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怎样才是诗意的栖居?有人认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诗意的栖居;有人认为“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是诗意的栖居;有人认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诗意的栖居;有人认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诗意的栖居。


对于以上看法,你更赞赏哪种诗意的栖居方式呢?请从以上四种方式中选择你最赞赏的一种,并谈谈理由。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材料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读了上述材料,你对“土”产生怎样的理解与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注],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长短句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选自王灼《碧鸡漫志》)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画“√”。
轼庐于其A上B过家C不入D使E官吏分堵F以守G卒H全其城。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要结发戴冠,表示成人,但体犹未壮,称为“弱冠”。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最高管理者是礼部尚书。
C.金陵,是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称,辛弃疾曾为此地写下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D.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长短句也是词的别称,词也称为曲子词、诗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从小深得母亲教诲,博闻强记,曾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激励他成为范滂那样的人。
B.苏轼当政徐州,遇到水灾,他阻止富人弃城而逃,并身先士卒,率领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言辞激烈,不欢而别。
D.苏轼知政有方,文章写得好,虽不是心醉于歌曲旋律的人,但词学成就被王灼褒奖,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5.苏轼被称为“天下奇才”,表现他才学之高的事迹有哪些?请根据原文简要概述。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节选)

史铁生

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

和我一起拦牛的老汉姓白。陕北话里,的音,我们都管他叫破老汉。也许还因为他穷吧,或者还因为别的;那几颗零零碎碎的牙,那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尤其是他的嗓子——他爱唱,可嗓子像破锣。傍晚赶着牛回村的时候,最后一缕阳光照在崖畔上,红的。破老汉用镢把扶起一捆柴,扛着,一路走一路唱: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过得好光景……声音拉的很长,虽不洪亮,但颤微微的,悠扬。碰巧了。崖顶上探出两个小脑瓜,竖着耳朵听一阵,跑了,可能是狐狸,也可能是野羊,不过,要想靠打猎为生可不行,野兽很少。我们那地方突出的特点是穷,穷山穷水,好光景永远是受苦人的一种盼望。天快黑的时候,进山寻野菜的孩子们也都回村了,大的拉着小的,小的扯着更小的,每人的臂弯里都挎着个小篮儿,装的苦菜,苋菜或者小蒜。蘑菇……孩子们跟在牛群后面,“叽叽嘎嘎”地吵,争抢着把牛粪撮回窑里去。

老乡把喂牛这样的机要工作交给我,我心里很感动,嘴上却说不出什么。农民们不看嘴,看手。我喂十头,破老汉喂十头。在同一个饲养场上。饲养场建在村子的最高处,一片平地,两排牛棚,三眼堆放草料的破石窑。清平河水整日价哗哗啦啦的,水很浅,在村前拐了一个弯,形成了一个水潭。河湾的一边是石崖,另一边是一片开阔的河滩。夏天,村里的孩子们光着屁股在河滩上折腾,往水潭里扑通扑通地跳,有时候捉到一只鳖,又笑又嚷,闹翻了天,破老汉坐在饲养场前面的窑顶上看着,一袋接一袋地抽烟,‘心儿’家(小孩子)不晓得愁,他说,然后就哑着个嗓子唱起来:提起那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破老汉是绥德人,年轻时打短工来清平湾,就住下了,绥德出打短工的,出石匠,出说书的,那地方更穷。

小时候就知道陕北民歌,到清平湾不久,干活歇下的时候我们就请老乡唱,大伙都说破老汉爱唱,也唱得好。老汉的日子熬煎咧,人愁了才唱得好山歌。确实,陕北的民歌多半都有一种忧伤的调子。但是,一唱起来,人就快活了。有时候赶着牛出村,破老汉憋细了嗓子唱《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也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到大门口。走路你走大路,再不要走小路,大路上人马多,来回解忧愁……

破老汉望着山脚下的那眼窑洞。窑前,亮亮妈正费力地劈着一疙瘩树根;一个男孩子帮着她劈,是亮亮。我看你就把她娶了吧,她一个人也够难的。再说就有人给你缝衣裳了。”“唉,丢下我孙女留小儿谁管?太阳下山了,收工的人们扛着锄头在暮霭中走。拦羊的也吆喝着羊群回村了,大羊喊,小羊叫咩咩地响成一片。老汉还是呆呆地坐着,闷闷地抽烟。他分明是心动了,可又怕对不起留小儿。留小儿的大(父亲)死得惨,平时谁也不敢向破老汉问起这事,据说,老汉一想起就哭,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听说,都是因为破老汉舍不得给大夫多送些礼,把儿子的病给耽误了;其实,送十来斤米或者面就行。那些年月啊!

秋天,在山里拦牛简直是一种享受。庄稼都收完了,地里光秃秃的,山洼、沟掌里的荒草却长得茂盛。把牛往沟里一轰,可以躺在沟门上睡觉;或是把牛赶上山,在山下的路口上坐下,看书。秋山的色彩也不再那么单调:半崖上小灌木的叶子红了,杜梨树的叶子黄了,酸枣棵子缀满了珊瑚珠似的小酸枣……尤其是山坡上绽开了一丛丛野花,淡蓝色的,一丛挨着一丛,雾蒙蒙的。灰色的小田鼠从黄土坷垃后面探头探脑;野鸽子从悬崖上的洞里钻出来,扑楞楞飞上天;野鸡咕咕嘎嘎地叫,时而出现在崖顶上,时而又钻进了草丛……我很奇怪,生活那么苦,竟然没人逮食这些小动物。也许是因为没有枪,也许是因为这些鸟太小也太少,不过多半还是因为别的。

哦,我的白老汉,我的牛群,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有删改)

文本二:

哦,香雪(节选)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香雪,台儿沟偏僻村庄里,众多年轻善良的女孩子中的一员。

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不知道怎么进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

有时香雪会抓空儿向天南地北的旅客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读。有时她也会羡慕地看着列车上女学生的吸铁石自动铅笔盒,然后红着脸,用一层子鸡蛋去换女学生的铅笔盒。

当换得铅笔盒的喜悦还没退却,香雪发现自己早已置身于离家三十里外的西山口了。是的,她坐过了站,她害怕这眼前陌生的一切: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小树林发出的寒寒草草的声音。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满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次提到“破老汉”唱民歌的情节,主要是为了表现其穷苦的生活和忧伤的情感。他借歌抒情,既宣泄了愁苦,又抚慰了心灵。
B.小说中的“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拉进了与读者的距离;同时,“我”也是线索人物,使小说的内容紧凑集中。
C.第6段中采用了描写、记叙、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清平湾秋天的绚烂多彩与勃勃生机,同时也暗示了人物生活环境的“穷”。
D.“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作者用“我的”来表明:“清平湾”是给我留下许多美好回忆的地方,我对它有着极其深挚的眷恋之情。
2.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介绍火车进村,代表着现代文明对小山村的冲击。火车给台儿沟带来了新改变。从此,人们有了新追求。
B.列车上,旅客们最爱买香雪的货,是因为旅客们不忍心跟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姑娘耍滑头,不愿意和她斤斤计较。
C.文章的末尾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荆棘怪石等景物的描写,是为了渲染出一种静谧幽寂、诡谲阴森的氛围。
D.铅笔盒对香雪来说,是象征着上学的权利,象征着现代文明;而对铅笔盒的执着追求体现了香雪对于知识的渴望。
3.“破老汉”这一人物形象有那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4.朱光潜说:“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这两篇小说都是“有诗的特质”的“诗化小说”。请结合文本一、二的内容,从小说的环境描写、语言风格、主题情感三方面任选其二来分析小说中“诗化”风格的体现。
类型: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一文中号召青年做“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的新青年。

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大声疾呼:“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如今,寄语新时代的我们,要走出孤芳自赏的狭小天地,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努力成为时代新人。

伟人的话语激励不同时代的青年,要大胆打破陋习,摆脱束缚,勇敢更新自我,张扬个性,成为有益于国家民族的“新青年”。

请结合以上材料内容,联系现实,以高三学生代表的身份,发表主题为“新青年,敢不同”的国旗下讲话,阐述你的观点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锦城夜雨

杜阳林

①成都的雨夜,适合思接千载心游万仞,酣眠似乎成为一种浪费。 而我对这座常有夜雨的城市,更喜欢她另一个别名——锦城。

②锦城自古养蚕业发达,古蜀王名为“蚕丛”,西汉扬雄在《成都赋》中也称成都为“锦官城”。东汉时期,蜀锦畅销全国,成为朝廷重要的贡赋来源,于是成都又被称为“锦官城”或“锦城”。

③锦,与之成词的大多是让人沉醉的美好事物,比如锦缎、锦绣、锦书、锦心,锦上添花、繁花似锦、锦囊妙计、锦绣前程……念及这个锦字,我的舌尖便仿佛噙着一片桑叶,暗自生香,绸般丝滑,清新怡人。成都既然自古被称为“锦城”,她是如何从内里生长出这种风流婉约气质,来匹配这个“锦”字的呢?

④地理上看,成都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适于种桑养蚕。早在商周之时,古蜀先民就在这片广袤肥沃的土地上,创造了高度发达的丝绸文明,并由此开拓了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通道南方丝绸之路,使绚丽多彩的丝绸享誉中外。汉唐以蜀锦、蜀绣为代表的成都纺织业,号称“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旅行来到成都,赞叹这里是“锦绣之都”。遥想那历史气象,锦之城,丽之都,顿觉熠熠生辉。

⑤李白曾歌咏“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读此瞬间觉得满目锦绣,纯真自然,尤其这个“锦”字,立时仿佛整个成都都流光溢彩,随处都是风景。而若深究“九天”是如何“开出一成都”,就会发现,成都的出现,是造物主的恩赐,是大自然的杰作,似险峭悬崖上开出的一朵绝世雪莲。

⑥当沧海变成桑田,大海退去波涛,成都平原周围的大山渐渐隆地而起。放逐于漫漫历史长河去追寻,海山之变,有多么惊心动魄,就有多少爱恨纠葛。

⑦我瞬间明白,锦城的夜雨,其实来源于一场天际的奔赴和邂逅。

⑧如果以浪漫之心来解读,锦城上空的云,既矜持又热情。白天她文静安然,宠辱不惊,一派平和,到了夜深人静之时,揣着热切而雀跃的念头上升,再上升,仿佛要将一腔话语向星星和月亮倾诉,让心思变成欢愉的雨水,抛洒人间。杜甫在《水槛遗心》中写道:“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多少缠绵悱恻,多少此情此景,都在这短短诗句里,有了景的动态,也有了情的波澜。

⑨我喜欢锦城夜雨落地的声响。窗外雨水无尽,缠绵轻柔,雨雾和灯光相裹。房前的芙蓉和紫薇,银杏和梧桐,洋槐和香樟,水杉和雪松,无分你我,都浸润在朦胧的雨夜。雨丝从天而降,从枝叶树茎,流淌历朝历代的文人佳句。

⑩我不禁揣测,倘若没了这从古到今的夜雨,锦城还是那个锦城吗?带着湿漉漉的深情,浸着三千年的诗意,在砖瓦木石之中,成都还能生长出另一种灵秀出尘的轮廓和肌理吗?一场春雨在夜间飘散,清晨才止歇脚步,在那个乍暖还寒时分,我走进了浣花溪的杜甫草堂。靠近这里的茅屋,我眼前仿佛浮现了杜甫的背影,他就在蒙蒙雨雾中穿行,灰衫旧袍,踽踽独行。踏着春雨的湿痕而来,我就是为赴一场隔世的崇敬之约。

⑪沐浴过夜雨的草堂,薄薄的水气,氤氲出一个久远而动荡的时代。顶戴雨珠的小草摇摇摆摆,大唐的高楼倾了,庙堂散了,而诗句还在流淌,还在生长,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成为一种顽强而永恒的存在。我踏着昨晚的雨痕,萦绕于心的却是大唐千年不散的诗篇。

⑫当诗圣杜甫辗转入川时,已人到中年。可他笔下所书写的锦城夜雨,却大有青春气息,此时的杜甫,多年漂泊,四下流徙,终究一家大小能在成都团聚,妻儿绕膝,家人有了一处安身立命的草堂,无论富贵或贫瘠,那都是杜甫珍爱的家。睡在自己家中,夜雨落下的感觉真好,有屋檐遮头,有寒室栖身,曾经的浪漫因子,在悲苦吟哦的诗人心中复活。他并非不懂得浪漫,不懂得审美,而是生活极少为他创造相宜的机会。感谢成都,容留了一个风尘仆仆的诗人,也用一场春天的夜雨,滋润出一派天真纯粹的喜意。锦城夜雨,是杜甫安定生活的鲜明注脚,每个毛孔都书写着他对当卞的满足和惬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勾起杜甫喜悦之情的夜雨,她更像是梦之精灵,周身澄澈通透,只闪烁一点鱼鳞般的水光,在锦城的街巷游走,洗琉璃瓦之尘,拂青石路之灰。即使侧耳去听,也难以捕捉她洒向地面的声音,她灵动活泼,脚步轻巧细碎,一个“潜”,一个“润”,实在是神来之笔。

⑭在杜甫离开一千多年后,我刚到成都,惊讶于这里春雨的“含蓄”与“体贴”,像是含羞带怯的深闺女子,轻易不肯见人,非要等到夜里,雨丝才如绣花针一般,轻轻飘静静舞,在清寂寥廓的空间,尽情抒发自己的喜悦。那一刻,我骤然懂得了千年前的杜甫,懂得了他的欢喜,也懂得他清晨望见“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盛大喜悦。

⑮夜雨和杜甫相逢,将年轻还给他,将欣喜还给他,让他在一夜好梦之后,惊讶于花叶清雅的眼前盛景。雨虽停了,薄雾未散,万物得以沐洗滋养,蓬勃生机,诗人也在刹那感受到了内心欢愉的力量。这力量和他泣血摧肝地吟老兵、唱征夫、哀流民不太一样,这是另一种美,自然而纯粹,剔透而纯真,让他暂时忘记了世间的苦难深重、哀鸿遍野。夜雨似乎是无情的,她并没有与百姓血泪混流一处,也没有故作时代的大悲之音,她就这样安静地出场,淡然地落幕。她的清淡内敛,却又是最大的怜悯,帮助一个诗人找回内心蜇伏的浪漫温柔,也用亘古不变的从容,夜夜叩访,将锦城浴洗一新。

(选自2022年第7期《四川文学》有删节)

1.下列文中词语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广袤(mào)     纠葛(gě)       邂逅       缠绵悱恻(fěi)
B.险峭(qiào)     矜持(jīn)     纯粹       风尘仆仆(pú)
C.氤氲(yùn)     贫瘠(jí)       寥阔       熠熠生辉(yì)
D.蜇伏(zhé)     亘古(gèn)     闪烁       踽踽独行(yǔ)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开篇点题,第②段介绍了锦城名字的由来。“舌尖便仿佛噙着一片桑叶”“生香”“丝滑”“清新”,作者调动味觉、触觉、嗅觉等多重感官,形象表达“锦”让人沉醉的美好感受。
B.“沐浴过夜雨的草堂,薄薄的水气,氤氲出一个久远而动荡的时代”暗指“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C.“成都的出现,似险峭悬崖上开出的一朵绝世雪莲”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绝世”突显作者对成都极高的赞誉,由衷的喜爱喷涌而出。
D.“吟老兵、唱征夫、哀流民”可见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代表作《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可作为佐证。
E.“锦城的夜雨,其实来源于一场天际的奔赴和邂逅。”这句话采用拟人手法。“奔赴”,即主动奔向、赶赴的意思,表现夜雨降落锦城的急切与渴望。“邂逅”,即一场偶然又美好的相遇,表现伤感之情。
3.赏析文章划线的句子。
4.综观全文,概括锦城夜雨的特点,分析夜雨与锦城的关联。
5.人到中年,杜甫笔下所书写的锦城夜雨为何大有青春气息?夜雨对杜甫而言,有何深意?   
类型: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吴潘二子事

(清) 顾炎武

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既而曰:“此不足传也,当成一代史书,继迁、固之后。”于是购得《实录》,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吮笔,早夜矻矻①。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与之交。

会湖州庄氏难作。庄名廷鑨,目双盲,不甚通晓古今。以史迁有“左丘失明,乃著《国语》”之说,奋欲著书。廷鑨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书冗杂不足道也。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慕吴、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本前人诋斥之辞未经删削者。庄氏既巨富,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归安令吴之荣者,以赃系狱,遇赦得出。有吏教之买此书,恐吓庄氏。庄氏欲应之,或曰:“踵此而来,尽子财不足以给,不如以一讼绝之。”遂之荣。之荣告诸大吏,大吏右庄氏,不直之荣。之荣入京师,摘忌讳语,密奏之。四大臣大怒,遣官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廷钺及弟侄等,并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发廷鑨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所杀七十余人,而吴、潘二子与其难。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吴子独慷慨大骂,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辨。

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予之适越潘子时,余甥徐公肃新状元及第。潘子规余慎,无甥贵稍贬其节,余谢不敢。二子少余十余岁,予视为畏友,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二子所著书若干卷,未脱稿, 又假予所蓄书千余卷,尽亡。予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于后也,故书之。且其人实史才,非庄生者流也。

【注】① 矻矻: , 勤劳不懈的样子。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乃与之交                                      亟:多次。
B.遂之荣                                             谢:感谢
C.之适越潘子时                                   过:拜访
D.予其人不学,竟去                            薄:看不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继迁、 固之后                                 作《师说》贻之
B.无以甥贵稍贬                                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
C.尽子财不足以给                                蚓无爪牙
D.予视为畏友                                      项王按剑跽曰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
B.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
C.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
D.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
4.下列四组中,全部属于“庄氏难作”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                                           ②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
③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                                     ④摘忌讳语,密奏之
⑤四大臣大怒                                                               ⑥所杀七十余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吴炎、潘柽章两个人有才华而又有气节,明亡后他们放弃了科举之路,以写作诗文而自豪自娱。
B.吴炎、潘柽章认为只有写出一代史书才能流传后世,因此参与编辑庄廷鑨的《明书》。
C.潘柽章被捕后没有像吴炎那样慷慨陈词,痛骂不绝,主要是因为担心连累母亲。
D.作者详叙吴炎、潘柽章两人蒙难原因和经过,写清朝统治者借“明史”案对江南文士血腥镇压,企图以此来消灭反清意识,文中所说潘柽章和吴炎便是其中的牺牲者。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
(2)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
7.作者对同样是写史书者的吴炎、潘柽章二子和庄廷鑨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习是永恒的话题,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学习之道。《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今天我们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

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请以“劝学新说”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学习需要自主,经营需要自主,生活也需要自主……

自主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白早年作文表述其理想“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希望发挥自己的能力,成为辅佐君主的大臣,使得天下安定,国家统一。但现实中他待诏翰林时,却未曾进谏唐玄宗,这一实际与其理想不符。

对此你有何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人生规划”主题班会的发言稿,体现你对“理想与现实”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