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论语》通篇看起来都在讲修齐治平的义理,但并不会让人觉得艰深晦涩。相反,它能让常读常新,随时翻开的时候也总会发现一些细节的微妙之处。究其原因,在于其文本的一种文学性特质。因为这种文学性,杨绛先生曾经在《我是怎样读<论语>的?》一文中说:“‘四书’,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于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和表情的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阳货》篇记录了这样一段对话。孔门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庠序教化,学礼乐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辍。孔子到了武城,对这个小地方化民成俗如此成功喜出望外,“莞尔而笑”说“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回答,以前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容易引导和管理。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子游的话是对的,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也体现了他对于治国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

《论语》的文学性,还体现在大量比喻手法的运用。如《子罕》篇中出现了两句以自然景物作比的句子,一句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另一句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前者是对于时间和生命流逝的哲思咏叹,后者则是对外境磨砺下的风骨彰显和生命韧性、君子人格的歌颂。正如钟嵘所说,“因物喻志,比也”。儒家的修身目标和原则,本质上紧紧关联如何在生命里创造永恒的意义和价值,超越作为人的有限性,达成卓然和不朽。总体而言,《论语》的文学性特征,是儒家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对两千年来中国人的国民性格具有塑造之功。每一位认真阅读《论语》的读者,在掩卷之时,脑海中总会呈现出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形象,也常能体会到一种难以言传的氛围感。这些情形,恰恰是因为《论语》真正体现了以“文”化人的力量。

(摘编自车凤《<论语>中的以“文”化人》)

材料二

读书其实从哪本书开始都可以。但是,要思。读书就是去思,读书是学习,思考。“学而不思则罔。”《论语》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孔子不是告诉你必须如何如何,孔子的语气永远是:我是这么做的,这么想的,你看着办吧。《论语》不辩论,不结论,不指示,不居高临下“比你较为神圣”地“启蒙”。《论语》是讨论、陈述,是对思的启发,对经验的唤醒。读《论语》要思,要体会。真理在思的过程中敞开,就像在黑暗的洞穴里挖矿,忽然,蹦出一颗宝石。

正是那种谦卑低调的语感,经验之思之谈,令《论语》成为一部伟大的指示,千百年颠扑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这个时代有一种世俗化的后现代氛围,解构,调侃,怀疑一切,怎么都行,玩世不恭,“新就是好”,蔑视传统、经验已经成为常识。《论语》失位已经若干世纪,它本来是汉语的最高之书,现在随便就可以调侃、否定。孔老二、丧家犬,从一个教授的嘴里说出来,磕绊都不会打一下。

《论语》在中华文明中,曾经有着崇高地位:“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种崇高地位却也令《论语》成为令人窒息的教条。鲁迅曾激愤地说:“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华盖集·青年必读书》)一个世纪过去,在读书上,“拿来主义”已经媚俗,看看国人的书架已经列满了外国书。然窃以为,就像西方的文艺复兴会回到希腊去找思想资源,“温故知新”也应越来越先锋起来。

我们这个时代的好处是,那种教条化的传统已经被怀疑主义、虚无主义、“一切复零,从头开始”“怎么都行”“唯我独尊”摧毁,烟消云散。《论语》的经典地位早已被解构,去蔽。“礼失而求诸野”,《论语》回到了“野”,可以像它刚刚说出来的时代那样去倾听,去拜读了。完全可以想象自己就是颜渊、子路、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这个时代,可以读《论语》了。

(摘编自于坚《可以读《论语》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阳货》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场戏剧性对话,氛围由轻松到肃穆,塑造了真实亲切的孔子形象。
B.《论语·子罕》篇以水流寄寓生命哲思,以松柏歌颂君子人格,借日常平实之物表达了儒家的修身目标和原则。
C.《论语》不作结论性的“指示”,却成为塑造中国人文化心理及国民性格的“指示”,彰显了以“文”化人的魅力。
D.《论语》“温故而知新”一说,与西方文艺复兴汲取古希腊文化养料有相似之处,二者均秉持“拿来主义”的原则。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以“氛围感”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网络流行语,生动简洁地表达了对《论语》深刻思想性的肯定。
B.材料二中,针对《论语》这一经典被随意调侃、否定的现状,作者以口语化的文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不满之意。
C.材料二以随笔式的语言,论及《论语》成为经典、经历失位、回归生活语境的过程,看似零散琐碎,实则脉络清晰。
D.两则材料都力图拉近《论语》与当代文化生活的距离,从不同角度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对传统经典进行创新性阅读。
3.下列选项与材料二的立场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几何原本》是欧氏几何的奠基之作,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张卜天根据数学史家希思的英译本,将其翻译为中文。
B.《史记》涉及许多历史材料,但司马迁并没有照搬史料,而是采用汉朝的语言讲述历史,并于其中渗透自己对文献的当代理解。
C.在公祭孔子大典上,两百位身着传统服饰的儒生分列曲阜尼山孔庙道路两侧,朗诵《论语》,展现了儒家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力量。
D.河南卫视播出了端午特别节目《洛神水赋》,片中“洛神”绝美登场,娉婷袅娜,衣袂翩跹,再现了曹植名篇《洛神赋》神韵。
4.在传统经典作品研习活动中,你所在小组需要完成《论语》导读资料的撰写任务,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为该导读列出要点。
类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信息化时代,海量的信息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说:人类的精神生活中最独特的一件事情,是人们会不断地超越所给的信息。


材料中“不断地超越所给的信息”,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和弟子们在路边看到一棵直耸入云的大树,庄子问伐木人,为什么这棵树无人砍伐呢?伐木人告诉庄子,这是一种无用的木材,所以才能够长那么大。庄子深受启发后,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凡事都会问这有用吗?”“这能当饭吃吗?,这就是庄子所说的莫知无用之用

对此,你有哪些看法?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拥挤不堪的马路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公司Inix分析了手机保存的大量出行记录,认为仅在美国,每年司机浪费在交通上的时间就造成了超过3050亿美元的损失,或者说这给每位司机造成了近1500美元的损失。

人们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的理由:由软件引导的汽车刹车反应更快,能安全地让更多的汽车以高速公路的正常速度更加紧密地在一起行驶。同时,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给驾驶人带来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自动驾驶汽车的司机可以在汽车行驶时工作或休闲,眼睛不必一直盯着马路,花较长时间驾驶到人口较为稀疏的地区不再是件麻烦事。人们也会更愿意在更遥远、更辽阔的地区建立居民点,就可以减少一些堵塞。

但就像大多数人质疑的,自动驾驶技术是否能有效确保驾驶的安全性?2019年,在罗得岛普罗维登斯进行的一次测试中,无人驾驶汽车因为树叶而感到困惑。事实证明,在预先设计的路线绘制时,树上还是光秃秃的。叶子和其他枝叶一旦出现,就会干扰帮助汽车导航的传感器。这么看来,安东尼·当斯先生破除交通拥堵别的方式亟待解决最大的难点是确保驾驶安全。

1903112日,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汽车展览之一在麦迪逊广场花园开幕,一个世纪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莱昂哈特写道:在乘坐半自动驾驶汽车的第四天,我准备好跃入未来了。很多人的观点和戴维·莱昂哈特的一致,无人驾驶汽车引发了人们对新技术会给个体和社会带来哪些效益的大胆猜测。但直到今天,无人驾驶汽车仍是一种新鲜事物。在21世纪20年代初,即使最大胆的预测已经实现,真正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公路和街道上的自动驾驶汽车也不会超过100万辆。但在接下来的10年,无人驾驶汽车的数量注定会迅速增长。到2030年,全球的智能汽车、货车和公共汽车可能达到数千万辆。它们将与大约20亿辆由人类驾驶的轿车和货车一起在道路上行驶。即使在那时,无人驾驶汽车在全球汽车总数中依然只占少数。但是这场革命将像外科手术般精准,带着压倒性的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就像赛博朋克小说家威廉·吉布森那句名言说的那样: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

我们注意到,变化首先发生在出租车行业。大多数市场分析师认为,工业化国家的所有出租车将于2030年实现自动化。从机场、度假村出发,蜂拥着经过我们最喜欢的市中心,无人驾驶出租车可以成为一代人眼中自动化的代名词,每年让数十亿名乘客逐渐依赖上无人驾驶的移动性。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到来能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对汽车的看法。如果你只需要点击和滑动屏幕就能控制计算机化的司机,搭乘机器人出租车出行非常方便,人们或许会选择不再拥有汽车。如果我们能一起做出改变;那么在运输同样数量的人出行时,未来所需的汽车数量将远低于当前私家车的数量。

不过,这一线希望可能无法实现。自动化也会让私家车变得更有用,软件将极大地减少车主的困难。仔细想想,自动化汽车不仅为你开车,还可以自动停车,自行开到车库进行加油和维修,支付车辆的保险费。我们完全有可能将愚蠢的汽车换成智能汽车,继续四处游走。

长远看来,我们将目睹两种世界的混合。到2040年,即使共享的无人驾驶汽车取得主导地位,新车销售额降低50%,每年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也会快速地生产大约3000万辆无人驾驶汽车,最终一半车辆在中国投入使用,1/4车辆在美国使用,其余分散在欧盟、日本和其他新兴市场。尽管汽车制造的业务会缩小,但使用汽车以及货车、滑板车等车辆的业务仍在拓展。目前全球汽车制造业价值2万亿美元,其仅剩的业务将被归入个人交通服务这一规模更大的市场,预计到21世纪中期每年产值将达到7万亿~10万亿美元,约等于当前整个欧盟的经济规模。

所以,无人驾驶的革命浪潮一开始是涓涓细流,不久后计算机的接管正促使传统汽车向一种新型交通工具——自动驾驶汽车转型。我们的汽车已经能够自动驾驶、刹车和停车,技能水平令人惊讶,但这种半自动化只是将驾驶责任委托给机器的开始。随着自动驾驶装置开始投入应用,自动驾驶汽车很快将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一开始是数千辆、数百万辆,到21世纪中期将可能达到数十亿辆。或许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当我们熟睡时,自动驾驶汽车将运输垃圾、巡逻街道,或从事其他无趣、危险和肮脏的日常维护工作。当我们醒来时,它们会送来以往我们需要出门去商店购买的物品。当我们外出时,我们就像魔法师,只要低声念着咒语就能召唤坐骑。

不管怎样,自动驾驶的精灵已经逃出瓶子,不会轻易回去了。

(摘编自安东尼·汤森《无人驾驶:从想象到现实》)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美国司机大量出行记录的分析,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公司Inrix提出了拥挤不堪的马路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观点。
B.与传统汽车驾驶相比,自动驾驶汽车的刹车反应更快,乘车人更加安全,同时也给驾驶人带来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
C.尽管很多人都支持戴维·莱昂哈特的无人驾驶汽车带领我们跃入未来的观点,但无人驾驶汽车在全球汽车总数中依然只占少数。
D.计算机促使传统汽车向自动驾驶汽车转型,而自动驾驶汽车这种新型交通工具最终将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将影响或改变我们的出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2019年在罗得岛普罗维登斯进行的测试,我们发现帮助汽车导航的传感器有时会受到规划外事物的影响。
B.多数市场分析师认为,工业化国家的出租车将于2030年实现自动化,无人驾驶出租车可以成为一代人眼中自动化的代名词。
C.无人驾驶出租车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拥有私家车的必要性就大大降低,也将会逐步解决交通拥堵这一难题。
D.未来全球汽车制造业的经济规模不容小觑,即使其汽车制造的业务会缩小,但使用车辆的相关业务仍在不断拓展。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人们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的理由”的一项是(     
A.事实证明,“在预先设计的路线绘制时,树上还是光秃秃的。叶子和其他枝叶一旦出现,就会干扰帮助汽车导航的传感器”。
B.2023年8月25日上午,江苏徐州交控集团冠盛公司开展无人驾驶集群道路养护作业,在公路智能施工领域迈出扎实一步。
C.自动驾驶汽车搭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确保车辆在繁忙的车流中能游刃有余地应对车辆插队、变道等各种情况。
D.当前国际社会对自动驾驶技术进行了分级,较低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而较高级别的仅仅是一种美好设想,尚未进入寻常百姓家。
4.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出现,引发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
5.文章用哪些方法分析自动驾驶汽车的前景?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类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阅读下面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②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③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之道》

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⑤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

⑥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氏之先为常山真定人。公父武康公事太宗皇帝,秉节治戎,有劳有勤,报恤追崇。公少以父任为西头供奉官。至道二年,遣五将讨李继迁,公从武康公出铁门,先锋,杀敌甚众。军至乌白池,诸将失期,不得进,公告其父曰:归师过险,争必乱。乃以兵前守隘,号其军曰:乱行者斩!由是士卒无敢先后,虽武康公亦之按辔。追兵望其军整,不敢近。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子矣。后以御前忠佐为军头巡检。邢洺男子张洪霸聚盗二州间,历年,吏不能捕。公以毡车载勇士为妇人服,盛饰诱之邯郸道中,贼党争前邀劫,遂皆就擒,由是知名。

御史中丞孔道辅等因事以为言,乃罢公枢密。言者不已,即以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士皆为之惧,公举止言色如平时,惟不接宾客而已。既而,孔道辅卒,客有谓公曰:此害公者也。公愀然曰:孔公以职言事,岂害我者?可惜朝廷亡一直臣。由是言者终身以为愧,而士大夫服公有量。

庆历二年,契丹聚兵幽、涿,遣使者有所求,自河以北皆警,乃拜公保静军节度使,知澶州。公治其军,无挠其私,亦不其过,居顷之,士皆可用。契丹使人其军,或劝公执而戮之,公曰:吾军整而和,使觇者得吾实以归,是屈人兵以不战也。明日,大阅于郊,公执桴鼓誓师,号令简明,进退坐作,肃然无声,乃下令曰:备糗粮,听鼓声,视吾旗所乡契丹闻之震恐。会复议和,兵解,知陈州。

自宝元、庆历之间,元昊叛河西,兵出久无功,士大夫争进计策,多所改作。公笑曰:奈何纷纷?兵法不如是也。使士知畏爱,而怯者勇,勇者不骄。以吾可胜,因敌而胜之耳,岂多言哉!其在枢密,亦尝自请临边,不许,凡大谋议,必以咨之。其在外,则遣中贵人诏问,其言多见施用。公于是时,屹然为中国钜人名将,虽未尝躬矢石,攻坚摧敌,而恩信已足抚士卒,名声已足动四夷。

公年七十有余,以疾薨于家。其遗言曰:臣有俸禄,足以死事,不敢复累朝廷,愿无遣使者护丧,无厚赙赠天子恻然,哀其志,以黄金百两、白金三千两赐其家,固辞,不许。明年,有诏史臣刻其墓碑,谥曰武恭。

(取材于欧阳修《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恭王公神道碑铭》)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不其过                 贷:宽恕
B.契丹使人其军          觇:参观
C.知陈州                    徙:迁任
D.足以死事                 具:准备
2.下列对各句中“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文中句子“为”字的几种解释
(甲)先锋①充当,担任。②对,向。③成为,变成。④行为。⑤替,给。⑥因为。
(乙)虽武康公亦之按辔
(丙)而士大夫服公有量
A.(甲)③(乙)⑤(丙)④
B.(甲)①(乙)⑥(丙)④
C.(甲)①(乙)②(丙)⑤
D.(甲)⑥(乙)②(丙)③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举止言色如平时,惟不接宾客而已武恭公的举动、语言、面色都像平常一样,只是不接待宾客罢了。
B.明日,大阅于郊,公执桴鼓誓师第二天,在郊外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武恭公拿着鼓槌击鼓誓师。
C.备糗粮,听鼓声,视吾旗所乡准备干粮,听鼓声号令,看我挥舞旗子指挥大家返回故乡。
D.愿无遣使者护丧,无厚赙赠希望朝廷不要派遣官使帮助举办丧仪,不要有丰厚的赏赐。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康公侍上治军都颇有功劳,被怜恤推崇。武恭公因父亲的原因,担任了相关职务。
B.面对元昊的叛乱,朝廷军队久战无功,朝臣意见多被修改,武恭公却赞同这些意见。
C.作者认为武恭公是朝中的著名将领,恩信能抚慰士卒,声望可震动四方。
D.武恭公去世,皇帝十分悲伤,不仅重金厚慰其家人,还下诏为其刻墓碑。
5.欧阳修的碑志文借鉴了史家笔法,注重用简洁的语言记述人物事件及结果影响。文中用“由是士卒无敢先后”“由是知名”“由是言者终身以为愧”三句写出了武恭公言行的结果或影响。其中的“是”分别指代什么事件?根据文意,简要概述。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青年,多么美好的字眼,总能引发人们的无限向往。毋庸置疑,青年是社会发展中最富有生气的力量之一,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青年深切感受到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他们的觉醒,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有志青年率先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传送新思想、新文化奔走呼告,促进了中华民族自鸡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19217月,平均年龄仅28岁的13位代表齐聚嘉兴南湖,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纪元。19225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中国青年运动翻开了新篇章。

回首百年,中国青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之心始终未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青年不惧牺牲,敢于斗争,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为争取民族独立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青年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经受了苦与乐的考验,为描绘新中国的美好蓝图发愤图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青年开拓创新,勇立潮头,经受了得与失的考验,为推动中国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拼搏奋进。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展现了亮丽的青春风采,迸发出豪迈的青春激情。他们拥护党的领导,刚健自信,胸怀天下,担当有为,奋力走在时代前列,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昂扬风貌:他们追求远大理想,心中铭刻着对马克思主又的崇高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他们深植家国情怀。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彰显着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气质;他们传承奋斗担当,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取材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

材料二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这是五四青年先驱对青春的歌唱。近代以来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他们的激情呐喊与奋斗拼搏中,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时代变换,今天的中国青年为什么还要奋斗呢?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百年来,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当中,成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先锋力量。国家领导人曾勉励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青年应该勇做追梦者,敢当圆梦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

青春是活力的代名词,青年的字典里永远没有不可能。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就曾经把少年比作朝阳”“乳虎。青年应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不怕苦、肯吃苦,耐得住寂寞,经得住风雨,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创造出无限的可能。自然,青春并不仅仅是美好的年华,还是一种积极的心境,更是一种奋斗的精神。青春与否,无关年龄。用意义定义人生,以奋斗礼赞时间,这不仅是青年应有的追求,也是每一个与时代同行之人该有的姿态。

不可否认,如今的青年,有成长的烦恼、工作的焦虑、现实的压力。青春只有一次,如何度过才能无悔?青春之路千万条,走哪一条才会成功?只有承担过的青春才会更加厚重。与其埋头抱怨,不如奋起改变;与其庸腐碌碌,不如策马向前。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李大钊先生在《青春》中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中国青年,自当如此。

(取材于《人民日报》等相关网络文章)

材料三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发展,充满希望,中华民族迎来了新飞跃。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

中国青年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他们的物质条件更为优越,超过2500万贫困青年彻底摆脱贫困,迈向小康,消费需求从满足生存转向享受生活,消费方式从大众化迈向个性化。他们精神成长空间更为富足,基于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服务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国青年见识阅历更加广博,精神品位不断提升。尤其是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使得青年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中国青年拥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更多青年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据统计,2021年中国各教育阶段学生在学总规模达4430万人,居世界第一。青年职业选择丰富多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逐渐成为青年就业的主要渠道,特别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新产业、新业态,催生了电竞选手、网络作家等大量新职业,充分体现了时代赋予青年的更多机遇、更多选择。青年发展流动畅通自由,一批批农村青年走进城市,安家落户,通过城乡之间的发展流动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发展跃迁。

中国青年有着较为全面的保障支持。法治保障不断完善,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建立青年法治保障体系提供了制度依据。政策保障日益完备,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鲜明体现青年元素,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关注青年群体,青年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顶层设计支持。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政策。组织保障坚强有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组织始终重视维护青年发展权益,努力为青年健康成长、奋发成才服务。

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充分享有成长成才,施展才华的人生舞台,必将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劲、持久的澎湃动力。

(取材于《经济日报》等相关网络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五四运动前后,中国青年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全面觉醒。
B.十三位代表齐聚嘉兴南湖,宣告了中国共青团的诞生,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纪元。
C.中国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期,都经受住了生与死的严酷考验。
D.新时代中国青年有着亮丽的青春风采和豪迈的青春激情,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昂扬风貌。
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五四青年先驱通过激情呐喊和奋斗拼搏,为苦难的旧中国迎来黎明的曙光。
B.青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应该勇做追梦人,担当起中华民族复兴大任。
C.青春是年轻人专属代名词,青年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才能创造无限可能。
D.只有承担过的青春才会厚重,青年人应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压力。
3.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时代青年拥有更优越的物质条件,消费方式和消费需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B.新时代互联网得到快速发展和善及,促使中国青年网民的精神品位不断提升。
C.近年来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兴起,电竞选手等新职业成为青年们选择之一。
D.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保障的政策,帮助青年解决就业和住房等多方面困难。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现代中国百年历史充分证明,中国青年在国家每一个阶段都发挥了主要作用。
B.中国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他们自己的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当中。
C.奋斗是对中国青年最高的礼赞,青年人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风雨才能战胜困难。
D.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伟大盛世,一定要在奋斗之中把好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
5.材料二中,作者为什么说:“中国青年,自当如此?”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类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塔下人家

沈念

和那个阳光般的男孩相见时,抬头就是被雨淋湿的古塔。那是一片老城区,黑色的、赭色的屋脊,高低交错,如波浪翻滚,把一块块光投射到远处的天幕、山峦、岛屿、湖泊。塔就站在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波浪”之上,瘦削的身体,穿一身褶皱青衣,脸色永远白皙。

“塔,记录了我对这座城市的初印象。”我和男孩说起25年前的记忆。成长于乡野之地的少年,14岁离家,尚未脱去稚气,求学而来,懵懂无知地“探”进这座城市。那时候,我乘坐的大客车要搭上轮渡才能抵达城市。汽车排着老长的队伍,把前面的车挤上船,然后等着后面的车把自己挤上去。我在车上伸长脖子,也看不清城市的面目,只能眺望车窗外一湖阔朗的水波。在我“渡”到这座城市的漫长分秒中,屹立水边的塔,若隐若现。

男孩恰是那一年出生在塔下人家。

那时的老城区是衰颓、晦旧的,塔下人家的生活也多艰涩愁郁。“你到鱼巷子,离塔就不远了,我家就在塔下面。”男孩的电话指路,让我想起多年前寻塔的经历,同样被人这般介绍而记住了呈“7”字形的鱼巷子。多少年过去,鱼巷子的市井气鱼腥味仍丝丝缕缕飘在城市的上空,湖里的鱼和别的水产把狭长的巷子弄得湿漉漉的。塔整天看着巷子里的“人间烟火”,喜笑怒哀的人们从这里走过,又回到柴米油盐的生活轨道上。

男孩的父亲在这里贩卖过鱼,这位中年男人下岗后,干过多种活计,孩子要长大,老人要赡养,没有任何优势、背景、资源、专长的他,注定要付出成倍的努力。塔,看到过男人从巷子里早出晚归,也看到过他拥抱孩子和妻子时的微笑。塔下住着很多这样的家庭,大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张拧巴,就像走出门,坑洼的街面,不小心就会踩一脚烂泥水。男孩那一年喜欢上了绘画。夫妇俩纠结了一天一夜,决定送他去培训班,家里的一切开支压缩到最低限度。男孩坚持了7年的绘画学习,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许多次,他们拒绝了友人资助的善意,却不知要如何述说陪伴、培养孩子的经历,好像是咬咬牙就走过来了,那些艰辛、隐忍和坚强却只字未提。只有塔,是最熟悉这些塔下人家的困窘和努力的。

在水的波光浪影中,塔把时间创造的变化藏进了城市的身体里。细心的人发现,七拐八弯的老街路面铺了柏油,填平了积水的空洼;路灯擦亮了这里的夜晚,暗夜行走变得暖意丛生;社区服务延伸到街巷每个角落,塔下人家多了欢声。这些变化跟着时间前行,这些变化来自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美好共享。男孩每次从外地回来,都会穿过挨挤的房屋中的窄路,走到湖边看水,也抬头回望几年前整饬过的塔。那一刻,男孩似乎能猜到这座实心塔里浮动着的欢喜心思。

我离开这座城市好几年了,而塔的形象一直挥之不去。实心塔,注定它是这座城市的一个特定坐标。二十多年来,我也说不上有多少次一个人或陪外来朋友看塔,每一次的场景仿佛都是流动的,只有塔是坚定的不变者。我和男孩每每谈起这座城市,都需要从塔出发,似乎这里是寻找宝藏的入口,似乎离开它就不能拼凑出一个记忆中的城与市。

男孩学业优异,大四时被选送到巴黎一所著名的学校交流,结束学业后他选择了回国,先去了上海,又回到北京,刚做出自己满意的有中国元素的动画设计作品。这些年,男孩一边上学一边打工,从未停下迈进的脚步。和他的父亲母亲一样,在困难面前,男孩从没有生发过退缩的念头。自己的路自己走,男孩鼓舞他自己,向前走。

正是这座城市的底蕴,赋予了年轻的他和他们勇于担当的力量。

这些年城市的变化,细微的,翻天覆地的,塔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有时我想,一座城市总是涌现出诸多变化当然是令人欣喜的,然而,某些不变的东西更是珍贵的。从我所认识的男孩及其父母身上,我看到了属于这座城市的那种珍贵。

寒来暑往,塔依旧站在望不见尽头的屋脊之上,在不变中收纳着变化。常有三五成群的鸟,栖身于塔檐上,眨眼间又腾空而起,向着声响的方向飞去。这些美好的声响,清悦、悠长而辽阔,仿佛是从塔下人家,从男孩和他的父母,从城市里的每一个人的身体里发出来的。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写作者再见古塔时的印象,想象新奇独特,表现了古塔与老城区的建筑及周边自然景物的相融相衬,突出了古塔不同凡俗的气质。
B.作者多年以后重访鱼巷子,觉得巷子里仍旧丝丝缕缕飘着“市井气鱼腥味”,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城市的发展已让这里焕然一新了。
C.本文写男孩的父亲,既着眼于他的个性特征,也把对他的刻画与对塔下人家生活的描写结合起来,借以表现一个时代一个群体的共性。
D.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抒情的笔调写古塔,但没有停留在追求诗意表达的层面,而是通过古塔的代言,含蓄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2.请结合作品说明文中“塔”的含意。
3.作者写城市和塔下人家时,还穿插写自己的人生经历,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人很早就关注到劳动问题。《诗经》里就有很多描述劳动的场景,如《伐檀》《七月》等,对不劳而获的贵族流露出不满、讽刺甚至反抗。

传统中国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受其影响劳动的地位不高。《论语》写到: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可见,孔子对劳动者所从事的事情是非常轻视的。孟子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更是广为流传,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轻视。

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一书,虽然反对轻视农业生产劳动的观念,重视对农业知识的学习,批评士大夫未尝目观起一垡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认为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不过,《颜氏家训》也只是主张士大夫粗识农务,知稼穑之艰难即可,依然认为劳动人民是下愚,反对弃学从农的做法。

当然也有一些学派重视劳动,但都没有形成主流。战国时期的墨家重视劳动,代表了劳动者的要求。他们从劳动者利益出发提出节葬”“非乐,反对统治者掠夺劳动者的衣食之财,甚至牺牲劳动者的生命为统治者殉葬。不过,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后,墨家思想便销声匿迹了。战国时期农家学派的许行主张取消君主、官吏与民众的分工,要求贤君与民众并耕而食。这与同时代的孟子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针锋相对。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禅宗提倡在劳动的过程中体现佛法的大意。僧人要参加劳动并自食其力,在劳动中体悟得道,把行住坐卧皆是禅运用于具体的活动中。明清时期一批出身劳动阶层的思想家提出百姓日用就是道,强调格物”“习行,重视动手实际操作,表现了他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劳动的重视。

(摘编自哲学的视域《中国传统文化对劳动的态度》)

材料二:

习近平指出,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以劳动托起中国梦

新时代,辛勤劳动含有勤学和勤劳两方面的内容。勤学,强调的是锐意进取、勤勉为人。一名劳动者要想有所作为,就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立足岗位,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增长新本领,不断更新自我,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与时俱进。勤劳,强调的是脚踏实地、奋发干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用这句古语形容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风雨历程和辉煌成就。我们40年来取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回溯历史,任何一点进步、任何一次成功都是由人民的艰苦奋斗、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不畏艰辛、不辞辛苦。

诚实劳动,是指劳动者以积极、实干、诚信的态度为他人和社会提供产品服务,基本要求是合法合理劳动,具有至真性、共享性、至善性等特点。诚实劳动的至真性,表现为劳动认知的客观、劳动行为的务实和劳动成果的实事求是。诚实劳动的共享性,表现为劳动知识和劳动成果的共建共享。劳动过程中劳动技能技巧的切磋,劳动资料、知识、成果的分享互鉴等体现出劳动者之间相互学习、合作共赢的和谐关系。诚实劳动的至善性,表现为劳动思想和劳动行为的。诚实是劳动者的基本道德品格。诚实劳动突显了劳动者的道德主体性。道德的劳动从根本上决定了劳动的。实干求真贯穿诚实劳动的始终,是整个劳动活动得以完成和继续的轴承,是诚实劳动的本质内涵。习近平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是要脚踏实地。于个人而言,唯有诚实劳动,才能最好地保障和实现人的自由本质,创造体面劳动和全面发展的资本。于国家而言,诚实劳动是提升国力的基石和坚守国格的精神基因。

所谓创造性劳动,是指人充分利用其劳动技能、科学知识,通过技术、知识、思维的创新,创造新的生产条件、方式、劳动成果和社会需求的劳动。它建立在开放性思维和挑战性实践的基础上,是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解放思想是创造性劳动的逻辑起点。着眼当下,要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跑好民族复兴接力赛、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增强创新劳动思维,从理论联系实践中及时廓清困扰和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迷雾。专业技能和科学知识是创造性劳动的逻辑支点。劳动者应尽可能多的具备从事一定劳动所要求的劳动知识、技术、技巧和运用它们的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创造力生产出新的劳动条件、劳动方式、劳动成果和社会需求,才能造就闪光的人生。创造性劳动,是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需要,也是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内在要求。

(节选自向艳梅《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本质蕴涵探赜》)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儒家轻视劳动人民不同,《颜氏家训》反对轻视农业生产劳动的观念,重视劳动人民。
B.农家学派的许行和传统禅宗都重视劳动,提倡参加劳动并自食其力,具有相同的出发点。
C.墨家重视劳动,代表劳动者的要求,但未成主流,是因为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明清时期一批思想家能够重视劳动,提出“百姓日用就是道”,与其出身劳动阶层有关。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勤劳动不仅要脚踏实地奋发干事,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我,增强自身本领和综合素质。
B.诚实劳动突显了劳动者的道德品格,实干求真的态度,以及劳动实践至真、至善、共享的特点。
C.诚实劳动是新时代劳动者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它是保障和实现个人的自由本质的最佳途径。
D.劳动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创造力,就能实现劳动者的自由全面发展,成就闪光的人生。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隆平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亲自到试验田去观察,发现天然杂交水稻,是创造性劳动的典型。
B.张秉贵以“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服务群众,体现了诚实劳动的理念。
C.王振义院士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放弃申请专利,给患者带来福音,体现诚实劳动理念。
D.钟扬每天行程排满,工作废寝忘食,总是感慨“自己的时间太短了”,是辛勤劳动理念的代表。
4.两则材料都讨论了“劳动”,论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5.两则材料在主要论证方法上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类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怎样才是诗意地栖居?这值得我们思考。有人认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意地栖居。


对于以上看法,你更赞赏哪种方式的诗意地栖居呢?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