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分封制度逐渐完善B.地方诸侯权力削弱
C.国家组织能力强大D.铁制生产工具出现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秦朝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更有利于皇帝集权B.官僚政治开始出现
C.制度法令全国统一D.郡守县令不可世袭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史记》记载:“匈奴,其先祖夏侯氏之苗裔也,曰淳维”。汉初,朝廷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匈奴人在军事上对两汉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西汉时期的骑兵建设和养马业。材料最能体现当时(     
A.匈奴军事实力远超汉政权B.汉朝与匈奴民族交流融合
C.汉朝政权呈现出衰亡特征D.匈奴对汉朝产生重大影响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后汉书·百官志》载,“郡国盐官、铁官本属司农(九卿之一),(光武)中兴皆属郡县。……及洛阳市长、荥阳敖仓官,中兴皆属河南尹。”原先属于中央管辖的手工业机构,亦都交给地方管理,实行只征收赋税,不参与直接经营的政策,东汉的手工业政策(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B.有利于民营手工业发展
C.促使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血亲为基础的埋葬制度、礼制及精神信仰、祖先崇拜及祭祀礼仪,与血缘组织密切相关的家族政治,构成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底色,且最终完成对中国早期区域文明整合的主体还是中原文明。首先是位于中原腹地的二里头文化(夏朝文明)强势勃兴,随后雄踞大中原的商周文明又接力扩展。东周时期列国争雄,同时又蕴含着强烈的统一趋势,文化上反倒有深度的互动交融。秦汉帝国则完成了中国八大核心文化区的政治统一、并持续扩展到周边更广大的一些区域,文化上也日益趋同,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摘编自戴向明《中国史前社会的阶段性变化及早期国家的形成》等

材料二   周朝建立后,以血脉等亲疏关系为纽带,分封了数量庞大的诸侯国,在周礼和周文化的长期浸润下,形成了以周人为核心的华夏族雏形。至春秋战国时期,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族群大迁徙、大流动、大融合的高潮。蛮、夷、戎、狄在中原诸国的争霸战争中纷纷向中原地区汇聚,与华夏族渐成杂居状态。随着族群融合的深化和文化认同的扩大,各大诸侯国均自奉为华夏正统,这就造就了诸侯领土的总和即为华夏疆域的共同认识。

——摘编自刘再营《周人、秦人与早期华夏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文明发展所呈现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早期华夏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原因。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君者,民之原(源)也。原(源)清则流清,原(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论语》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

材料二   下图是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活动分布和思想主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涉及的思想流派及其他们的治国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上取得辉煌瞩目的成就的原因。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牛津、剑桥两校于19世纪前期分别采取措施,推行改革,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学位考试与授予制度,校务委员会的委员改用公开、自由竞争办法选拔,以保证学校领导权掌握在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手中,直接推动了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19世纪三四十年代,近代机械化大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劳动,工业资产阶级势力大增,他们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发展经济。据统计,文官队伍的行政费用开支从19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增长了近一倍,由1150万英镑增加到1800万英镑。文官人员的增长加剧了文官队伍的混乱状况,把改革问题更尖锐地提到人们面前。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882年3月,伊藤博文受日本政府派遣,率领“宪法考察团”赴欧洲考察宪政状况与官制,1885年,日本第一届内阁建立,日本近代的文官制度逐步完善起来,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和任用制度。1887年,日本的明治政府实行《文官考试试补及见习规则》,对高级文官和普通文官的人员任用都进行了限定,确认了国立大学学历的重要性。1893年,明治政府颁布《文官任用令》和《文官考试规则》,对文官的任用进行规定,强调必须以考试合格为前提。后来,日本政府又颁布《文官分限令》和《文官惩戒令》,从此时起,日本官吏相关的所有的制度,都已有较完备的制度。此后越来越多的平民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实际的能力与学问进入政府担任官职,经过严格考试的检测和考核,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官员。……清末民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日本为“偶像”,纷纷求学于日本。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模仿日本文官制度实行了官制改革……

——摘编自姚春海《日本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近代日本公务员制度发展进程中所呈现出的特点,并分析其在政治建设方面的所产生的影响。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有封驳权。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摘编自风雨塔拉《明朝官职》

材料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政府机构不断增加,内政外交事务日益增多。内阁唯恐其政策不能迅速全面地付诸实施,遂依仗在议会中拥有多数票,反复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讼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20世纪以来,政府议案更难被反对党修正或否决了,议会也被反对党戏称为“内阁的专用议事厅”。19世纪晚期以后,大臣们清楚地认识到议会选举胜利对于延续内阁任期的必要性,因此内阁更加重视对大选的操纵。经国王爱德华批准,授予内阁首脑“首相”的称号,并在法律上明确了首相与其他阁员之间的主从关系。首相在地位显著提高后,作为执政党党魁就不再被看作“同辈阁员之首”了。

——摘编自韦荣建《论英国内阁制度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初设置内阁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内阁权力扩张的表现,并简析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中外内阁制度发展的认识。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2024年美国大选已经拉开序幕,美国国会众议院共和党人启动了弹劾拜登的调查,但是从法律程序来看,即使在共和党人占多数的众议院通过,也需要在参议院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 从目前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众议院仍然要启动调查,最终只能是一场劳民伤财的调查。选民也没有太多的政治是非之分,不影响他们对心仪候选人的投票,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美国(     
A.政治生态环境的恶化B.民主政治不受民众认可
C.分权制衡机制的有效D.两党政治阻碍民主进程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854年,英国财政部两名官员在对英国政府的官吏状况进行调查后提出建议,“……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该建议(     
A.是为了应对内政外交的困境B.要求文官持政治中立原则
C.践行了分权制衡的政治理念D.使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