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人翁。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这首歌谣(     
A.可能出现于洋务运动中B.反映出国人抛弃了改良道路
C.可能是立宪派的宣传品D.反映出清末西学东渐的深化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卢梭并不认可启蒙思想家的怀疑精神能够把人们的心灵从对自然、对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的说法。他认为,人们过度依靠理性,就必然失去了自由的意志和过上自主而自然生活的可能。理性只适合用以建立一种人为的政治社会,而不适用于培养自然的习性与美德。”据此可知,卢梭(     
A.主张用情感取代理性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C.注重自然情感的驱动D.试图调解理性与神学的矛盾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根据人类文明发展水平,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主要划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划分如下:

时间发展阶段典型特征
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3千年生存大革命农业、畜牧业产生;新石器革命
公元前3千年—1600交流大革命文字、数学等科学起源;青铜、冶铁技术发展;文明对外传播交流
1600年—今效率大革命机器、科学革命;新能源、新动力;现代信息革命

——摘编自时斗等《用科技改变人类社会的进程为标准划分历史阶段》


请对上述任一阶段的划分提出你的看法(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有人认为,在中国古代,道德、宗教、习俗以及法律往往难以分清,行政与司法也是同样。这主要反映中国古代
A.人治社会的一般特征B.统治者重视法律C.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D.儒家思想居于正统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表为18世纪中英小麦价格对照表(每公石公分银),该数据可用于说明(     
年代中国的小麦价格英国的小麦价格
1701—171025.2065.20
1711—172024.1768.21
1721—173023.3461.60
1731—174026.1655.76
1741—175029.8846.08
1751—176042.7463.05
1761—177044.9673.44
1771—178039.7384.19
1781—179042.0188.21
1791—180051.29138.56

——据刘瑞中《十八世纪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估计及其与英国的比较》

A.英国人口增长率比中国更高B.中英技术革新的驱动力差异
C.中国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D.中国银产量剧增使银价下跌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顾炎武严厉批判魏末正始(240—248年)名士,认为他们“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导致“国亡于上,教沦于下,羌、戎互僭,君臣屡易,非林下诸贤之咎而谁咎哉”。这说明顾炎武意在(     
A.否定魏晋玄学崇尚空谈B.捍卫传统儒家三纲五常
C.重实践以恢复明朝统治D.借鉴历史解决现实问题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研究西周史的学者看到过烽火戏诸侯,也没有一个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者见过他本人,我们只能通过目击者和追忆者的记载来叙述以往的史实。这表明
A.史学家需要认真地考证与辨析他所研究的事实
B.史学家必须经过田野考古,以获取第一手材料
C.历史研究对象的间接性造成史实表述的不确定性
D.历史研究不是抽象的争论,需要专门技术的支持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明代,苏州府的吴江县震泽镇有“千百家”,到了乾隆年间“居民且三千家”,“株宇鳞次,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由此可见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商业市镇发展迅速
C.农耕文明渐趋衰落D.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柳宗元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针对皇帝制度,二人作出完全相反的评论。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①柳宗元的说法是为帝制辩护,肯定帝制存在的合理性
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明废相后皇帝专权的史实
③二人所批判的帝制因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的实质内涵
④二说恰好相反,所以两种说法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明万历中后期,皇帝长期怠政,内阁缺员也不及时补缺,此时的内阁已经“无可为之事”,有抱负的内阁成员以乞休的方式保其志节,然而对此皇帝也“不允所辞”。这反映了明代内阁
A.对皇权具有依附性B.辅佐功能无法发挥
C.权力大小极不稳定D.较少参与政治决策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