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杨鹏的《耳朵出逃》,完成各题。

①婷婷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的两只耳朵在说话。然后,它们从婷婷的黑发下面飞起。婷婷赶紧去追它们,可是怎么也追不上。

②婷婷吓得睁开眼,太阳已经升得老高。四周格外的静。婷婷感觉两腮后上方凉飕飕的,她恐惧地把手伸过去,两只耳朵真的不知道上哪儿玩去了!

妈妈……婷婷吓得哭了起来,但是妈妈没有进来。婷婷打开门,爸爸妈妈在客厅的沙发上对坐着,愁眉苦脸。婷婷一看,哎呀,爸爸、妈妈的耳朵也不见了。

④海拉市所有市民的耳朵都不见了。

⑤原来,城市实在太闹了,耳朵们忍无可忍,集体出逃了。

⑥耳朵们都往森林飞去了,它们在森林边的小溪里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将城市里的污浊洗了个一干二净,以便去欣赏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的声音。

⑦没有耳朵,海拉市的市民变得极不方便。人们出门之前必须准备纸笔,所有的交谈都是笔谈。

⑧最苦恼的是海拉市市长狮皮龙。狮皮龙天生嗜好演讲,他的破锣嗓子比飞机产生的噪声还高一百分贝。耳朵出逃使他的演讲才能没有了用武之地。他要传达自己的意思只能靠手写,偏偏他的书法极糟,作文很烂。他一怒之下签署了一项命令:把所有的耳朵(包括市长个人的耳朵)通通抓回来!

⑨军队、警察、全体市民都行动起来了。耳朵们被一步一步逼到了森林边的一个火山口上,它们紧紧相拥在一起。

开火!狮皮龙下了命令。没有一支枪的枪口射出子弹,谁愿意伤害自己的耳朵啊?

⑪这时,远方飘来悠扬的笛声。那笛声是一种天籁的声音,耳朵们听着听着,忘了眼前的险境,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扑啦啦——所有的耳朵在阳光下飞翔起来,飞向了海拉市。是城市里一个盲姑娘的笛声吸引了它们。

⑫盲姑娘是一个流浪艺人。一年前,她爷爷因为忍受不了城市嘈杂的声音,心脏病突发离开人世。她因为思念爷爷,所以吹起了笛子。耳朵们里三层外三层围住了盲姑娘。盲姑娘对此一无所知,依然动情地吹着,一脸圣洁。返回城市的人们望着这一切,无不震惊。

⑬一位音乐出版商将盲姑娘的笛声录下来,制成精美的音乐带,取名《盲姑娘的梦》,出售给全市的市民。从此,海拉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见盲姑娘悠扬的笛声。耳朵们和他们的主人们和好了。

⑭海拉市的噪音在此之后降低到了最低限度,甚至连汽车的喇叭声,都是优美动听的萨克斯小调。市长狮皮龙还专门请人为他的嗓子动了手术,换了副歌唱家的金嗓子。

⑮最近,我又问婷婷海拉市的情况。婷婷说大街小巷到处贴满了不堪入目的广告。据有关人士预测,海拉市民的眼睛最近可能要策划一场出逃。

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
2.童话多用拟人、反复、比喻、夸张、对照等手法来展开故事。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语句。
3.文章主要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问题?针对这种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甲】A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扇了一扇,行者巍然不动。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扇来,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那A又扇两扇。果然不动。A慌了,急收宝贝,转回走入洞里,将门紧紧关上。

【乙】只见A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A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

【丙】行者探到喉咙之上见了道:嫂嫂,我既饶你性命,不在腰肋之下搠个窟窿出来,还自口出。你把口张三张儿。那A果张开口。行者还作个蝶蠑虫儿,先飞出来,丁在芭蕉扇上。那A不知,连张三次,叫:叔叔出来罢。行者化原身,拿了扇子,叫道:我在此间不是?谢借了!谢借了!


(1)三段文字都选自明代作家________的名著《西游记》,文字中的A是________
(2)【甲】段中孙悟空面对扇子扇为什么能“巍然不动”?
(3)结合全书,说说孙悟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而又神圣的情感。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在教育部的语言生活报告中,国人汉语能力退化的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报告中援引了一些媒体和社会的调查结果,如一项对首都部分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测试显示,不及格的学生占30%,得分在70分以下的占68%,测试结果不容乐观。还有《中国青年报》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确认当前社会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占80.8%,相反的仅占19.2%。认为造成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的占52%。

——选自《北京晨报》

材料二:文字是文化和文明的产物,它和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关,也是我们认同自己民族的标准之一。汉语是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并且区别于日本人、韩国人等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中国人内在的特征和品质。汉语能力退化的后果是不可预料的。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


(1)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发现?
(2)请写出两句完整的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诗句。
类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河道,河道

罗铮

①小河睡得早。月上柳梢头,鼾声均匀响起,整夜不息。

②小河醒得也早。天蒙蒙亮,身体里的毛细血管插满了水桶,铁的,塑料的,红的,绿的,蓝的。映在河里的面孔青涩,秀气,睡眼惺忪。返回的路上,河水上下颠簸,晃醒整座村庄。走完了这道程序,一天便正式拉开帷幕,欧柴,洗漱,做饭,喂鸡,种田等环节方能陆续开启。

③小河真的小。仅仅三四米宽,任何一张地图上都不会出现蛛丝马迹。细碎的鹅卵石密布,水与石头撞击出条条波纹。三两枯枝四仰八叉。水流清澈见底,浅到孩子们嬉戏玩耍,根本用不着大人看管。

④小河没有方向。它来自何方,去往哪里?我不止一次问过乡人,每次都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它就像一个过客,忽然间出现在村头,默默流向村尾,又不知所终。我只知道,它的到来,浇灌了数百亩粮田,养活了四百多户村民,淘米,洗菜,浣衣,洗澡,做酒,样样不可或缺。

⑤小河也没有名号。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村民,怎么就没有想起给小河安个名号?抑或曾经有过,却又不便记忆而被自然淘汰?

⑥尽管如此,小河的威望依然十足。虽然地理位置偏于村南,但它足以堪当全村的中心。村里的每一个人都与小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男人们下工路上,掬一捧水往脸上一浇,疲乏顿减。女人们三五成群蹲在河边,边在搓衣板上搓洗,边闲话村头逸事。孩子们追逐打闹,没一会儿准蹦进河里,头发上水花飞溅。它流淌着一批又一批童年、中年和老年,每个人从小到大的历程,记下的,忘却的,在小河的密码库里统统可以找到。

⑦千百年来,这种状态一直持续着。一代又一代罗氏、黄氏后裔从小河旁进进出出,或衣锦还乡光耀门楣,或富甲一方腰缠万贯,或庸碌无为平淡一生,或寒衣素食惨淡度日。

⑧亭台楼阁,山川河流,但凡稍有名气,总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纵情歌咏。可是,小河名不见经传。它也有精美的发饰——岸边的竹林排开一道墨绿的幕帘,风一吹,竹叶飒飒做响。或许在久远的古代,小河拥有更加宽阔的流域,能把青黛色绵延的山峦收紧,浮出阔叶林的斜影。但仍然不足以吸引诗人的脚步。它没有任何怨言,静静地蜿蜒,九曲十八弯,滋养着村庄的代际更替与喜怒哀乐。

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淙淙流淌的小河,没有人知道它的河道究竟是何走向。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任岁月仓皇,我自沉静。它全方位印刻着村庄的春夏秋冬,映射着子丑寅卯等各个时辰的衣着,装载着晴雨雪雾的雄奇瑰丽,暗藏了大量的古老因子,早已超越了的局限,从一个提供基本生存物料的源头,升华为整村人的精神图腾。它已经化成血液,在所哺育的众多身体里长久寄存,时不时汩汩冒几个泡,异乡的游子便乡愁四溢。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河流是生物学,也是社会学,更是哲学。游走于丛山密林之间,每逢开阔地,便散落鎏光的村舍。全村的生命得以发育,健壮,洗礼。它的沉默,潜藏着丰厚的生命之道。

⑪村庄的夜,黑得纯粹。一缕月色笼罩四野。万籁俱静。唯一的声响,是水。平缓,有力。我听出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如果说每个生命都是观摩世界的一个切面,那么整条河道将是怎样的集大成者。

⑫河道,河道,谜之河道。

1.千百年来,流经村庄的是一条怎样的小河?请简要概括。
2.阅读下列语句,按句子后面的要求作答。
(1)天蒙蒙亮,身体里的毛细血管插满了水桶,铁的,塑料的,红的,绿的,蓝的。(分析加点词的作用)
(2)它已经化成血液,在所哺育的众多身体里长久寄存,时不时汩汩冒几个泡,异乡的游子便乡愁四溢。(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加以赏析)
3.文章结尾为什么再一次描写村庄的夜色?请简要分析。(结构和内容)
4.文章为什么说“河流……更是哲学”?请简要分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注释】①说:劝说,说服②少:轻视,贬低。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饿其体肤                         饿__________        (2)于虑                            __________
(3)苏秦闻之而                  __________        (4)显王左右习知苏秦        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B.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C.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D.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4.【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证明【甲】文提出的观点?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重富人,解放许多奴隶(其中有些参加了红军),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官僚、地主、税吏)的财产,把他们的财产分配给穷人。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文段中提到的“大规模的转移”指的是______________,这次转移的目的地是______________
(2)选出下面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6月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中共红色根据地,进行了细致的采访和观察,后据此经历写成的一部纪实性作品。
B.《红星照耀中国》之所以取此书名,是因为作者在书中预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C.《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耗时三十年写成的一部科普巨著,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书中不仅记录昆虫的生活,还很关注昆虫的生命过程,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及对自然的热爱。
D.《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作者采取了野外观察与解剖实验的独特方法来研究昆虫的身体结构与功能,并将它们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从而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奥秘。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
B.“夏满芒夏暑相连”,点出了夏天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和大暑的节气。
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作文。

生活中需要温度。一句有温度的话语能让人温暖,一组有温度的镜头能让人感动,一行有温度的文字能让人开怀,一首有温度的歌曲能让人振作,一段有温度的经历能让人奋进……


请以“有点温度,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结合个人生活经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2)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紫禁城里的一味“猛药”

周乾

紫禁城建成至今已有600年,其数量庞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历经无数风雨而保存完好,离不开我国古代工匠科学的营建方法,而白矾的科学运用则为其中之一。白矾别名明矾、矾石、羽涅、羽泽、理石、白君等,由硫酸铝钾类矿物明矾加工提炼而成。在紫禁城营建的基础、铺场、彩画、裱糊等工序中,白矾功不可没。

紫禁城建立在元代皇宫遗址上,其基础做法特征为:原有地基被全部挖去,然后重新由人工回填基础,即一层三七灰土(生石灰与黄土的质量比为3:7)、一层碎砖,反复交替。其中,灰土层主要由灰土、糯米和白矾组成,一般将煮好的糯米汁掺上水和白矾以后,泼洒在打好的灰土上。糯米和白矾的用量为:每平方丈(10.24平方米)用糯米225克,白矾18.75克。紫禁城古建筑在600年里历经了数百次地震而保持完好,基础的稳固作用是重要前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明矾掺入灰土中后,形成钙矾石,其固相体积膨胀对糯米灰浆的干燥收缩起了一定的补偿作用,因而有利于提高灰土的抗压强度、耐水性能和耐冻融性能。

紫禁城古建筑的台基、栏板、御路等石作工程多用汉白玉石材,其铺墁所用灰浆多含有白矾。清雍正十二年(1734)由工部刊行的《工程做法》卷五十二载,汉白玉、青白石等石材铺墁时,石材与基层接缝处灌浆的灰浆材料为“宽一尺长一丈(石材)用白灰(生石灰)六十斤、江米(糯米)三合、白矾六两”。掺入白矾的灰浆材料不仅使得石材与基层牢固结合,还有防水效果。

紫禁城古建筑额枋至屋檐部位的外表面均绘有绚丽的彩画。彩画的施工,离不开胶矾水,而胶矾水就是由白矾、水胶(由动物骨骼熬制成的胶)、清水按一定比例调制而成。彩画的地仗层(彩画基层)做好后,在其表面刷一层较稀的胶矾水,可以使地仗的底色与染色互不混淆吸附,有利于彩画纹饰清晰地黏印在地仗表面。胶矾水还可以起到阻隔地仗层的油气返出、防止地仗层中的砖灰返碱并与彩画颜料发生化学反应等作用,以保证彩画颜色的干净和鲜艳。

紫禁城后妃居住的寝宫室内多有裱糊装饰。北方冬天比较寒冷,古代工匠会在室内墙体和天花板位置安装木龙骨,在其表面裱糊防护材料,如锦缎、纱、绢、纸张等,既保暖防尘,又能起到华丽的装饰效果。而紫禁城古建筑室内裱糊所用的浆糊,则是由面粉放入水中煮,并掺入白矾、蜡、川椒、白芨等材料混合而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适当量的白矾形成胶体后,可促进淀粉沉淀,避免裱糊的接缝开裂,还可产生吸水、干燥、防腐、抑菌等效果。

此外,当白矾水涂抹于木材表面时,白矾溶于水中形成的氢氧化铝对木材具有阻燃作用。高温下,氢氧化铝释放出化学结合水,吸收大量的热量而导致木材表面温度降低,而同时生成的氧化铝是一种具有惰性且吸热的化合物,放热低,从而产生阻燃效果。紫禁城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其表面的油饰彩画、室内墙体、顶棚的装饰材料中掺入白矾,起到阻隔或缓解古建筑火灾的作用。

紫禁城古建筑的营建中巧妙地采用了我国传统中药药材——白矾,这是我国古代建筑科学的反映,亦体现我国古代工匠卓越的建筑智慧。

(选自《科技日报》2020年6月5日,有删改)

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紫禁城地基中的灰土层,是由灰土、糯米和白矾组成。
B.紫禁城古建筑额枋至屋檐部位的外表面多绘有绚丽的彩画。
C.彩画地仗层表面刷胶矾水,可使底色与染色混绢吸附,让纹饰清晰地黏印。
D.紫禁城后妃居住的寝宫室内多有裱糊装饰。
2.请简述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第②③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请简述本文以“紫禁城里的一味‘猛药’”为标题的妙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二月四日作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半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该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此时诗人落职闲居家乡。
1.诗人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蝶鸣鸠描写了早春的景色。
2.从修辞方法运用的角度赏析诗的后两句。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