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请你结合《西游记》具体内容,选择师徒四人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他成功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原因。(供参考的角度有:一直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总能在危急时刻发挥聪明才智)(100字左右)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与友     遥遥无
B.去后乃     沓来
C.下车     经据典
D.入门不     茅庐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正午已过(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从屋舍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理解:交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具体情况和对话背景,开篇点题;语言简洁干练,为陈太丘骂友人不讲信用做铺垫。
【乙】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想拉住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理解:“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对元方鄙弃“无信”的那股倔强劲儿,也用“入门不顾”四个字,描绘得惟妙惟肖。
(3)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上文友人的行为可以说是一个反例,而下面链接材料中的两位古人则是诚信的典范。请你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两则材料中选择一个人,说一说他怎样的行为体现出他具有诚信的品质
材料一

蔡璘,吴县人。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取材于《清稗类钞•敬信》)


材料二

季札将使于晋,带宝剑以过徐。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子为有晋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反,徐君已死。于是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取材于《新序•杂事卷七》)


注:①[券]古代的契据,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②[亡]通“无“,没有。③[辇]本意是指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也指乘车,载运,运送。④[致]送给,给予。⑤[徐]国名。⑥[反]通“返”。返回。⑦[带]围绕,环绕。这里指挂。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各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本首诗为诗人身处人生困境时的作品,刻画了①___________的游子形象,并通过多个意象渲染出一种②___________ 的气氛。
(2)横线中填写的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是如何表达出这样的情感的?请结合诗句中的一个意象或词语进行分析。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0月7日是重阳节,重阳有“秋游赏菊”的习俗,同学们来到北海公园参观菊花展。请阅读“北海公园菊花展”的材料,完成各题。

菊花展主展区在北海阐福寺,这里平日里无人,十分静,开展后便热闹了起来,那画面真是【甲】人声鼎沸。当人们走进展区,时会被眼前的各色菊花深深吸引。那丛丛簇簇的菊花随风摇摆,像的少女翩翩起舞,无比。阐福寺院内共设置14间展棚,集中展示了一千余盆利用短日照技术调控花期的各种菊花。前院及周边还散布着悬崖菊、多头菊、并菊等各种菊花。特别是并蒂菊,五六朵菊花并列生长在一条茎上。虽然它们的朝向不同,但是花朵紧紧贴在一起,像姊妹永不分离一样。这园内的景象极好,令人【乙】叹为观止。悬崖菊、塔菊、球菊、多头菊也相映成趣:有的全部盛开,争奇斗艳;有的好似在捉迷藏,在花叶的遮蔽下【丙】呼朋引伴;还有的含苞待放,好像在蓄力量,想早些看看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取材于《北京晚报》有增删改动)


(1)文段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时(chà)   (dì)   蓄(chǔ)
B.时(chà)   (tí)   蓄(zhù)
C.时(shà)   (dì)   蓄(zhù)
D.时(shà)   (tí)   蓄(chǔ)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字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静秘   ②娇媚
B.①静秘   ②骄媚
C.①静谧   ②骄媚
D.①静谧   ②娇媚
(3)【甲】【乙】【丙】三处划线词运用得最恰当的一处是(     
类型:基础知识综合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对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朱自清《春》)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细密、细亮、细长的特点。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老舍《济南的冬天》)理解: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体现了老城暖和安适的特点。
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D.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老舍《济南的冬天》)理解:运用拟人的修辞,将阳光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的温暖。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一直为园林学界所 A .推崇 B .推荐)。园内素有移步换景之说,园景变化无穷,巧妙绝lún     A . B .伦)。

古木交柯小院内,一林古柏老干虬 A .qiú B . qiáo )枝,一树茶花鲜艳似火,霎时燃起了所有人的游兴。而与之一墙之隔的花步小筑却是出奇的素净。中心景区临一池碧水,假山在侧,回廊盘曲,花影粉墙。水上桥堤搭一棚花架, ;池中芙蕖盛放, ;前行不远,至闻木樨香轩,此处遍植桂树, ;山顶可亭, 。总觉得建造园林的人应是像陶渊明那般,不喜尘世的 A .喧嚣 B .喧哗),便自建一方天地。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①______        ________
(2)请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_______        _________
(3)将下列四个词组依次填入文章③④⑤⑥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A.凭栏可看荷花 春季可观紫藤 可作秋时幽赏 则为冬日赏雪佳处
B.春季可观紫藤 凭栏可看荷花 可作秋时幽赏 则为冬日赏雪佳处
C.凭栏可看荷花 可作秋时幽赏 春季可观紫藤 则为冬日赏雪佳处
D.则为冬日赏雪佳处 凭栏可看荷花 可作秋时幽赏   春季可观紫藤
类型:基础知识综合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树树皆秋色, 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采菊东篱下, 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东风不与周郎便, 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4)________________,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_________________,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
(6)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 杜甫在《春望》中用细节刻画了一个因忧国思家而日益衰老的诗人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清照在《渔家傲》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画卷。
类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在这里借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第一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将士英勇应战的危急气氛。
C.“半卷红旗”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乘夜撤退之状,加一“鼓寒”更显战争的残酷。
D.这首诗以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战争风云。
2.请从用典的角度,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李离自刑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当刑,失死当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理:司法长官。②过听杀人:误听(案情) 错杀了人。过,误。③当:判决。④下吏:下级官吏。⑤傅:附加。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非所       ______________             (2)不受令___________
(3)寡人有罪邪______________               (4)使为理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B.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C.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D.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2)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4.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李离是一个怎样的人?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里有

郭斯特

①父亲离开,对我来说是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我逼着自己去忘记一些事情。但是此刻,我又情不自禁地走进记忆长廊,推开一扇扇尘封已久的沉重的大门,跟你们聊聊我的父亲。

②毫不夸张地说,我没见过父亲给自己买过衣服。他夏天是清一色白衬衫,以至于执教十几年,每届的学生毕业照,除了日渐发福的体态和日渐增多的皱纹,他就好像被复制粘贴了一般。

③家里一书柜的京戏磁带,《乌盆记》《望江亭》都是父亲的最爱。每天傍晚时分,他都要扯着嗓子吼半个钟头,美其名曰练嗓。同栋楼都是他大学的同事,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不仅不投诉父亲的噪音污染,竟还十分欣赏,每年学校的迎新会都推荐他上台表演。

④这几年我也开始听京剧了,有时会不自觉地哼两段。朋友听到都问我发什么神经,我笑笑说他们不懂欣赏。

⑤父亲每晚都在家看书、写文章。我去学校上晚自习,有时候下课已经9点多了,走到楼下,抬头看看三楼他房间里那盏昏黄的台灯,心就定了。大家都在家的日子,我房间一盏灯,他房间一盏灯。他有时会走到我房间来看看我的学习状态,我那时候还嫌他烦,说你别老过来。

⑥我不止一次地做一个梦,梦里我站在楼下,夜晚,四下漆黑,冷风刺骨。我抬头,看见三楼父亲窗口那昏黄的灯光,血液冲上脑门,我狂奔上楼,像一头猎豹冲进父亲的房间。一个熟悉的背影正在伏案写字,我狂喜,大声哀号:爸——父亲转过身,摸摸我的头说:小鬼怎么了?我抱紧他,哭得撕心裂肺。每每这时我就醒了,浑身大汗; 喉咙干痒,摸摸枕头,湿的。

⑦父亲每天早晨六七点起床,然后出去跑步、骑单车或者游泳。我从来都没想过他的身体会出问题。甚至在他因为胃结石动手术之后,我竟然也没意识到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他跟我说,这只是小手术,就像小孩子感冒打针一样,不足挂齿。

⑧我相信了,我比任何人都相信他的话。

⑨直到那天早上我看见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时候,直到他没有给我准备前一天答应好的早餐的时候,直到我趴在他胸口却完全感觉不到他的心跳的时候,直到医护人员跟我说他前一天晚上已经走了的时候,我再也不相信他了。

⑩他喜欢旅行,他告诉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每年的寒暑假,在回北京看母亲的途中,他都会带我搭着绿皮火车顺路游玩几个地方。有一次去游西湖,时近正午,太阳炙热,蝉声喧嚣。我们在断桥旁的一条长椅上坐下,我很困,躺在他的腿上眯着,他就一直给我慢慢地扇着扇子,偶尔帮我轻轻捋一下额前的碎发。微风送来湖里荷叶特有的清新气味,所有的焦躁和疲惫一下子都烟消云散了。

⑪后来,我跟几个同事出游,又去了杭州。晚上大家租了自行车绕着西湖转,风吹得人很舒服,我忽然闻到一阵熟悉的荷叶香气。一个急刹车,在断桥旁我看到了10岁时我和父亲坐过的那条长椅。没错,就是它。青山依旧,物是人非。

⑫父亲去世的第二天,隔壁的阿姨给我送来一碗西红柿鸡蛋面,热腾腾的。我接过碗,没来得及说声谢谢,眼泪就不争气地掉进碗里,止也止不住。

⑬夜里我不太敢在房间里待着,越待越闷,想着父亲可能会忽然走进来,问: 小鬼,你在干什么呀?想到这里我就哭,哭得都岔气了。我就跑去阳台透气,看见父亲晾在阳台上我一直没舍得收的衣服,仿佛我不去收它,父亲就有可能回来收它,但是不会了……

⑭我抑郁了很长一段时间,不想说话,无力,每天行尸走肉般上学、放学、吃饭。睡觉。晚上睡不着,吃安定片,第二天两腿发软、天旋地转,接着体重骤降,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⑯几个月后,我在房间里整理他的手稿时,蓦然看到方方正正的字体,他在纸上这么写着:一生坎坷,最幸运的便是有这个女儿……只希望她健康正直,待人宽容,做事认真,这样已是最好……我泪如雨下。就那一下子,我忽然觉得再这样下去父亲会失望的; 就那一下子,我想通了。

(选自《愿每一种孤独都有懂得陪伴》,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交代了父亲离世对“我”的打击之大,奠定了全文伤感的感情基调。
B.第⑦段划线句子表达了“我”因没有关注父亲越来越糟糕的身体而惊慌失措。
C.第⑪中的“物是人非”是指景色依旧,长椅仍在,但父亲已离“我”而去。
D.文章的标题“生命里有你”强调了父亲在“我”生命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2.文章回忆了父亲生前的几个生活片段,请简要概括相关事件。(三件即可)
3.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我狂奔上楼,像一头猎豹冲进父亲的房间。(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他就一直给我慢慢地摇着扇子,偶尔帮我轻轻捋一下额前的碎发。(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5.文章的末尾说:“就那一下子,我想通了。”请你根据对文本的理解,说说“我”到底“想通了”什么?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