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西当太白有鸟道   心而抑志兮   ③足以汝身   ④鸷鸟之不   ⑤三岁食   ⑥使人听此朱颜   五里一徘徊   余曰正则兮   手巾掩口啼   ⑩纷吾既有此内
A.①②/④⑦⑧/⑥③⑤/⑨⑩B.①⑧/③④/⑤②⑥/⑦⑨⑩
C.①⑨/②③⑥/④⑦⑧/⑤⑩D.①④/②③⑧/⑤⑨⑩/⑥⑦
类型:选择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20年代,一些社会学学者在建立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同时,大力推动社会调查的发展,从北平人力车夫调查到无锡经济调查等,掀起了一场社会调查运动。在此基础上,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为主力的学者提出社会学中国化的主张,引进西方人文生态学方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建立了社区研究的基本框架。与社会调查运动相比,社区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更进一步,主张选择一些相对固定的社区(村落)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这有利于深入全面地认识社会的本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者们开辟了多个社区研究的田野地点,诞生了以吴文藻、费孝通等为代表的燕京学派,形成了如费孝通《乡土中国》这样的理论著作,深刻把握和概括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本质。

改革开放以后,费孝通大力倡行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我们通常也将其称为田野调查,这是对社区研究方法的拓展。在费孝通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学学科始终以从实求知作为学科准则,走出了一条紧贴中国社会现实、反映中国发展经验的中国社会学道路。

在实践中,田野调查呈现出两种不同且相互对立的主张。有学者主张抛开包括理论在内的一切成见,拥抱并忠实地反映在田野中感知的事实,强调调查本身所带来的现场感对研究的启发作用。也有学者强调理论在田野现场中发挥的作用,认为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尽管调查者自以为客观地反映了事实,但充其量只是收集了一些声音影像或意见态度,这非但无益于我们认识真正的社会事实,反而可能会误入歧途。这两种主张走向极致,都会影响学术研究的深入性和真实性,有学者分别将其称为朴素经验主义抽象经验主义。朴素经验主义讲究眼见为实,将收集的材料当作研究的结论,缺少分析辨别,会将研究变成报告报道;抽象经验主义则从理论出发,去田野中挑选与理论相应的材料,或者用理论裁剪现实,田野变成了理论的工具。抽象经验主义风格的研究论文,用抽象的语言讲一些现实的问题,往往会走向一种貌似高深的肤浅。但事实上,田野调查并非只能产生这两类研究。

理论和现实之间存在着鸿沟,是社会科学面对的普遍问题。从实求知原则所强调的要义在于,理论是调查实践的工具,现实是调查实践的目的。费孝通所理解的从实求知正是要求社会学在田野调查中弥合、跨越理论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调查者要以调查对象的感受、思想、行为和命运为研究目的而非工具和手段。这是费孝通对吴文藻提出以实地研究始,以实地研究终的社区研究法的升华。 吴文藻所说的调查目的还是实地研究,而费孝通直接就说回到人民,这是田野调查方法的新论。田野调查方法既不是各种调查设计框架,也不是各种调查技术技巧,而是在田野中如何做到以理论为工具、以人民为目的方法。

调查者在进入田野时,既带着充实的理论,又不被理论所支配,就需要有充分的方法自觉意识。所谓方法自觉,就是要在田野中保持强烈的反思意识,即我们在观察访谈一个人、在讨论追索一件事的时候,到底依靠运用了什么样的理论工具。理论让我们看到的东西,既可能是深刻的本质,也可能是理论的偏见。 当我们看到某个现象与我们的理论不一致时,我们倾向于将这个现象看作表面的、暂时的。例如,我们用资本理论去观察老板和雇员的关系时,如果发现他们比较融洽,没有支配和剥削的关系,就会认为他们是隐瞒了什么,或者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我们没有观察到。在理论潜意识的支配下,我们会直到找到一些剥削的蛛丝马迹才罢手,并认为这是穿透了社会现象的表面而进入到深层的结构,找到了社会的真实。 那么,这种真实到底是理论的真实还是现实的真实?

有些学者提出要注意事件和人的边缘变态(相对于中心、常态而言),还有些学者指出要注意田野中的异例(相对于典型而言),这都是田野中方法自觉的体现,是田野调查中突破理论障碍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除要求调查者有强烈的反思意识之外,还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最好在田野的现场中展开。田野调查相对于其他研究方法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调查者能够沉浸到田野中,用去感觉、感受调查对象的思想言行,用感通去直接把握调查对象的深层要素。 还是以上述老板和雇员关系为例,那种融洽的关系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我们与研究对象的感通。这种感通好像是一种方法,但归根到底并不是方法,能否感通,取决于我们能否坚持从实求知的调查理念。以调查对象为调查目的,以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为目的,而不是以理论或者研究论文为目的,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从实求知

(摘编自周飞舟《社会学的方法自觉:从实求知》)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20年代后,我国的社会调查伴随着社会学学科的建立而获得发展,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和方法。
B.改革开放后,费孝通大力倡行田野调查,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学遵循了“从实求知”的学科准则。
C.理论和现实之间存在着鸿沟,是社会科学的普遍问题,而“从实求知”则有可能弥合、跨越这一鸿沟。
D.所谓方法自觉,就是要在调查中带着充实的理论,并在其指导下,保持反思意识,找到社会的“真实”。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社会调查主要经历了“社会调查运动”“社区研究”“田野调查”几个阶段,而最终目的和落脚点则是“回到人民”。
B.“社区研究”引进了西方人文生态学方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理论和方法上比“社会调查运动”更进一步,深刻把握了中国社会的本质。
C.相比于其他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需要调查者沉浸到田野中,与研究对象“感通”,用“感通”去直接把握调查对象的深层要素。
D.理论具有潜意识的支配作用,当调查者观察社会现象时,往往会在理论的指引下,透过表象进入深层,去寻找所谓的“理论真实”。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梳理了我国社会调查的发展过程,肯定了中国社会学学科取得的成绩。
B.文章在分析田野调查呈现出两种不同且相互对立的主张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C.文章通过费孝通与吴文藻调查方式的对比,突出了调查对象在调查中的重要性。
D.文章两次运用老板和雇员的关系的例子,来强调调查者应有充分的“方法自觉”意识。
4.请概括“朴素经验主义”和“抽象经验主义”的优缺点。
5.我们在实际调查工作中,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调查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类型: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材料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①醮(jiào):嫁。②安乐公:蜀国原皇帝刘禅。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齐桓得管仲A而霸B用竖刁C而虫流D安乐公E得诸葛亮F而抗G魏H任黄皓而丧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仕蜀”与“且臣少仕伪朝”(《陈情表》)两句中的“仕”字含义相同。
B.服阕,古丧礼规定,父母去世后,要服丧三年,三年期满除去丧服。
C.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禹,也称“大禹”,曾奉舜命治理洪水。
D.“而朝廷无援”与“呱呱而泣”(《项脊轩志》)两句中的“而”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改嫁,他当时只有几岁,很是感伤,被祖母刘氏抚养,侍奉祖母以孝闻名,祖母生病时,他寝食难安。
B.李密年轻时在蜀国做官,曾出使吴国,因才智机辩被吴国人赏识。蜀国灭亡后他被晋朝征召,因祖母年高不应召,向皇帝上疏《陈情表》。
C.李密《陈情表》最后以一个降臣的口吻表达了格外恭谨的想法,朴实、真切而令人怜悯的语言,让晋武帝感叹李密的名节不虚传。
D.李密在温地任职,不喜欢从事,就写信给从事,引用历史典故讥讽从事,从事把这件事告诉上司,上司因李密清廉谨慎,没有弹劾李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5.晋武帝看了李密的诗后为什么愤怒?请简要说明。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中将秦国前盛后衰进行对比,“____________”一句表明秦国统理八州征服六国,“____________”一句表明秦国因陈涉起义而灭亡。
(2)《石钟山记》中,作者通过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强调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深入实际,认真调查。
(3)孔子在《论语·学而》中告诉我们,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4)《项脊轩志》中,作者运用叠词描摹事物,如用“____________”描写了庭院台阶的景象,用“____________”描写了枇杷树的生长情况。
类型:情景默写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为之于未有
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B.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类型:选择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仁              心正后身修
B.人有是四端也              复众人所过
C.天下归仁             能治之
D.故攻异国利其国              不足事父母
类型:选择类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头墙,又叫封火墙,指墙之间的墙垣高耸出房屋,形如马头,是徽派民居的一大特色。马头墙不仅造型精美,而且融合了古人的智慧,在遭遇火灾时,这样的设计可阻断火势蔓延。马头墙的设计颇为讲究,一般为金印式朝笏式,以显示主人对读书或做官的追求。

天井,徽派民居的又一特色,由正屋和高墙围合而成。天井檐口有水枧,四周瓦面向内倾斜,雨水沿瓦面流入水枧内,水枧沿内壁而下,将雨水排入地下,俗称四水归堂,寓意为肥水不外流,体现了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①天井的地面石板铺砌,②天井具有采光、通风和排水等功能。③庭院内设置假山、盆池和花坛,④人们置身其中,充满清凉和闲适。⑤白墙黛瓦,黑白辉映,双层屋檐,增加了空间层次和色差呼应的韵律美,⑥形成了精彩纷呈的古村落建筑群,⑦其中最出名的以西递、宏村最为著名。⑧2000年,西递、宏村入选世界文化遗产;⑨2008年,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类型:语言表达(新)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写枫林如火,又表达了对祖国大好前途的憧憬。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与人的年龄大小无关。
(3)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谓语淡而情浓,寄寓着词人对物是人非的深沉悲慨。
类型:情景默写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陆澄)问:“看书不能,如何?”先生曰:“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如此,又不如为旧时学问。他到看得多,解得去。只是他为学虽极解得明晓,亦终身无得。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盖四书五经,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二。此是为学头脑处。

一日,论为学功夫。先生曰:“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虽曰‘何思何虑’,非初学时事。初学必须思,省察克治,即是思诚,只思一个天理。到得天理纯全,便是何思何虑矣。”

(节选自王阳明《传习录》)


[注]①陆澄:王阳明弟子,下文的“先生”即指王阳明。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凡明A不得B行C不去D须反在E自心F上体G当H即可通。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泉,指地下的泉水,不同于现在所说的“人死后所往之地”。
B.明,指懂得、了解,与成语“深明大义”中的“明”意思相同。
C.间,指间断,与《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中的“间”意思相同。
D.廓清,意思与“克去”相近,指把私心杂念彻底清除,即“拔去病根”。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阳明认为,做学问不仅要看得多、解得通,更要在内心上苦下功夫、仔细体会。
B.治学者的心绪安定后,就不要一味地悬空静坐,而要有意识地反省体察克制私欲。
C.扫尽心中杂念,在自我反省与自我审视上下功夫,达到意念专诚,才能天理纯全。
D.荀子与王阳明都是儒学大家,二者思想一脉相承,都强调初学者应“静心学习”。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
5.不同于材料二只在说理关键处运用比喻,材料一运用了大量比喻且形式多样,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范家门的妆容

王剑冰

出郑州一直往南,中岳嵯峨向碧空,千峰万仞走苍龙,龙眼上一个小村子,是远近闻名的范家门。

进了范家门,像进到一个特色独具的山寨,奇峰险壁飞瀑溅雪,野树杂花绿草如茵。上去一个高崖,顺脚一条滑道,弯转腾挪,林幽壑深,只闻长啸声,不见长啸人。下来一片竹林,林边涧水激荡,荡出一汪清潭。往上有空中栈道,更有高峡断谷,隔开了杏花岭与凤凰岭,谷间一座300米长玻璃桥,个别胆大的人走上去,到半途却吓得趴在上面爬行。对面怕不能回,就有溜索等你,斜刺里一条过江龙,闭眼时已到人间。回头再看,就只见云遮雾障的峻极峰。

且不算完,村中还藏有一宝,倒三角的小洞口,怎么都不会想到里面是一方神府洞天,可真是怪石嶙峋,鬼斧神工,诉不尽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嵩山被称为自然地理博物馆,这古洞或是其中一个展厅。

眼前一片油菜黄花闹嚷,接着见山间群鸟纷飞。杏花桃花先后登场,而后槐花扑棱柳絮喧腾。站在一个崖口,满谷树花忽白忽青,仔细看了,却是栗树叶子随风。远处的桐花氲成紫烟,紫烟下雾海迷蒙。范家门是嵩山海拔最高的小村,常常下面是云雾,上面出太阳。

小路长满了草,草向两边歪,边上有酸枣棵子。沿着摇曳小路走过簸箕泉和木吊桥,会看到芬芳中宁静的老屋。老屋被阳光涂抹着,一些陷入暗影,一些从暗影中移出。如打开的书,写着山村的几多春秋。斜燕似书签,夹进熟读的页面。

看到了大缸大盆、鸡窝鸭舍、带辘轳的老井,还有石桌石凳、石磨石臼,春联红在门边,有的门上着锁,有的却能轻轻推开,敞给你一个丰富内涵。

一些老屋在向阳的沟里,沟中有云气团上来,团上来的还有悠扬婉转的豫剧老腔: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

碰到一位满面风霜的老者,出口竟是:回来啦?问起年岁,九十挂零。一群鸡在屋前咯哒,老人在闹嚷间走上崖来,崖上一个土制蜂箱,蜜蜂们正忙。听说,天心洼那里有好多八九十岁的老人。看到蓬勃了百年的皂角树,硬性了千年的核桃王。皂角曾是山里人洗头浆布的工具,核桃熟了,也会大家同享。

这片被山野包裹的地方,让人找到从前的感觉,或许就是老家的感觉。看那些来自八方的游人,进进出出,不时发出大呼小叫,还有人在墙根听老人讲二郎担山赶太阳的传说,有人推着碾子大喘气,有人说要住下不走。尘嚣中待久了,到这里都随了性子。是啊,范家门不一样的气质,让你玩起来自由,沉下来安静。你后来想明白,你就是一个回家的孩子,你来过,或者从未离开。

看到一堵由沟底高垒的石墙,上面是一块地,地并不大,往上还是墙。层层叠叠的田和老屋,构成层层叠叠的生活气场。现在地里长满蒿草和野树,现出一种天然版画的效果。

多少年,太阳一次次地升起又落下,山里的日子稀稀稠稠过不完。多少年后,你会发现那些生活中的平常与微小,竟泛着高贵的金光。

村民说,比起过去,像再生了一回。以前村子可称得上是荒山秃岭,所有山石、树木都成了赚钱的工具,哪怕不高的荆条,也割下来编了荆篱。因为失去才有苦痛,知道好赖才会奋争。亏得领头人,亏得人心齐,让这荒山沟子有了今天。

范家门给自己铺了一条通往幸福的路。山上的土地、房屋,都进入合作社,土地不仅退耕还林,还种植经济作物,所有项目年终决算分红。现在,那些个懒懒散散的时光不见了,凡有景点的地方,都可见到热情的年轻人,他们不再往外跑,而是带着满足与自豪,在家门口为自己打工。谁说不是上天的眷顾?范家门人不再乱采滥伐,而是保山护水,植树种林,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旅游,并且发现藏在山中的宝贝:开始只是一个小洞口,里面也不大,试着挖挖看,想不到越挖越深,先是几个人干,后来变成几十人,再后来男女老少都来了,日夜轮换不停气儿,越挖越来劲,越挖越惊喜,最后竟然挖出来一个超级大溶洞,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现在的范家门可是坐在青山绿水的福窝里,而且认识到,尽管有的老屋不再用于居住,但历史会赋予它们文物与文化价值。范家门既打造了现代,又保留了传统,二者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得天独厚的范家门。

当地的朋友向我展示着山村的未来。我看到航拍影像中的范家门像只腾飞的大鸟,鸟身上层层叠叠的红,那是范家门秋天的妆容。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的范家门独具特色,奇峰险壁、野树杂花、古洞怪石、老屋田地等相映成趣,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B.满面风霜的老者的一声“回来啦”,令作者感到惊讶又亲切;作者写范家门的老人们,主要是为了体现村民的热情好客。
C.范家门从乱采滥伐到因地制宜发展旅游,既打造了现代,又保留了传统,吸引了外来游客,也留下了村里的年轻人。
D.文章最后一段写航拍影像中的范家门如腾飞的大鸟,蕴含着作者对范家门的美好期望,预示着范家门的美好未来。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空间印象入手,先介绍范家门的大致地理位置,再通过描写奇峰涧水、神府洞天等,表现出范家门的山水特色。
B.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由实入虚,承上启下,从原生态的生活气场发散,透视出生活中的不变与变,引出下文范家门的今昔对比。
C.这篇写景散文突破写景状物的传统,浓墨重彩地叙述村中生活和开发场景,更以恰到好处的议论丰富了文章内涵。
D.文章以“范家门的‘妆容’”为题,巧妙地把范家门比作一位美丽的女子,全篇围绕外在景象,思考其内在底蕴,行文自如,不拘一格。
3.本文的语言描写颇具艺术特色,请举例加以说明。
4.作者行文缘情入理、理中含情,以“情思”与“理趣”的巧妙融合贯穿全文,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类型: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