
③地铁车厢比站台略高10厘米左右,老年乘客下车时要特别注意脚下。
④乘坐地铁时,拍照不能使用闪光灯。因为有可能会让地铁工作人员误认为是站台发出的信号灯,从而干扰地铁的正常运行。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当屏蔽门正在开启、关闭,有警告声音提示时,不能上下车。(       
(2)在轨道交通区域,可以抛掷垃圾、杂物。                                     
(3)老年人在下车时,要特别注意脚下,防止摔倒。                           
2.地铁车厢比站台略高(       )厘米左右。
A.7B.8C.9D.10
3.乘坐地铁时,为什么拍照不能使用闪光灯?用“______”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乘坐地铁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写一条或两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开心阅读。

因小失大

有一只猴子,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一大把豆子,它用双手小心地捧着,匆忙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当猴子跳过小水沟的时候,一不小心掉了一粒豆子,猴子马上把手里捧着的豆子放在路旁,聚精会神地寻找掉了的那粒豆子。

找了好半天,才找到那粒豆子。猴子心里高兴极了,可当它回过头的时候,发现先前放下的那些豆子,早已被一大群鸡鸭吃得颗粒不剩。

停在树梢上的几只小鸟,欢快地叫着:“叽喳叽喳!”它们好像在讥笑猴子说:“因小失大!因小失大!”

1.用“——”画出猴子跳过小水沟时,掉了一粒豆子后的做法。
2.你认为文中猴子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因小失大”的“小”指的是什么?“大”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选文。

时间(节选)

作者:季羡林

①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在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它那里一跳,我的心就一跳。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指的是水,水永远不停地流逝,让孔夫子吃惊兴叹。我的心跳,跳的是时间。水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时间却看不见,摸不着,它的流逝你感觉不到,然而确实是在流逝。现在我眼前摆上了座钟,它的秒针一跳一跳,让我再清楚不过地看到了时间的流逝,焉能不心跳?焉能不兴叹呢?

②远古的人大概是很幸福的,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根据太阳的出没来规定自己的活动,即使能感到时间的流逝,也只在依稀隐约之间。后来,他们聪明了,根据太阳光和阴影的推移,把时间称作光阴。再后来,人们的聪明才智更提高了,从古代铜壶滴漏的办法来显示和测定时间的推移,到近代人类发明了钟表,把时间的存在与流逝清清楚楚地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

③其实,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大自然还是把    的时间用具体的东西暗示给了人们。比如用日出日落标志出一天,用月亮的圆缺标志出一月,用四季标志出一年。农民最关心这些问题,在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眼中,时间具有另外的意义。他们说,大千世界,人类万物,都生长在时间和空间内,而时间是   的,空间是   的。

④生与死也属于时间范畴,随着座钟秒针的一跳,我自己就长了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那么一点点儿。不但我是这样,现在正是初夏,窗外的玉兰花、垂柳和深埋在清塘里的荷花,也都长了那么一点点儿。不久前还是冰封的湖水,现在是“风乍起,吹皱一池夏水”。   ,水色接天。岸上的垂杨,从光秃秃的枝条上逐渐长出了小叶片,一转瞬间,出现了一片鹅黄;再一转瞬,就是一片嫩绿,现在则是接近浓绿了。小山上原来是一片枯草,“一夜东风送春暖,满山开遍二月兰”。今年是二月兰的大年,山上地下,只要有空隙,二月兰必然出现在那里。座钟的秒针再跳上多少万次,二月兰即将枯萎,也就是走向暂时的死亡了。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方生方死。这是自然的规律,不可逆转的。

⑤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我自认是想通了。现在照样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但是我的心却不跳了,我觉得这是时间给我提醒儿,让我知道它的价值。

(选文有删改)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选文的横线上。(填序号)
A.无头无尾
B.波光潋滟
C.虚无缥缈
D.无边无际
2.第①自然段中,作者引用了孔子说的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样引用名言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自然段中,人们感受时间流逝的方法有什么变化?请按时间顺序完成思维导图。

4.细读选文第④自然段画“     ”的句子,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多选)
A.这段话抓住本段中“生与死也属于时间范畴”这句话展开描写。
B.岸上垂杨的变化表现的是生命成长的过程,也是时间变化的过程。
C.二月兰的即将枯萎表现的是生命凋零死亡的过程,也是时间流逝的过程。
D.作者以消极的心态面对时间,感叹时间的流逝是自然规律,不可逆转。
5.选文开头写秒针一跳,“我的心就一跳”和结尾写秒针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我的心却不跳了”,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