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A、B、C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烧杯D中,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红色。

【提出问题】烧杯D中上层清液含有哪些溶质(除指示剂外)?
【分析讨论】小组讨论后认为,确定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思维路径:①考虑反应物用量的不同;②抓住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微粒的重组。
某小组同学分析过程笔记如下:

【初步结论】
(1)通过分析确定:烧杯D上层清液中肯定不含H+,肯定含有Na+、Cl-。判断一定含有Na+、Cl-的依据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小组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静置。无沉淀,溶液呈红色肯定没有Ca2+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溶液,静置。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肯定有OH-、CO32-
(2)根据实验Ⅰ可以初步推断:上层清液中溶质(除指示剂外)所有可能的组成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实验Ⅱ中应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溶液。
【实验结论】烧杯D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有指示剂、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O3、Na2SO4、Cu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实验小组对其组成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资料查阅】Na2CO3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能产生蓝色沉淀。
【活动与探究】取一定量上述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解。       
(1)【现象与结论】经上述操作,得到蓝色澄清溶液,则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探索与拓展】为进一步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该实验小组同学先用托盘天平称取46.2g该粉末,溶于水配成174.6g溶液,再往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①计算产生最大沉淀量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________
②通过计算确定46.2g固体粉末的组成。(回答出物质名称和其质量)________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1)该实验是将__________(选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时.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a为20g时.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__
类型:简答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稀硫酸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符合的是(     
A.铜片:看到铜片周围有气泡产生B.氧化铁:固体消失,溶液变成浅绿色
C.氯化钡:无明显现象D.碳酸钠溶液: 产生气泡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无机盐。同学们想了解含氮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完全营养液、缺氮营养液、浓度适宜的NH4NO3溶液、蒸馏水、同种青菜幼苗若干、相同规格的玻璃器皿若干。各小组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第一小组的方案如下:①选20株长势旺盛、大小相似的青菜幼苗,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备用。②取2只玻璃器皿,编号甲乙。甲组加入适量完全营养液,乙组加入_,将幼苗随机均分栽入其中。③将装置放在温暖有光通风的环境,并适时给根部通入空气。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幼苗的高度、叶片颜色等生长指标。⑤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请回答:
(1)步骤①中选取幼苗20株的目的是________
(2)步骤②中乙组加入________
(3)针对第一小组的方案,第二小组认为可以用浓度适宜的 NH4NO3溶液和等量的蒸馏水做对照,这样也满足氮元素的变量控制。但遭到大家的反对,理由是________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明在参考书上看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的两种实验装置: 图 1用酒精灯(火焰温度400℃~500℃左右)加热,图2用酒精喷灯(火焰温度可达 800℃以上)加热。小明产生了疑惑: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有什么不同呢?他猜想: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得到产物的成分可能不同。于是他按图组装装置并检查好气密性,进行探究:

   
①在硬质玻璃管中,分别装入等量氧化铁粉末,连接装置,开始实验。当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时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内物质冷却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
②小明把两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分别倒在白纸上,用磁铁靠近,发现黑色粉末均能被磁铁吸引。根据已有知识他判断黑色粉末可能为Fe、Fe3O4中的一种或两种。
③为进一步确定成分,小明查阅资料,了解到Fe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 Fe3O4不能。于是他分别取等量黑色粉末装入两支试管,加入等量同浓度稀硫酸,产生气泡的情况如下表:
实验记录表

粉末来源

产生气泡的情况

图1装置

未观察到气泡

图2装置

大量气泡

由此,小明确定两装置中产物的成分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1)在①中开始实验时,应该先________,再分别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都有________气体生成。
(2)在②中小明是利用物质的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 性质来进行判别的。
(3)结合①②③实验结果,小明判断图1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学习小组利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1)图1是U形管压强计,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金属盒上的橡皮膜选用的是________(选填“易形变”或“不易形变”)的;
(2)如图2,将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朝上,逐渐浸入至水中某一深度,压强计上反映的是橡皮膜________(选填“上方”、“下方”或“各个方向”)水产生的压强。压强大小用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此处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保持橡皮膜朝向不变,继续向下浸入,发现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变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学习小组选择图3和图4进行实验,是想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________的关系。小组其他成员指出探究还不完整,继续探究……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人类的许多科学发现需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研究植物向光性时,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历时半个世纪。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探究历程。
   
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初步证明这种“影响”是某种物质。1926年,温特在他们的基础上做了如下的实验。
      
(1)温特设计乙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的顶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的生长,他将其命名为生长素。根据温特的结论和拜尔的实验,请推测甲乙两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填选项)
A.②①             B.④①                     C.②③
(3)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给我们很多启示。下列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有________。(可多选)
①科学发现要善于观察和思考。
②科学理论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③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有关的结论凝聚了多位科学家的智慧,关于向光性的原因不会再有争议。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项目化学习小组从课堂中了解到盐溶液也能导电。小组成员拿了一根弹性很好的乳胶管,里面灌满一定浓度的盐水,两端用金属圆片电极密封,形成一段封闭的盐水柱,长度20厘米。在老师的指导下,选用了下列器材,对盐水柱的电阻进行探究(过程中盐水柱温度变化和化学变化不计):[器材选择]学生电源12伏,电流表(0~5毫安),电压表(0~3伏,0~15伏),滑动变阻器(0~10千欧)。[电路连接]小组设计了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1)根据实验要求,用笔画线作为导线完成实物图的连接;________
[实验数据]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多组数据如下表:
实验记录表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表示数(伏)

3.6

7.2

10.2

电流表示数(毫安)

1.25

2.40

3.48

盐水柱电阻(千欧)

3.00

2.93

(2)分析表中三组数据,该盐水柱的电阻为________千欧;(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有小组成员提出,金属丝的电阻与金属丝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盐水柱的电阻是否也与这些因素有关呢?
[实验方案设计]
①探究盐水柱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小组成员利用乳胶管弹性好的特性,通过拉长来改变盐水柱长度,进行探究。你觉得此设计是否合理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
②探究盐水柱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③探究盐水柱的电阻与盐水浓度的关系……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美丽湖州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驾车前来休闲度假。某房车的总质量为,在一段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3km,用时2min,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高速公路上限速120km/h。
(1)高速上限速,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汽车的________(填选项)过大,减少车祸发生时的危害;
A.惯性                      B.动能                      C.势能                           D.摩擦力
(2)通过计算判断该房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________
(3)计算在这3km路程内房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