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木材是早期殖民地送往欧洲的最重要的产品之一……由于修建横穿印度的铁路以更把粮食运到向欧洲出口的码头地去,枕木的需求量猛涨。随着木材价格的上升,砍伐越来越深入到内陆山区,到了19世界70年代时,单是为了提供枕木,就每年都有50万棵树被砍掉。

——(英)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

材料二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这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由部分封建主和下层人民共同进行的争取印度独立的全国性武装起义,是英国统治以来不断发生的反英武装起义的发展顶峰。卷入起义的地区占全印面积的1/6,人口占1/10。起义持续两年多,对英国殖民统治是个严重的震撼和打击。

——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材料三 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滥砍滥伐后,殖民政府终于认识到"过去六十年的愚蠢错误和漫不经心所酿下的恶果",并表达了对"保护和改善森林的巨大忧虑"。因此,殖民政府在孟买、马德拉斯、缅甸、西北省、中央邦、奥德等地建立了森林管理机构。森林理机构的两大目标是保护森林、获得税收。

——孙中华∶《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森林的影响》

材料四 那个时期在森林管理方面德国居世界领先地位,在德国专家的帮助下,帝国林业部于1864年建立。首位森林总监是迪特里希·布兰迪斯。他被派到印度之前曾是波恩大学的一位植物学家。检讨过去几十年森林采伐的艰巨任务要求∶首先也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法律机构去维护和捍卫国家对森林的控制。

——(印)马德哈夫·加吉尔等∶《这片开裂的土地∶印度生态史》

材料五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莫定物质基础。

——(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英国殖民政府建立森林管理机构的背景
(2)运用材料五的理论及所学知识分析殖民者对印度森林的所作所为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是中国之国民,今日实未能行民权之第一步也。(孙中山1917年《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
材料二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通过、2010年修订)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2020年,全国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囊括了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领域的1260条法条,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史实,概述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20年的状况。(抓住某一方面概述即可)
(2)结合1949~1956年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果,驳斥材料二中“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错误观点。
(3)阅读材料三,归纳“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
(4)阅读材料四,结合前三则材料,谈谈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历程的某一方面认识。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是美国重要的外交传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贝米斯(美)《美国外交政策史》中说:“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在1796年才第一次明确地清楚地规定下来。华盛领的《告别演说》的贤明而完美的思想真正体现了开国元勋们的经验和智慧。一百多年来没有一个明白是非的政治家认真否定过。”

——肖海芹《孤立与发展-美国建国初期的孤立主义造析>

材料二  “威尔逊的失败,不是以国联是否为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或国联的正式成立来衡量”,而是“早在欧洲时,他就失败了,相较于克里蒙梭的冷静、睿智、胸有成什,威尔逊要逊色很多了,对于克里蒙梭的提议,他总是节节败退,合约条款的大多数内容都是由英法两国拟定。威尔逊“偏袒德国”的主张没有得到欧洲战胜国人民的欢迎,而对于德国的“特定保证”也没有实现。他离开巴黎时也许更像是一个和会的“局外人”。成立国际联盟是威尔逊理想主义最为核心的一部分,而《凡尔赛和约》中的国联已经蜕变成英法两国倩以控制他国的工具,其实质上更像一个一致对外的军事同盟,到关键时刻就只是一个没有实际作用的“空架子”。威尔逊理想主义第一次尝试的失败,固然与其在整个和会中的个人表现有关,但是,这背后还有更为深厚的国际背景因素和国内政治传统因素。

——摘编自《浅析威尔逊理想主义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单边主义一度大行其道,美国不顾包括西欧主要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世界多极化趋势似乎受控。美国学者克劳斯·海默在90年代初宣称世界进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时刻。在这种单极论盛行下,基辛格头脑冷静,在1993年告诚世人,由于共同敌人和威胁的消失,西方联盟的凝聚力下降,欧洲、日本与美国的利益冲突增多。同时,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日本、德国或欧盟及中国必将崛起,美国尽管还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对国际体系的控制力在下降。

——摘编由人民网学术论坛《世界多极化加速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此处的“外交政策”是什么?除了外交政策上的忠告,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还提出了哪些建议?
(2)根据材料二,概括威尔逊理想主义失败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劳斯·海默认为进入以美国主导的单极时刻的原因。用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在国际舞台的活动证明基辛格观点的正确性。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上海与其所在的江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社会风气发生巨变。富家讲究奢华,寒士也追赶时髦,一改清操自守的习惯。……思想界出现了非圣无法,倒翻千古是非而大胆怀疑的空气。以李赞为代表的自由倾向鲜明的知识分子,“偶为异说,破除名行”,“不遵孔子家法”,一时从之者甚众。被道学家深恶痛绝的“虚浮艳词”,“异调新声”,风靡一时,为百姓喜闻乐见。

——摘编自余从等编:《中国戏曲史略》

材料二 上海召开过多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以下分别是中国领导人在APEC第九次领导人会议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室言。另一方面,世界和亚太地区的发展并不平衡,贫富差距仍然存在,“教字鸿沟”正在加深。今年以来,亚太地区一些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需求下降,贸易及金融市场的稳定受封影响。

——江泽民《江泽民在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四、“上海五国”进程中形成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周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是本地区国家几年来合作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应继续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新世纪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室言》(2001年5月26日)

材料三 今年提出要“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并不意味着中国要关起门来搞经济,而是为了使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更好联通,是要以更高的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借助“双循环”,中国将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内外联动性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陈元:《“双循环”是要以高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昆腔在明朝中后期发展的原因并说明魏良辅在昆曲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领导人在APEC第九次会议所确定的目标,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中国领导人又提出了何种新理念。根据材料指出“上海精神”之下蕴含的国家间合作模式的特征。
(3)近现代上海以至于中国经济的变化都是国内、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阐释①民国初年上海地区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短暂的春天”的国内要素及其政治影响。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史实以及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内部循环带来的积极影响。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图反映了1955~2007年1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秩序稳定
B.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
C.20世纪晚期日本经济实力领先于美国
D.弱势的日元利于日本经济崛起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工业化道路各具特色。
(1)下列①~④体现了几个国家某阶段工业化的主要特点,请参照示范,将序号代表的国家在下方《一带一路》中的相应位置标示出来。
示范:德国⑤国家统一推动工业化进程
①初步建立了民族工业,但未实现民族独立
②回归传统,拒绝工业发展,排斥西方文明
③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工业化进程缓慢
④民族独立后,用国家干预的方式发展工业

(2)围绕工业化的主题,从背景、措施和结果等三方面说明日本是如何实现社会转型的?
以下材料摘编自《我国国内工业总产值动态分析》《中国近代化历程》
材料一 《1952—2002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变化曲线》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业化的启动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启动阶段转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启动阶段,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跨入了新阶段。1952年至197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3.5%。其中,1967年至1976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5%,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3%。到1978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增长到75.2%(1949年仅占17%)。20世纪末提前实现工业总产值翻两番。进入21世纪,中国工业快速稳定发展。
(3)有人以“改道与腾飞”来描述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道路的特征。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选择“改道”或“腾飞”其中一个特征加以解读。
本题要求:题目完整,理解准确,解释清晰,史论结合。
题目:新中国            
理解准确
 
 
解释清晰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周礼》载:“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美宫室,二曰族坟墓……”;对“族坟墓”,郑玄注:“族犹类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材料中提到的“族坟墓”(  )
A.体现了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
B.实现了周朝王权的高度集中
C.反映了分封制度的全面推行
D.维护了贵族间血缘宗法关系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下表中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情况主要反映了
时间
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
1949年
12个国家
……
……
1999年
波兰、匈牙利、捷克正式加入
2004年
波罗的海三国、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
 
A.美国加强欧洲的军事渗透
B.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
C.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
D.美苏对东欧国家的争夺更激烈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哥伦布等航海家探险以后,与以往不同的物种交流出现,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交换”。在欧洲人的交换下,美洲作物在非、亚、欧等洲生根发芽。小麦、马、猪等从欧洲来到美洲,食物供给有增加,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了。天花、麻疹等在西半球等地的人群中肆虐,引发大瘟疫。1500—1800年间,最大的移民浪潮是黑奴贸易,还有一些规模可观的欧洲移民浪潮,他们到美洲定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美洲文明孤立发展的历史从此结束。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二:大战对欧洲人的扰乱无与伦比,因为它紧接着“进步的时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而来。物质繁荣以及对于科学技术进步的热情信仰使许多人相信,他们正在走向稳定、富足的文明时期。然而,1918年之后,欧洲人普遍对西方文明的进步不再抱有幻想了。

  ——摘编自[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等

(2)材料二中西方“进步的时代”在经济、政治方面哪些具体表现。战后,欧洲人对“西方文明的进步不再抱有幻想”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表现。

材料三: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中国的时间制度与观念悄然变化。

 



 

现象

20世纪30年代有报纸报道:上海人“白天的时候,各人有各人应办的事”,忙碌的工作着;“午后五点钟”后,上海人又是一番享乐的“闹忙”。同期有作家描写:内地小城虽有“邮政局和电报局”,但这里的人们“永远是很迟缓,很懒散。晚上10点一过,小城就成了‘狗’的城市”。

评述

 

上海工作与娱乐生活的快节奏反映了上海工业经济的发达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地小城虽有新式通讯工具但生活节奏很慢,体现了内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滞后。上海与内地时间节奏的差异说明了工业文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和生活观念的差异。

 

现象1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当天即发布《改用阳历令》,废帝王纪年而为国家纪年,又推举阳历为国历,然阴历仍占据民初社会主流。后南京国民政府强力推行国历运动,但与阴历有关的民俗文化仍然支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政府只好在国历与阴历之间进行调适。

评述

 

 

现象2

新式工厂对于钟点时间有明确而硬性的要求。有作家这样描写近代上海工人上班情形:“大家都急忙的出了门,在临着臭沟的乱泥路上奔着”。在工人们的回忆里,准点上班就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每个人的神经处于极度焦虑紧张的状态。

评述

 

 

(3)参考材料三中示例,任选一种现象作简要评述。(只选现象不作评述不给分。)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卢梭认为,人类天性本善,原始人是“高贵的野蛮人”,原始社会最美好,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由此欧洲思想界形成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潮。以下言论体现该思潮的是
A.“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B.“理性是激情的奴隶。”——(英)大卫·休谟
C.“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
D.“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康德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