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①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茶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密切的关系,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的思想来源,中国茶学与儒释道的思想理念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

②陆羽《茶经》是中国最早的茶学著作,书中也十分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关系。茶文化与儒家思想中“礼”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儒家认为礼就是秩序与和谐,“礼”也是一切民俗民风由来的源头。礼仪的观念深入到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那么在茶文化中,自然也会有所体现。在古代家庭中的敬神祭祖、宾客相见、婚丧大典、节庆宴饮中都需要用到茶。晚唐人刘贞亮《茶德》中提出了“十德”说,其中就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二句,这说明最迟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茶为礼,已成为普遍风俗。而在官场中,茶礼则已经演化为一种区别官阶等级的标志,点茶与点汤成为官场的待下之礼。

③“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其哲学思想强调适度原则。茶文化中体现了这一点,《茶经》中强调选水要选缓流的活水,反对急流之水,也不能用停蓄不流的死水。在饮茶之中,第一次泡茶之水,仅作“暖盏”之用,并不饮用,第二次的茶汤才是最佳之“至味”,饮茶的量也强调适度。饮茶人通过品茶而悟道,在精神上达到一种“和”的最高境界,这就是茶道。饮茶的全过程贯穿着儒家的中庸思想,也就是提倡达到通过茶道,营造出社会和谐稳定、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空间。

④唐代诗人们的品茶,已经超越解渴、提神、解乏、保健等生理上的满足,着重从审美的角度来品赏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通过饮茶与茶道展示,表现出人的精神气度和文化修养,表现人的清高廉洁,节俭朴素的思想品格。

⑤道家思想强调对自然的追求。老子的《道德经》说:“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是指道是自己如此的,自然而然的,而非有意造作所至。茶本是野生之物,宜生长于川谷之间,古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质,提倡“真茶”的观念,反对在茶汤中渗以香料。在饮茶上,追求忘机超脱,冲淡自然的情趣,这些都是对自然之趣的反映。茶文化中也有道家养生的精神。最早的神农尝百草,以茶解毒,作为本草的茶的确与药草有密切的关系。茶主下气,除好觉,消宿食。茶可以消除心中的烦闷。因而茶与道家的养生乐生精神的结合,也就成为了早期的茶文化形态。

⑥佛教传入我国是在西汉末期,由于僧侣活动的需要,茶就与佛教结下了缘分,佛教的重要活动是僧人坐禅修行,“过午不食”,不可饮酒,戒荤吃素,清心守规。因而就需要有一种既符合佛教规诫,又能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和补充“过午不食”的营养,茶叶中的各种丰富的营养成分,提神醒脑的作用,使茶成为了僧侣最理想的饮料。《晋书》中记载,东晋敦煌人单开道,在昭德寺修行时,室内坐禅,昼夜不眠,“不畏寒暑”,诵经四十余万言,经常用饮“茶苏”来提神防睡。“茶苏”是一种将茶和姜、桂、桔、枣等香料一同煮成的饮料,虽然,这时茶叶尚未单独饮用,但它表明佛教徒饮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坐禅修行。唐宋时,佛教盛行,寺院饮茶之风更热,此时,饮茶已成为禅僧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⑦茶与佛教的结合还表现在一个“悟”字上。正是在这个“悟”字上,茶与禅有了它们的共同之处,“凡体验有得处,皆是悟”,都与茶事活动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佛家视茶道为一种修身的过程。把佛家的“悟”的境界和茶道统一起来,要求要保持高尚情操,茶道融贯着佛家对真、善、美的追求。

⑧中国的茶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儒释道的思想和茶学相结合,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茶之为饮,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相处,营造的是一种清正廉洁、恬淡安静、和诚处世的气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选自《中国的茶文化与儒释道》,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最早的茶学著作是《茶经》,其内容鲜明地体现了中国茶学与儒释道的思想理念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
B.礼仪观念深入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中国的茶文化也体现礼仪的观念。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荣为礼,开始成为普遍的风俗。
C.古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质,提倡“真茶”的观念,反对在茶汤中潘以香料,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
D.饮茶的全过程贯穿着儒家的中府思想,不仅体现在选水要选缓流的活水,还体现在饮茶的量也要适度等方面。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来源,它与茶学的结合,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也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B.饮茶人通过品茶而悟道。从儒家的角度可表现为追求“和”的最高境界;从道家的角度可表现为追求忘记超脱,冲淡自然的情趣和养生乐生的精神。
C.佛家把悟得茶道视作修身的过程,只要保持高尚的情操,佛家的“悟”的境界和茶道就可以统一起来。
D.茶之为饮,既可以营造出和谐稳定、和睦相处的空间,也可以营造出清正廉洁、恬淡安静、和诚处世的气氛,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相处。
3.“由于僧侣活动的需要,茶就与佛教结下了缘分”,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茶能结下缘分的原因。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石魂

杨建

①六爷是村里的能匠,神着哩。山上随意滚下的一块石砣子,六爷看了,都像遇见宝贝似的,原本无神的眼睛便慢慢放出光来,那张打满皱纹的脸上,就像菊花瓣一样舒展开来。他近摸摸,远瞧瞧,左量量,右敲敲。不几日,那石头就不是石头了,变成了谁家摆放着的器物——石磨、石磙、石臼、石杵、石猪槽。古朴,粗粝,简陋。

②六爷人很怪,别家工匠上门,得有酒伺候,他不喝人家一滴,就开工前,用一小盏酒,恭恭敬敬浇在那块要开凿的石头上。我问:“六爷,您自己咋不喝呀?”六爷不理睬我。别家工匠打家什,巴不得人家少用几年,好再雇他上门,六爷不这样,人家不小心碰坏一个角,六爷会咕哝你半天。我就说:“六爷,人家用坏了,不正好再使您的手艺嘛!”六爷还是不理睬。

③人怪,做出的东西就特别。石臼本是方形或圆形的,六爷却打造成树杈筑鸟窝形状,就是那简陋粗重的石磙,六爷也会在两头刻上飞禽走兽。只是这些雕刻的线条太粗糙,造型也粗劣,在我看来有点不伦不类。有一回我看着看着就咕哝了一句:“凿上这些玩意儿有何用,再怎么着,它也只是舂米磨浆呀。”六爷斜瞥了我一眼,嘴上依旧不说什么,不拿正眼瞧我。

④六爷因有了这一门手艺,村上无论长幼,见着都会打心眼儿里敬着叫声“六爷”,那时候村里人穷,家用的器物,尽是木匠做的,篾匠编的,石匠凿的。六爷的活儿,一年到头就满满的了。再忙,六爷也不会为赶工把活儿做粗了,我每回看到他,他都是满身尘土,石雕般的脸上滚着大颗的汗珠,不紧不慢地凿着,磨着。那姿势,曾经让我很是着迷。

⑤村主任看六爷手头活儿多,忙不过来,就劝他收个徒弟,六爷也不想让手艺断在自己手里,就收了一个。那徒弟脑门活络,在入了门道那会儿,东家里来了一个看风水的先生,六爷的徒弟看那风水先生耍耍嘴皮子就来钱,就问风水先生收不收徒弟呀,第二天,六爷就让徒弟收拾东西走人了。

⑥六爷从此再也没有收过徒弟。手上凿出这么多的石具,他已经知足。村人们一边捣臼一边拉呱儿的场景,会让六爷露出孩子般的笑。六爷从十八岁开始学艺,锤子凿子的跟了他五十年,没停歇过一天。就是到了花锤举不高钢针拿不稳的岁数,也没有歇手的打算。只是,六爷觉得请他的东家越来越少了,他凿的东西越来越没用场了,村里丢弃的石具也越来越多了。“你六爷是不是不中用了?”六爷抬起无神呆滞的双眼,这样问我,有好多次。

⑦那时,我常常看到六爷站在石器旁,那些有的被置于阴暗的旮旯儿,任灰尘飞落,有的被弃于屋檐甚至露天处,凭风吹日晒,他时而深情抚触,时而愣愣发呆。好些年过去,六爷都这个样子。那一年,村里开始有古董贩子走动,有人竟盯上六爷凿的那些笨家伙,有的人家还真拿它卖了钱。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六爷知道有人在卖他凿的石器,跳也似的扛上把锄头,横立村口,怒目圆睁,就是不放古董贩子出村,弄得买卖两家都下不了台。我看了这架势,就劝六爷:“六爷,让他们拉走吧!好歹也有人当宝贝疙瘩藏着,总比让人敲了当墙脚石好呀!”六爷这才极不情愿地挪开身子。

⑧随着最后一件石器被运出村去,六爷就大病一场,躺在床上半月起不了身。我六奶奶抹着泪说:“这老头,这关怕是挺不过去了!”

⑨病了多天的六爷,忽一日猛地从床上一弹而起,搬出他那已经锈迹斑斑的钎锤,上了南山石场。我六奶奶满脸惊慌:“这老头莫非是石魂附身了?”村里人也惊奇不解:“六爷这是要干啥去呀?”

⑩几天后,我上山来到石场里,看到六爷正在夕阳的余晖下,神情肃穆地挥锤凿石。他那躬身举锤凿石的姿势,在余晖里投下个硕大而凝重的身影。我在远处默默地看了好一会儿,我想,如果能把六爷这个造型凝固下来,那也是一件绝好的石艺品啊!

十天以后,大伙儿没见到他下山来,上山寻找时,见到六爷安然地伏倒在他那尊石雕上。

我是在后来才看到六爷那件石雕的。未到跟前,我就被那尊尚未完成的石雕惊住了,六爷雕刻的,正是我那天看到的,他在夕阳余晖下,心无旁骛挥锤雕出的造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石魂”虽然语言简洁,但震撼读者心灵。一个“石”字表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个“魂”字则体现了主人公醉心于石艺的献身精神。
B.小说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位传统匠人的典型形象,生动表现出人物性格的独特神韵。
C.小说中以别的工匠与六爷进行对比,别的工匠得有酒伺候,且打的家什巴不得人家少用几年,但六爷完个相反,从而衬托了六爷的高尚品质
D.小说中写“我”多次与六爷进行对话,但他对“我”所说的话总是不予理会,这体现了六爷的个性十分偏执,令人难以亲近。
2.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结尾有什么好处,试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
题目:在________中成长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微公益,就是指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
B.自从郊外那片不毛之地忽然涌出石油之后,本来冷僻的小镇就繁华起来了。
C.“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D.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学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张闻天


这段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色的塔

程玮

①还记得那座塔吗,白色的塔?

②那时候,我们樱桃沟还藏在大山的皱褶里,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通向外面的世界。外面是什么样儿的?我们不知道。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那重重叠叠的绿色的山峦后,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个白色的东西,像一座塔似地高高矗立着。远远看去,那白塔般的影子就像大海里的一片白帆。

③要是能去那白色的塔影前亲眼看一看,该多好啊!于是,我们壮着胆子,站在路边,远远地见汽车来了,便招招手。可汽车像没长眼睛一样,径直开了过去。

④终于有一次,一辆卡车吭哧吭哧地爬上坡来,就自儿停了下来。车门打开,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大叔跳了出来,妈的,这老爷车!他骂骂咧咧地打开了车盖。我们还是满怀希望地悄悄围了上去。等他拾掇好汽车,便壮着胆子开口了,犬叔,捎我们一段路吧!络腮胡子转过脸来,不耐烦地问:捎你们?你们干吗去?”“去看,白塔!”“白塔,哪来的白塔,去去!他朝我们扬扬结实的拳头,钻进汽车,一溜烟地开走了。

⑤看来,搭车是没指望了。我们决定扒车。

⑥没几天,我们就发现经常过往的汽车中,有辆卡车开得特别慢,上坡时喘得几乎要断气。车上的油漆一点儿都没有亮光了。更妙的是,它后面没有挡板,而且居然还有一截脚踏梯子。这简直是为我们特意安排的。

⑦第二天,我们早早地来到坡坎上。日头正中了,那辆车才在转弯处出现。我们躲在路旁的树丛里,瞅着那车头喘着气刚刚从我们面前爬过,我们便蹿出来,终于爬了上去。我们真快活呀。白塔的梦终于要实现了。突然车停了。一个人已经恶狠狠地跳上车,把我们像拎小鸡一样拎起来,扔到了路边的草丛里。

⑧“再扒车,看我压死你们!正是那个络腮胡子,他从车窗里伸出头,炸雷似地吼了一声,便开着车走了。真是冤家路窄!我们气得在后面追着汽车喊:叫你翻车,叫你翻车,叫你四个轱辘朝天转!骂是这样骂了,可总觉得不解恨。我们立下誓言,非乘乘他那辆破车不可!

⑨从此,我们一有机会就去公路边溜达。而络腮胡子仿佛看透了我们,一到这段路,就拼命地把车开得快一些,让我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它扬起一溜烟尘远远而去。有一回他在一个拐弯处撞上我们,甚至刹住车,探出头骂:兔崽子,滚远一点!”“叫你翻车,叫你翻车,叫你四个轱辘朝天转!我们一迭声地追着他的车子喊。

⑩我们准备了一大堆烂泥、石块,要给他一点儿厉害看看。可是一连几天,我们都没发现络腮胡子的踪影,好像他已经知道了我们的阴谋,突然偷偷摸摸地上天入地了。

又过了几天。络腮胡子的车终于又出现了。没想到那车这回却停了下来。车上跳下一个圆头圆脑的小伙子。他冲着傻愣在一边的我们笑嘻嘻地吆喝着:喂,小兄弟们,干吗呢?我们相互看看,又看看小伙子身后的车,一点儿没错,正是络腮胡子的那辆破车。哦,你们想搭车,是不是?这好办,上来吧!”“真的?我们喜出望外。当然,他把我们塞进驾驶室里,发动了汽车,去哪儿?”“白塔。我们一齐指着远处那白色的塔影解释说,喏,就是那儿,那不是白色的塔吗?小伙子笑了:那是什么白塔?走近了你们就知道了!

汽车开动了。那连绵不尽的山峦第一次在我们眼里像有灵性似地活动了起来。白塔也开始在一道道山脊后时隐时现地移动着,真的像白帆一样慢慢地浮动起来了。在一个岔路口,汽车停住了。到了,小兄弟们,看你们的白塔去吧!我们扑通扑通跳下车,想到了什么,终于忍不住打听:叔叔,那个满脸胡子的,也开这辆汽车的,怎么不开了?小伙子不笑了,他抚摸着方向盘:你们认识他?”“对,他老不让我们乘车,他没你好!小伙子慢慢地摇下挡风玻璃,看着远处,低声说:他已经不在了。”“哪里去了?”“就是不在了。我们突然明白过来,浑身打了个冷战:为什么?”“我也不太清楚。听人说,他的车正路过这儿,有辆车油箱着了火。喏,就在那边,油箱若是一爆炸,整个井场,还有你们的白塔就完了。于是他跳上那辆着火的车,把车开走了。”“那后来呢?”“后来?又不是讲故事,还有什么后来呢。……小伙子说了句什么,但我们谁也没听清。因为发动机又响起来了。

我们慢慢地沿着岔路走进去。路旁的树林里,有一只小鸟在悄声悄气地鸣啭着。唉,什么话不能骂,偏骂那两句!

两旁的树越来越稀了。接着,又出现一个个黄帆布的房子。不会儿,那座白色的塔无遮无拦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呵,这原来是一座蒙着帆布的铁架子。有许多人戴着奇怪的铁帽子在围着它忙碌着。

哦,是钻井。哪里地下有宝物,哪里就有它。它也不是白色的。它上面有很多泥,还有很多油迹。不如我们所想象的洁白、神秘。它不是塔,不是白色的塔。

淡淡的雾从周围的树林里升起来,我们踏着车辙一步步往回走,不知怎么,我们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后面严肃地注视着我们。回过头去,只见那井架高高地、庄严地矗立在树林中。衬着玫瑰色的天空,它又成了一座白色的塔。

它是塔。它真的是白色的塔。

白色的塔在大山深处矗立着。唉,那真的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可我们都还记着它。

1.小说围绕着孩子们去看白塔展开情节,讲述了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从情节的角度从技巧的角度
开端:孩子们渴望见到白塔悬念:③____________
发展:①____________
高潮:②_____________结局:得知真相
结局:见到白塔

2.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品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那时候,我们樱桃沟还藏在大山的皱褶里,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通向外面的世界。
(2)他把我们塞进驾驶室里,发动了汽车,“去哪儿?”“白塔。”
3.根据文章内容判断,络腮胡子为什么在前两次要拒绝孩子们的请求?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小伙子”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5.文中“白色的塔”的含意前后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

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

②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③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在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

④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⑤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

⑥中国人还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随心所欲,恣意点苔,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来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也。

⑦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不流俗、不谄媚、不张扬,却志向远大,寓微小于浩荡之中。青苔的生存环境是很恶劣的,虽然是“白日不到处”,凭着坚忍坚强,冲破困境,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她虽然看似弱不禁风,却凭着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力。春光因为她们的点缀,百花有了她们的衬托,更为明艳动人,更为生机盎然。

⑧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拔出瓦沟中的苔草……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⑨我是江南人,我爱着家乡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痕从墙根开始,她们一点点,一丛丛,伸展着,变幻着,撑起满眼的绿意。

⑩没有青苔的世界,是寂寞的。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构思精巧,用词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
B.文章双线交织,虚实结合,明线是对青苔的描写。
C.文章第⑧段插叙,再现父亲清除青苔的情景,体现父亲对青苔的喜爱。
D.文章开篇写“生机”的春日景象、接着写青苔“微不足道”“细小低微”,是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2.请赏析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在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
3.文章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标题中“绿意”的理解。
4.文章最后一句独立成段有何作用?
5.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说“没有青苔的世界,是寂寞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吴子中作楼三间,题其额曰明远。予向日尝过子中,子中邀予登楼饮酒,予乃游目环视。见夫川源平衍,峰峦罗列。南挹龙山、霞岭之幽,北瞻青华、墨城之耸,西览雁宕、玉苍之秀,而东则极溟海之广大,睹日月之所出。凡四向山水之奇,烟景之胜,数百里外所有之物,举不能逃吾睫瞳间。今夫人之有目所以视也视之有明所以见也而明所见之远近实系乎所处之高下焉。故登高而望,则虽千里可见者远也。故君子自修之道,必立身于崇高之地。

(选自陈高《明远楼记》,有删改)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                           可远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B.碧万顷                                           上下白《湖心亭看雪》
C.予日尝过子中                                 所志(《桃花源记》)
D.烟景之                                           射者中,弈者(《醉翁亭记》)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数百里外所有之物,举不能逃吾睫瞳间。
3.下列选项中对【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夫人之有目所以视也/视之有明所以见也/而明所见之远近/实系乎所处之高下焉
B.今夫人之有目/所以视也视之有明所以见也/而明所见之远近/实系乎所处之高下焉
C.今夫人之有目所以视也/视之有明/所以见也而明所见之/远近实系乎所处之高下焉
D.今夫人之有目所以视也/视之有明所以见也/而明所见之/远近实系乎所处之高下焉
4.两位作者都细致描画了登楼所见的各色景物,其写作目的有何不同?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一棵树藏着一个村庄

张晓飞

①河岸的柳枝悄悄探出柳信,柳条渐渐变得柔软,冒出一树鹅黄的小嫩尖。老院子里的枣树也被暖阳唤醒,扭动起腰肢。

②这棵枣树今年春天七十岁了。这里原本长着一棵野酸枣树,祖父寻到,觉得好,围着它搭院盖房,落脚生根安了家。父亲十五岁那年要立门户,砍下野酸枣树,制成犁耙,奔赴土地。邻居送来一枝壶瓶枣树杈,插上去嫁接,借助一点点水分和充沛的阳光,开始发芽、成长,郁葱成如今茂盛的样子,已荫盖半个院子。伴随着它的成长,无数生命在孕育着。蚂蚁从洞穴里出来,爬上树干,小心地绕过一只天牛,一只憨笨的金龟子缩到树皮缝隙里默默给蚂蚁让路。蚂蚁继续爬,它躲过蜘蛛黏糊糊的餐桌,来到了枝条上,悄悄藏进叶片背面,避开骄阳的刺眼光芒,来到自己阴凉的“吊床”……

③村里都沾亲带故。送来枝杈的邻居,我叫他黑二狗爷爷。他冬日里每天12:30—13:30从深井里未结冰的深层泵上水来,泵进水管,流进村中各家各户。春来了,雪融了,冰消了,他的担子也就暂时卸下了。我问他:“如果您临时有事,是不是当天就没水?”“我没有别的事。我最大的事就是给大家泵水。”

④黑二狗爷爷比这棵树要老了。他除了只有一两颗白门牙,整个脸都是黑的,刻满风霜。他爱倚在树下笑,他笑的时候,我总记得枝头缀满红红的枣。小时候我去拜年,别人给2元压岁钱,他总是只给5角。但他不是只给亲戚的娃,全村去拜年的孩子都有。儿时我心里常怨:才肯给我5角。如今我品尝过生活的酸甜,终于明白:他当时得多不舍得这5角,又多么喜欢我们这些小孩子啊。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每年过年把他院里的枣树围得欢喜热闹。黑二狗爷爷一生为善,对孩子们好,他不富有,却最拥有财富。

⑤这棵老枣树是家猫最大的乐园。家猫绕着它蹿上跳下,玩累了,进屋,独居着我的房间。暖气足足的,窗台上几十盆花,绽放在春日的阳光里,陪伴着它。我们的村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庄子”,在这个好听的名字里,家猫卧在老枣树根下,沉思着,关于自由和美,关于诗意和远方。

⑥三月的枝头,高处还留有没打下来的枣,父亲说,那是留给鸟儿的。鸟儿也爱吃这壶瓶枣,它下大上小,中腰稍细,形似一只红釉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皮薄、肉厚、质脆、味甜、核小,是生食的良种,更宜制成干枣和酒枣。每年假期结束,我收拾行装外出打拼,母亲总会在我行李中放几袋,安放住我的乡思乡愁,一整年,好好的。母亲心头还有一层意韵,把深情和关爱寄托在这枣里——提醒我对新春的生产生活早做安排。“做三四月的事,八九月自有答案。”她不善于表达,嘴上说不出什么,可我心里懂。

⑦一棵树,普普通通的,却藏着一个美好村庄的全部。

(选自《金陵晚报》2023年3月3日)

1.阅读全文,在横线上补齐文章主要内容。
枣树嫁接开始成长→______→黑二狗爷爷冬日泵水→____________→外出打拼枣树寄乡思
2.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蚂蚁从洞穴里出来,爬上树干,小心地绕过一只天牛,一只憨笨的金龟子缩到树皮缝隙里默默给蚂蚁让路。
3.“一棵树,普普通通的,却藏着一个美好村庄的全部”一句中“全部”指哪些?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风有摇动万物的力量,能“吹皱一池春水”,也能“解落三秋叶”。和煦的风,能融化封冻的坚冰,以生发的力量唤醒沉睡的梦想;强劲的风,能吹散盘旋多日的沉郁阴霾,以托举的力量使万物扶摇直上。风能带来讯息,助人判断;风能鼓动前进的风帆,加快行程;风也能掀起惊涛骇浪,制造障碍。有的人借风之力,顺势而为;有的人迎风抗争,磨砺坚忍和傲骨。


围绕“风”这一话题,选择一个角度,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还可以说明某一现象或事理。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