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1.请阅读同学参观时拟写的新闻草稿,完成下列任务。
2020年9月13日,我校师生走进故宫,参观了“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本次展览共分为“胜事传说夸友朋”“苏子作诗如见画”“我书意造本无法”“人间有味是清欢”四个单元。老师对每个单元进行了讲解。
听了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苏东坡诗词、文章、书法皆精: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文汪洋恣肆,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书法 ① ,开创“尚意”书风,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其绘画反对程式束缚,重视神似,为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观过程中,有同学用手在空中临写着或遒
虽然观众 (mó)肩接踵,络绎不绝,但大家的内心是那样沉静。
(1)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遒
B.遒
C.遒
D.遒
(2)文中画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巧妙绝伦 ②屏息敛声 B.①自出心裁 ②诚惶诚恐
C.①巧妙绝伦 ②诚惶诚恐 D.①自出心裁 ②屏息敛声
(3)为这则新闻稿拟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A.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B.我校师生参观“千古风流人物”特展
C.“千古风流人物”特展分为四个单元 D.我校同学们观展认真投入,收获颇丰
(4)冒号常用在总起句后,以引起下文的分说。第三段冒号前的画线句作为这段的总起句表达欠妥,请根据文意作出修改。
修改:
(5)在这则新闻稿的结尾,打算引用承天寺内的一副对联来表达观展感受,仓促间只找到了上联,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下联
上联:人于静处曾开悟 下联:
A.此心安处是吾乡 B.事经思量都是错
C.心若安时便得闲 D.萧然自有林下风
2.有同学给两幅书法作品和解说词分别拍照后,分不清【甲】【乙】两幅作品哪一幅是苏轼本人的作品,依据解说词,你认为
解说词1:苏轼的这幅行书作品,笔丰墨满,用笔浑厚遒劲,结体长短交错,纵横抑挫,富有动感。行文充满感情色彩。
解说词2:米芾这幅作品行草相间,起之以行书,继之以草书。行书迅猛而带涩势;草书笔意如游丝,又如粉蝶戏花、蜻蜓拂水。
3.观展中,在文华殿内你遇到一位阿姨,问你去午门怎么走。请参照下图,为她指路。
【材料一】
虎符是古代调兵遣将、传达命令的凭证。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通常作虎形,分为左右两半,君王与将领各执一半。朝廷官员持君王保存的右半符与将领所持的左半符对合验证,左右两个半符能丝毫不差对合在一起,方可执行命令。现代汉语中“ ① ”一词即源于此。
一半虎符遇见另一半虎符是靠榫卯(sǔn mǎo)技术完成验证的。两半虎符的背面各有榫卯,一一对应,只有特性同为一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古代虎符体现了身份验证的唯一性。
唐高祖为避其祖李虎名讳,将虎符改为鱼符。鱼符在左右中缝处刻“同”字,在合验时“同”字须合拢方能执行命令。现代汉语中“ ② ”一词即源于鱼符上的刻字和含义。
【材料二】
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个人所具有的生物特性如人脸、指纹等进行的身份验证应运而生。这些身份验证方式是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对个人生物特性进行一一对应的验证而完成的,这使身份验证的唯一性得到了现代科技的助力。
2015-2020年, 【甲】 ,因为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优势明显: 【乙】 。
近年来,我国人脸识别市场不断扩大,目前我国人脸识别已经广泛应用到智能手机使用、机场和火车站身份认证、金融远程开户、企业门禁考勤等场景。
我国人脸识别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大,离不开我国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2017年我国人脸识别专利申请量和公开量分别为3368项和2698项。2018年专利申请量增至3487项,公开量达到5200项。同时,我国人工智能政策的支持,为人脸识别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出台,为人脸识别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此外,投资方的青睐,也促进了人脸识别行业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大范围应用于商业领域,并且能够产生较大的市场收益。
4.根据上下文内容,在【材料一】的①②两处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符号 ②合同 | B.①符号 ②合璧 |
C.①符合 ②合同 | D.①符合 ②合璧 |
5.依据【材料二】中的图表,在【材料二】横线【甲】【乙】两处分别填写一句话。
6.根据【材料二】内容,说说我国人脸识别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7.配合“跨越时空的相遇”活动主题,有同学为【材料一】和【材料二】写了一段总结语。
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的内容,将这段话填写完整。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并非对立关系。现代人工智能的很多概念在古代已经出现,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它走得更远。无论古代虎符,还是人脸识别,身份验证都要具有
能遇到千百年前的古诗词,我们何其幸运。在“遇见最美古诗词”活动中,同学们品味出不同韵味的美。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望岳》与《春望》分别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两首诗围绕“望”字展开。《望岳》中作者望到了巍峨秀丽的泰山,表现出诗人
10.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望岳》全诗没有“望”字,却句句围绕“望”字着笔,远望、近望、凝望,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情怀。 |
B.《望岳》颔联中“钟”字,把大自然人格化,它慷慨地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集中在泰山身上;而“割”字则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形象。 |
C.《春望》颔联中“感时”紧承“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伤时局,见花开伤心;“恨别”领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怨恨离散,闻鸟鸣惊心。 |
D.《春望》尾联由国破家亡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表达了诗人珍惜时光的愿望。 |
11.在古代诗歌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鸟,诗人借鸟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伤感悲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表达了满怀豪情;“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里 | B. |
C.兵革之 | D. |
13.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
理解:孟子认为,在战争中,好的天气、时令等因素不如地理条件优越;而地理条件优越,又不如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的力量大。所以,战争胜利的最重要条件是“人和”。
【乙】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间溪流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士兵的勇猛。
理解:孟子认为划定边疆界限,有险要的山河、强大的武力,都不能使人民安居、国家稳定。
【丙】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理解:可见孟子期待战争,认为只要君主施行仁政,战争就一定能胜利。
14.上文的结论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结合下面【链接材料】,简要说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西伯与纣王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
百姓怨望①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②。九侯有好女,入之纣。纣不喜九侯女,杀之,而醢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④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纣囚西伯。西伯之臣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西伯归,乃阴⑤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⑥失权重。
(节选自《史记·殷本纪》,有删改)
注:①怨望:怨恨。 ②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任命西伯姬昌、九侯、鄂侯,为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 ③醢(hǎi):肉酱。这里指一种把人剁成肉酱的酷刑。 ④脯(fǔ):肉干。这里指一种把人制成肉干的酷刑。 ⑤阴:暗暗地。 ⑥稍:逐渐。
泸定桥用铁索修成。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
15.选文记述了在红军在闻名中外的
16.作者借四川军队之口说:“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这表现了作者对红军怎样的认识?
【采访记录】
主持人:大家知道您是人艺的演员,也知道您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为艾滋病做公益广告的“公益大使”。在您的生命当中,有没有那么一些人,可以说没有这个人,就没有濮存昕?
濮存昕:我小的时候,曾经是个残疾的孩子,外号叫“濮瘸子”。带着同学异样的眼光,我踮着脚一直走到三年级,我父亲在积水潭医院找到了荣国威大夫。他给我做了整形手术,我的脚放平了。是荣大夫帮我改变了命运。后来读到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我就问自己:有谁帮助过我?有很多很多人。但是往前去想,第一个帮我改变命运的人,就是荣大夫。
主持人:记住那些帮助过你的人,不要认为是理所应当;也记住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别人,不要认为是事不关己,这是做人的道理。我想,今天通过您的朗读之后,大家对此可能会有更深的感受。您要把今天的朗读献给谁呢?
濮存昕:献给荣大夫。
【朗读作品】
宗月大师
老舍
①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怕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着任何人,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一个十多岁的贫而不识字的孩子,很自然的是去作个小买卖——弄个小筐,卖些花生,煮豌豆,或樱桃什么的。要不然就是去学徒。母亲很爱我,但是假若我能去作学徒,或提篮沿街卖樱桃而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者就不会坚决的反对。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
②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③自从作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④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⑤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下那个后花园。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教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可是,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的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作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在我的心里,我很明白:放粮放钱不过只是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拦住死亡。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是往往能战败理智的。
⑥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由他的性格来说,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禅的一途。但是由他的生活习惯上来说,大家总以为他不过能念念经,布施布施僧道而已,而绝对不会受戒出家。他居然出了家。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我却真知道他是个好和尚。他知道一点便去作一点,能作一点便作一点。他的学问也许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都能见诸实行。
⑦出家以后,他不久就作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逐出来。他是要作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地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作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他的庙里不应佛事,赶到有人来请,他便领着僧众给人家去唪真经,不要报酬。他整天不在庙里,但是他并没忘了修持;他持戒越来越严,对经义也深有所获。谁见到这位破和尚也不曾想到他会是个在金子里长起来的阔大爷。
⑧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⑨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苦行是与佛极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⑩他是宗月大师。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老舍全集》第十一卷,有删改)
17.根据朗读作品内容填空。
“我”小时候,刘大叔作为一名阔大爷,他
18.下面对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的划线语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既体现了“我”家的贫穷,又表现了刘大叔声音的洪亮和面对穷人的优越感。 |
B.文中多次写到宗月大师洪亮的笑声,这既是他的声音特点,也源于他乐观开朗的个性,也是他帮助别人之后喜悦之情的流露。 |
C.第⑦段划线语句中“破和尚”与“阔大爷”形成对比,表现了宗月大师舍弃家业、救济穷人的济世情怀。 |
D.作者在前文一直以“刘大叔”来称呼宗月大师,最后才点明“他是宗月大师”,这一称呼的变化,表明老舍先生对宗月大师的敬仰。 |
19.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朗读才能更动人。请仿照朗读设计示例,从重音的角度对下面选文进行朗读设计。
朗读设计示例
选文: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怕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
设计:“更”要重读,强调母亲面对家贫的无奈;“一直到”“一个”重读,强调自己境遇的可悲,暗含对之后得到宗月大师资助的感激。
选文: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
20.濮存昕为什么选《宗月大师》朗读?为什么要把这篇文章献给荣大夫?谈谈你的理解。(不少于80字)
世间一切,皆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
请以“遇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不得使用本试卷中的材料。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所在班级名或师生姓名。
如果遇到三件法宝:许愿花、隐身衣、后悔药,你会从中选择哪一样?它会带来怎样的故事呢?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所在班级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