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袁世凯幕僚张一鏖曾说“清之亡实亡于庚子而非亡于“辛亥”,孙中山则说庚子事变后,“同情革命的舆论大增。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时人这一认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自我革新能力的丧失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D.民族和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大事年表

1隋炀帝大业元年(605),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2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始置武举

3宋太宗淳化三年(992),殿试封弥(糊名)

4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殿试誊录

5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南北分卷

6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八股文定型

7光绪帝三十一年(1905),废除科举制

材料二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唐朝元和年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佑的意见。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  )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参知政事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一大到六大党员数量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信息,并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变化加以说明。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表是甲午战后出现的兴办各类教育的主张。这些主张(     
类别主要主张
人才教育强调政治人才教育
实业教育强调算术、理化、西文,以利实业发展
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养,懂得支持立宪
女子教育重视女学,男女平等,享有立宪国民资格
师范教育兴办师范教育是近代教育的前提
留学教育重视政法(服务立宪政治)与师范(服务国民教育)
A.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B.表明立宪成为国人共识
C.推动了维新思潮的兴起D.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清乾隆年间《苏州碑刻》中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这反映了当时(  )
A.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形成B.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C.纸币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这段文字的创作文体属于
A.楚辞B.唐诗C.宋词D.元曲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这反映出秦朝
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
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
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
D.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举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72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朝贡贸易逐渐发展为层次分明的朝贡分级体系,以“一年一贡”、“两年一贡”或“三年一贡”的分别对待,来区别各国与中原王朝的亲近疏远。

1842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扬言架炮攻城。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1984529日,小平同志在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时这样说: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新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奉行的外交政策总原则和基本的外交方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