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思辨类文本阅读,完成文后问题。
材料一(现代诗诗论)

一般来说,我们阅读现代诗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诗歌的表现形式与散文不同,一般是分行书写,造成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空白,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在形式上和谐呼应。

诗歌的语言与日常语言相比,更为精练优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语言陌生化处理,表意更新颖别致。诗歌的意象是诗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读诗,要透过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如果逐一去掉诗歌的要素,那么最后剩下的、不能再去掉的一定是情感。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诗歌在情感美的背后,往往蕴藏着理性美,道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


材料二(现代诗赏析)

中国结

余光中

你问我会打中国结吗?

我的回答是苦笑。

你的年纪太小太小,

你的红丝线不够长,

怎能把我的童年,

遥远的童年啊,

缭绕也太细了,

太细那样深厚的记忆,

你怎么能缚的牢?

你问我会打中国结吗?

我的回答是摇头,

说不出是什么东西,

梗在喉头跟心头。

这结啊,

已经够紧的了。

我要的只是放松,

却不知该怎么下手。

线太多,太乱了,

该怎么去寻找线头?

纵观余光中咏史怀古、咏古文物以及故国风物为题材的诗作,不难看出贯穿其始终的一个巨大情结——中国结。中国结就是中国情结,所谓情结,是指深层次的情感纽结。余光中有两首以《中国结》为题的诗作。余光中诗文选集中,有一本就以中国结命集。可以说,中国情结是余光中诗作的精魂。

余光中曾说:无论我的诗是写于海岛或是半岛或是新大陆,其中必有一主题是托根在那片厚土,必有一基调是与滚滚的长江同一节奏,这汹涌澎湃,从厦门的少作到高雄的晚作,从未断绝。透过余先生的语言,我们看到了一个海外文化人的殷殷家国之情。


材料三(现代诗阅读调查)

某中学九年级学生现代诗歌喜爱状况调查表

现代诗歌喜爱状况调查表


材料四(现代诗活动)

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种诗歌流派。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象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等一些特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曾在当时文坛引起争论。朦胧诗派以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芒克、牧野等为代表诗人。

闽地现代诗协会将于202312月下旬举办精神的家园朦胧诗专场诵读诗会,届时将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品味朦胧诗的魅力与意味。

1.根据材料一、二、四,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最重要的是抒发情感,这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
B.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的特征,是判断朦胧诗的标准之一。
C.朦胧诗打破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曾引起争论。
D.余光中以故国风物为题材创作诗作,舒婷则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
2.结合材料三,分析现代诗歌的现状与困境。
3.经调查了解,某中学学生“谈不上喜欢还是不喜欢”的原因,是缺乏阅读现代诗歌的路径。结合材料一写出你的阅读建议。
4.阅读材料二阐述“中国结”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5.结合材料四和以下活动安排,写一封朦胧诗会的邀请函。
活动主题:“精神的家园”朦胧诗专场诵读诗会
活动时间:2023年12月20日14:30
活动地点:文化馆二楼409室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为了宣传活动,小语准备在校报上发一条消息,以下是初稿。请你参与,补全对话。

标题:       

本报讯 校文学社将于11月1日~3日开展颂美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读传记·颂钻研之美读新闻·颂拼搏之美读诗文·颂探索之美三大主题,以学习体会,小报等形式总结学习成果。校文学社将组织评比,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并颁发证书和纪念品。活动策划张老师认为参与活动的过程是一种无声的教 ,让同学们在活动中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汲取力量。


小语:小文,我写了消息的初稿,就是标题想不好,帮我想想吧。
小文:我觉得可以通过提炼导语内容形成标题。
小语:哦!对,那标题可以是(1)“__________”。
小文:我觉得行!正文里画线的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可以这样修改:(2)________
小语:你可真细心。打“”的字是“”还是“”?我常写错,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小文:我觉得可以通过比较偏旁的含义并联系语境来记忆:(3)__________
小语:那我明白了,比如“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萋”和“凄”也可以这样区分:(4)________
小文:明白了!为了扩大宣传,我准备在校广播站朗读这则消息,但是参与的“与”读音我不确定。
小语:这个字读(5)“________”,我们在“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学过。
小文:谢谢你!
类型:基础知识综合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以“《经典常谈》读后感”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一章节、片段来写,选定之后,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个点来写;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7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姓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是谁?】
请问你是谁?
我是 ChatGPT,全名是 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我是一个高度智能的问答机器人,由OpenA1公司训练而成。我能够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聊天交流,但是我不会回答未知问题。
【你会啥?】
请问你有什么功能?
作为一个智能回答机器人,我的功能包括:
我可以回答各种领域的问题,包括历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我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提供建议或解决方案。
我可以执行一些简单的任务,例如提醒用户某个事件、查询某个地方的天气预报等。
我能够不断地学习和进化,以更好地适应用户的需求和问题。
请为温岭写首诗。请为温岭写首带有夏季特色的诗。
渔歌传诵长夜里, 渔火点亮海天涯。花果丰盈城自幸,
人民欢笑乐无边。
渔歌声里暑气消, 沙滩渔火逐浪潮。四方宾客慕名至,
海鲜扎啤游人笑。

1.通过以上材料,我们了解了 ChatGPT,请选择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 (     
A.ChatGPT 是一个高度智能的机器人,它可以回答任何问题。
B.ChatGPT 可以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也能够不断地进化。
C.ChatGPT 能够立即回答问题,所以它是实时联网的。
D.人工智能将成为中小学基础性课程,被列为浙江省高考学科。
2.ChatGPT 图标的形状像什么?人们因对其含义的理解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漩涡、大脑、芯片、连环等。你认为 ChatGPT 的图标像什么呢?请说明理由。

3.以上两首诗歌的写作体现了 ChatGBT 的哪一项功能?请简要分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烟雨楼

嘉兴人开口烟雨楼,天下笑之,然烟雨楼故自佳。楼襟对莺泽湖控控蒙蒙时带雨意长芦高柳能与湖为浅深。

湖多精舫,美人航之,载书画茶酒,与客期于烟雨楼。客至则载之去,舣舟干烟波缥缈。态度幽闲,茗炉相对,意之所安,经旬不返。舟中有所需,则逸出宣公桥、角里街,果蓏蔬鲜,法膳琼苏,咄嗟立办,旋即归航。柳湾桃坞,痴迷伫想,若遇仙缘,洒然言别,不落姓氏。


【注】①选自《陶庵梦忆》卷六。②舣(yǐ):船拢岸。③果蓏(luǒ):瓜果。④法膳:上好的饭食。琼苏:美酒名,此指美酒。
1.【甲】文中“有两人铺毡对。坐”的“对”意思是:__________;“余强饮三大白”的“白”字意思是“酒杯”,这一器物在古代也称__________;【乙】文中“美人航之”的“航”字可以用【甲】文中的“__________”字代替;“旋即归航”的“旋”的意思是: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楼襟对莺/泽湖控控蒙蒙/时带雨意长芦/高柳能与湖为浅深
B.楼襟对莺泽湖/控控蒙蒙时/带雨意长/芦高柳能/与湖为浅深
C.楼襟对莺泽湖控控/蒙蒙时带雨/意长芦高柳/能与湖为浅深
D.楼襟对莺泽湖/控控蒙蒙/时带雨意/长芦高柳/能与湖为浅深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嘉兴人开口烟雨楼,天下笑之,然烟雨楼故自佳。
4.【甲】文中张岱偶遇二人,主动“问其姓氏”,【乙】文写张岱痴想遇仙缘,却“洒然言别,不落姓氏”,各自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堂(nòng)     蓄(zhù)     (guǎng)     宿(xiǔ)
B.蝉(tuì)       落(zháo)     (qí)          弄(shì)
C.黄(yùn)       (mì)       镜(léng)       (yē)
D.脑(suǐ)        斜(jī)        (huái)       巢(kē)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女织》,按要求回答问题。

女织

王开岭

①古人的生活图景,一语概之:女织男耕。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田夫蚕妾、牛郎织女,乃最典型的人生单元,亦是最完美的衣食组合与温饱设计,堪称天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华夏先民的栖息史,五千年的村野炊烟,就这么飘飘袅袅,在锄禾日当午的挥汗和唧唧复唧唧的织声中,走到了二十世纪。

②突然,它像滴空了水的温钟一样,停了。这个朴素的生活方程、貌似永恒的家务公式,逻辑解散了,使命结束了。城市,彻底步入男不耕女不织的大脱产时代;乡村,耕虽依旧,织却消匿。这是技术飞跃和社会分工之果,无可非议。

③我想说说女织,对女织的蒸发,我略感惋惜。

④我指的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地,我看重的是情感内容和性别审美。当一位女性在为恋人、丈夫、孩子织一件毛衣、围巾或袜子时,她用手指和棒针、用密密麻麻的经纬和几个月聚精会神——所完成的仅仅是一个物吗?当然不,这更像一场无声的抒情。她用温婉和柔韧,用细腻和漫长,用遐想和劳累,实现了一桩女性独有的心愿。每一针、每一环,都是一记笔划、一个字眼,她把所有心思都织了进去,融入这件最贴身的东西里去了。这比花要美,比甜言蜜语动听,比珠宝首饰贵重。为此,她的手可能会磨茧,但她不在乎,心里甜。

⑤我记得年少时,中国女人的怀里都有一团毛线,须臾不离,像抱着婴儿。即便在我青春时,这个情景仍随处可见。那会儿,机器造羊毛衫已铺天盖地,但她们仍不放弃这事业。

⑥那是个不嫌的时代。那是个用手工抒情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女人,都会留下一枚标志:食指和中指的上部略显糙厚。她们是美丽聪慧的女人,多情而勤奋的女人,懂得的元素和成分,懂得亲手的含义,更享受着用繁琐”“辛苦构造一件贴身之物来感动他人的过程。一棱一缕一寸痴,丝丝编就阳春意。如果说,上天派给男性的差事是果腹,那女人的角色则是暖身。除了生育,即成了古代女子最大的事业。,乃社会事业、生计事业,亦是婚姻事业、情感事业。

⑦我觉得女织是人生美学,乃女性的主动选择和天赋所赐,乃女性灵魂之闪光。密密麻麻的线脚。纤巧灵盈的游走,织就的是女子的美和美德。无论春染梢头的豆蔻、贤妻良母的人妇,还是离愁黯景的痴妾、发婚姻牢骚的怨女,手中都有一情感道具:飞梭、织机或绣针。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杆。”“调梭辍寒夜,鸣机罢秋日。良人在万里,谁与共成匹。而在《孔雀东南飞》中,有一段自白: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这是一个普通少女的成长简历和才艺档案。蚕、织、裁、缝、绣——乃天下女子的技能必修课。即便家境再优,凤娇名媛,顶多免去蚕纺之苦,纤绣之灵则不可少。

⑧织的背后,你总隐约看到那个字:情。织的衣、纳的袜、绣的巾,可浸的是情、是意,是对生活的憧憬和幸福感。所以,以织品传情递意,作媒介和信物,即成了女子专利,成了流传几千年的红颜技巧。直至八十年代末,我在乡下还遇见过那种瑰丽的手绣鞋垫,按说,鞋垫这种藏匿至深、最难公开的东西,即使绣上鸳鸯牡丹,又有何用呢?当然有用。

⑨我一直觉得,女子一生总该织点什么,否则有遗憾。不为别的,就因她是妻子、是母亲,一个男人、一个孩子,身上若无一件由家中女性亲手完成的衣物,至少逊了一份温馨,甚至灵魂会觉微凉罢。

⑩过去常用一词夸赞女子:心灵手巧。现代女性心灵绰余,手却未必巧了。逢搬家或整理橱柜,总会翻出几件旧时的毛衣,皆母亲所为。每次太太都赞叹:织得真好,像工艺品!虽穿的机会少,可总舍不得扔。我知道,这些东西再难复制了。母亲很聪明,儿时总变着花样给我们兄弟添毛衣,每年的流行款和图案,只要大街上有,她瞅几眼就会了。母亲这辈子织了多少件衣物?数不清,至少上百件吧。母亲年龄大了,眼花了,织得便少了。几年前,春节回家,母亲说,这是她最后一件线活了,留给孙子们。第二年春节,母亲却还在织,她说再织几件。

⑪有一个母织的故事,曾让我泪流满面。这是2006年一则新闻,题目是:《骨癌妈妈临终为儿子织好25岁前所有毛裤》。吉林白山一位家境贫寒、以烙煎饼为生的母亲,得知自己患绝症后,15个月里与死神赛跑,终于为9岁儿子织完了25岁前需要的所有毛裤,看着那幅照片,一个小小的孩子守着遗像,床上一排排长短不一的毛裤,我流泪了。

⑫也许,这位母亲想的是,等儿子25岁时,就能穿上另一个女人织的衣物了吧?只是她的这个美好织愿能实现吗?

1.作者在文章中多次引用古诗文名句,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简要概括。
2.为什么机器造羊毛衫已铺天盖地,但中国女人仍不放弃“女织”事业?请结合第⑤—⑧段的内容作答。
3.文章最后三段写到两位母亲,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女织是一个女子的技能必修课,对于用繁琐和辛苦亲手织就衣物的女子,作者给予敬意:对于家境优渥、没有受过蚕纺之苦的女子,作者提出了批评。
B.作者对“女织”的蒸发非常痛心,原因是如今的城市已经男不耕女不织,乡村里耕虽依旧,女织却已消失不见。
C.第⑨段写到作者自己的母亲,使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对以母亲为典型的“女织”的赞美。
D.作者认为,在那个“用手工抒情的年代”,上天分别派给男性、女性的差事是果腹和暖身,“织”是那个时代里女子最大的事业。
5.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句的丰富内涵,并针对“女织”的蒸发,简单谈谈你的看法。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校举行“众志成城,共同防疫”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阅读下列新闻,完成相关要求。

央广网成都3月25日消息(记者韩民权)24日,四川省应急委员会决定自3月25日零时起,将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应急响应调整为三级应急响应。为什么会进行本次调整?在25日下午举行的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9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宋世贵进行了通报。

宋世贵介绍,截至3月24日24时,四川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547人,已治愈出院536人,死亡3人,目前在院隔离治疗8人(均为境外输入病例),648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全省21个市(州)实现了本土确诊住院病例“清零”,连续20天无本土新增确诊病例,连续34天无本土聚集性疫情和社区传播。全省183个县(市、区)全部为低风险区。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


(1)概括新闻标题,字数不超过20字。
(2)有的同学认为抗疫取得阶段成效,不用再戴口罩了。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请简述理由。
类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乐生送死。而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来此,乐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其岁物之丰成,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摘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丰乐亭:在今安徽滁州城西丰山北,为欧阳修被贬滁州后建造的。苏轼曾将《丰乐亭记》书刻于碑。①舟车商贾:坐船乘车的商人。②畎:田地。③涵煦:滋润教化。④刺史:官名,宋人习惯上作为知州的别称。欧阳修此时为滁州知州,根据习惯自称为刺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天下之忧而忧       先:______       (2)掇幽芳而乔木       荫:______
(3)又幸其民其岁物之丰成   乐:______       (4)遂书以其亭焉       名:______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后天下之乐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喜与予游也
B.乐生送死       属予作文记之(欧阳修《醉翁亭记》)
C.修来此       而不知太守乐其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D.乐地僻而事简       把酒临风,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 乃 日 与 滁 人 仰 而 望 山 俯 而 听 泉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5.简要概括乙文和《醉翁亭记》共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传承经典之我见

①鲁迅先生居然有文集叫做《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此去经年,谁许我一纸繁华》居然是胡适的文集?大师的文学作品名被改的像言情小说引发众人热议。的确,鲁迅先生除了用其犀利的笔锋和独到的见解来抨击社会上的一些荒谬守旧的现象以外,也有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的柔情与感慨,但这绝不是无病呻吟的软弱。现代社会把这样的标签强贴到了一代大师的头上,这样真的好吗?

②我以为传承文化经典应该原汁原味。文化之所以要传承是因为它经典,文化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装载了文学大师的思想结晶以及他们对于时代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都是其精华所在,是作者经过思考才慎重选取的,他们可能还会多次修改。如简·奥斯汀在写《傲慢与偏见》时开始命名为《最初的印象》,后来才修改为《傲慢与偏见》,可见标题对于作者来说是有讲究的。在我们肆意篡改标题时,我们其实也在不经意中改变了它的文学性以及其经典之处。修改标题在错误的引导我们走向传承不正统的经典的道路。我认为经典的传承宁少需精,万不可求多而泛。

③与此同时,传承文化应是出于本愿的一种自主的行为。博尔赫斯曾言:在人类使用的各种工具中,最令人惊叹的就是书籍。其他的工具都是人身体的延伸,但书籍是记忆和思想的延伸。既然书籍是一种工具,那么我们使用它的时候只有真正有兴趣去深入了解,才能够使用自如。如果在阅读书籍时常带着一种痛苦的心绪,难免会心浮气躁,无法静下心来潜心就学。在科技日臻完善的今天,人们很容易被网上的一些花边新闻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视剧吸引,在这样一个大时代背景下,人们如果没有主动想要去学习的想法,人心浮躁,还想拥有古人的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恐怕是有点困难了。所谓宁静而致远。如果无法宁静,还怎么能够深入研读,选择其精华用于自我陶冶、提高品格性情呢?所以我想我们不应该追求汗牛充栋,而应追求韦编三绝,至四更而不倦的精神。

④此外,我们还应该避免假传承。有一些人为了在当今社会显示其文化素养超脱常人往往喜欢捧着书本装样子,其实只是泛泛而览并未汲取到多少精华和养分,这样是不可取的。既然想要阅读经典,就应该要传承大师独特有力之处,学习其文字笑里藏刀的隐晦,或者其跨时代的文学历史意义。捧着书而不去阅读就像一个穷人坐到精美丰盛的一桌食物前连筷子都不屑于动一般。最后穷人只有饿死或者随意捡拾些残羹冷炙来勉强充饥。这样无谓的折磨是毫无意义且不必要的。

⑤马尔克斯说过:一旦人们到了只顾自己乘头等车厢,却用火车厢装运书籍的那一天,就是人类的末日现代的许多人正在一步步将自己推送至深渊而不自知。只有我们拿起知识的武器,传承祖辈们的思想精髓与文化经典才能够武装自己,使自己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仍有一个清静的小角落没有人侵入,保持着内心的本真,纯洁,使自己更加睿智。

1.为什么传承经典要“原汁原味”?请你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的内容加以概括。
2.请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简要分析“传承文化应是出于本愿的一种自主的行为”的原因。
3.选文第④自然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4.简要分析文章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一旦人们到了只顾自己乘头等车厢,却用火车厢装运书籍的那一天,就是人类的末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