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长春版(2003)|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本文的作者是沈从文。(      )
2.课文中细致地描写了腊八粥的食材和味道。(      )
3.本文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在腊八这一天,不仅能喝到腊八粥,还能吃到腊八蒜。( )
2.北京的春节差不多从腊月的上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
3.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这两篇课文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民俗节日的浓厚氛围,还感受到了人们之间浓浓的亲情。( )
4.《腊八粥》略写了八儿等粥的过程,详写了他喝粥的过程,我们从中体会到腊八粥对一个小孩子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腊八粥》这一课的主人公是“八儿”。(  )
(2)《故乡的元宵》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描绘了故乡元宵节形式多样的民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欢乐气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与热爱。(  )
(3)“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这段描写突出了八儿嘴馋,他只喜欢妈妈,而不喜欢大哥和爹。(  )
(4)“‘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这句话应该用惊喜的语气来读。(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故乡的元宵》的作者是著名作家汪曾祺。(     )
2.《腊八粥》开头一句话“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中的三个“孩子”意思相同。(     )
3.《故乡的元宵》中,故乡的元宵节并不热闹,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所以作者很不喜欢故乡的元宵节。(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谁是谁非。(是比喻句的打“√”,不是打“×”)
1.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_____)
2.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_____)
3.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_____)
4.兔子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_____)
5.灯笼在天上飞,远远望去,像一盏明灯。(_____)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是比喻句的打“√”,不是打“×”
[[QOrDeR]]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______
【小题2】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______
【小题3】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______
【小题4】兔子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______
【小题5】灯笼在天上飞,远远望去,像一盏明灯。(______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