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月饼包装袋中发现了脱氧剂,于是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利用食品脱氧剂中的铁粉与氧气缓慢氧化消耗氧气,如图甲。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用排水法测出锥形瓶的体积V1;③在量筒中加入V2的红墨水,将导管的一端浸入量筒液面以下;④将食品脱氧剂平铺在拱型支架上,放入锥形瓶中,并迅速塞紧塞子,使瓶中导管末端伸入锥形瓶底部;⑤数小时后,待量筒液面不再下降,运用正确的方法,读出量筒读数为V3;⑥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
(2)该兴趣小组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可用题目中的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拱型支架和导管体积忽略不计)。
(3)图乙为教材上“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该实验需要用到止水夹,而图甲实验一般不需要止水夹,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类型:简答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2021年9月24日,《科学》 杂志发表了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如图是“搭积木”式的合成路线,原理简化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反应罐中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CH3OH),甲醇用两种生物酶催化形成三碳化合物继而得到淀粉。

(1)氢气通过电解水得到,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
(2)甲醇(CH3OH) 在生物酶的作用下最终得到三碳化合物,属于___________变化; 该过程中两种生物酶分别催化前段和后段反应的进行,这体现了酶的___________
(3)以下关于合成淀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合成淀粉技术可以应用到星际宇宙的探索上
B.合成淀粉比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更加节能和经济环保
C.合成淀粉可以大大缩短时间,提高效率,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宇为探究茎的输导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带有几片叶的桑树枝条甲和乙,将甲剥掉树皮,乙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把下端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锥形瓶中,放到温暖的阳光下,当看到叶脉有点发红时,他将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________                。
(2)枝条带有叶片的作用是  ________                。
(3)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部位是  ________        。
(4)用显微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结构是________      。
(5)甲枝条和乙枝条的实验现象  ________      。
(6)通过实验发现,无论是枝条的横切面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 ________ 被染成红色,在茎和木质部中,只有  ________  是上下相通的:这个实验说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 ________ 运输的。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车祸的危害程度与汽车的动能大小有关,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汽车的动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假设) ]由“十次车祸九次快"可猜想;汽车的动能可能跟速度有关:由“安全驾驶莫超载"可猜想:汽车的动能可能跟质量有关。
[进行实验]他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用金属球模拟汽车,让金属球从斜槽的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碰到水平面上的物块,将物块撞出一段距离。物块被撞得越远,说明金属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动能越大。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物块被撞出距离的多少”来反映金属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动能大小,是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法;

[分析论证]分析甲、乙两图的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实践应用]用甲、丙两图的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可以解释汽车___________ (填“超速”或“超载”)行驶时危险性大的原因。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濒危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江流域。

(1)长江流域所有的中华鲟构成___________
(2)近年来野生中华鲟数量急剧下降,为保护这一珍惜物种, 科研部门于今年3月在武汉放流5万尾中华鲟,放流前,鱼体要浸泡在食盐水中消毒,欲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该食盐水溶液,可向49千克水中加入氯化钠___________千克;
(3)中华鲟是一种洄游性鱼类。如图乙所示,为研究信号处理其洄游情 况,科研入员在鱼体内植入微型信号发射装置器,通过监测船上的听简接收信号发射器发出的稳定声波确定鱼的相对距离,若此时监测船水平向左匀速运动,信号处理装置将信号处理后发现接收到的声音的响度和音调保持不变,则以岸上群山中华鲟为参照物,此时中华鲟可能的运动情况为:___________(选填“水平向左运动”、“静止”或“水平向右运动”)。
类型:简答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克,充分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实验的数据如表:

时间/min

2

3

4

5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3.9

12.6

10.2

10.2


(1)根据表格数据,在右边画出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图。

(2)反应完全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需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3)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克?
类型:简答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余姚瀑布仙茗”在唐朝问世,名扬四海,是全省最古老的历史名茶之一。茶树的叶肉细胞内含有一种叫茶多酚的植物碱,可以在茶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氧化的茶多酚使茶叶变红。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作出绿茶、红茶等不同品种的茶叶。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与温度关系如图甲所示。

(1)茶多酚最可能存在于植物细胞的_____(填细胞结构)中。
(2)“余姚瀑布仙茗”制作工艺之一“炒青锅”,开始锅温90~100℃,后降到70~80℃。经过这一道工艺制作出的茶叶是绿茶还是红茶?并说明理由:_____
(3)图乙为某品牌自动进水电茶壶及其部分参数。若正常工作时,该电茶壶电热转化效率为90%,则将整壶的水从20℃加热到95℃需要多长时间?_____ (c=4.2×103J/kg·℃,保留1位小数)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柯同学为探究分子性质设计如下实验(如图1),但实验中他发现该实验耗时长且现象不明显,为此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cm滴有一滴酚酞试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结合图1、图2中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

(1)图1中小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由图1和图2的实验中,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3)若要使戊中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下列措施可以达到目的的是_____
A.适当提高氨水的浓度
B.将戊装置浸入热水中
C.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改为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块体积为V0的物块漂浮于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图甲所示。当温度改变时(假设物块和溶液体积不发生变化,析出晶体的体积忽略不计),物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温度发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试分析:

(1)硝酸钾溶液温度从60℃降至30℃的过程中,其密度变化情况是_____
(2)若物块在50℃和40℃时,所受浮力分别为F1F2,则F1_____F2(选填“>”“=”或“<”)。
(3)若硝酸钾溶液在40℃和30℃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1p2,则p1_____p2(选填“>”“=”或“<”)。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甲、乙装置内的同种植物大小、生长状况相同.实验前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光下几小时,再将甲、乙的叶片取下分别放人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清中;将脱色后的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叶片滴加碘液,观察叶色的变化.请分析作答:

(1)实验前把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 .
(2)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设置甲、乙两组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 .
(3)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甲叶片遇到碘液变蓝色,说明________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通过细胞的________ 作用,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