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长春版(2003)|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熟能生巧
北宋时期,有一个叫陈尧咨的人,十分擅长射箭,在当时几乎没有第二人能够比得上他。为此他常常拿这点来夸耀自己。
有一次,他在自家的场地上射箭,好多人都来观看。有个卖油的老头儿路过,便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他,好久没有离开。他射出去的箭十支有八九支射中靶子,众人都拍手叫好,可这个老人却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陈尧咨看见了,便问他:“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的射技还不够高明吗?”老头儿说:“这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陈尧咨生气地说:“你怎么敢瞧不起我射箭的技艺!”老头儿说:“凭我倒油的经验悟出了这个道理。”说完便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用勺子舀了油慢慢地向葫芦里倒注,油从铜钱孔中穿过而钱一点都没有湿,陈尧咨非常佩服。老头儿于是说:“我也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陈尧咨笑了笑,再没有说什么,便打发老人走了。
(1)“熟”在字典中分别有如下含义:
A.熟练B.植物的果实完全长成
C.熟悉D.加热到可以食用的程度
为下列不同语境中的“熟”字选择正确解释:
能生巧(      )       ②树上苹果了(      )
③锅里饭菜了(      )
(2)为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有一个叫陈(      )咨的人,十分(      )长射箭。
②他射出去的箭十支有八九支射(      )靶子。
③……用勺子(      )了油慢慢地向葫芦里倒注。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夸耀——      高明——       悟出——      佩服——
(4)卖油老人为何对陈尧咨的射箭技艺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日和风
[美]格雷芬·舍恩
春什么时候来可要听它高兴。它可能在二月赏给我们两个天蓝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日子,画眉鸟百啭啼鸣,大山雀嘁嘁喳喳;也可能等到四五月才驾临。于是空气突然暖和起来,第一道和煦的阳光使我们精神焕发,有如花园里灿烂的番红花那样吐艳。
乡间的春天吸引我们到户外去。我们要看款冬盛开,闻细雨后土地的气息,并且摸摸榛絮怎样柔软得不可思议。我小时候认识我家后面森林里的每棵蕨、每株树苗。从那条只有在春天里才特别地汩汩流的小溪,我跑到欧龙牙草、报春和紫罗兰丛生处。
城市的春完全不同。它使人的举动回复正常。冬天里那种忧闷的神情没有了,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和骑自行车互相推撞时,彼此怒目相视的敌意也没有了。不再有围巾和雨伞碍事,每个动作都是喜悦。
公园里每条凳子都向你招手。初次坐在阳光下,脚下仍然有点阴凉,但没关系。有人找座位时,我们都友善地挪开让座,连来自寒冷北方的人也说:“今天天气多么好,你说是不是?”
(1)查字典,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啼呜(      )   嘁(     )   和(      )
絮(      )       (      )     汩(      )
(2)区别字组词。
篮(      )     焕(      )     凳(      )
蓝(      )     换(      )     登(      )
(3)用下面加点的字造句。
我们要款冬盛开,细雨后土地的气息,并且摸榛絮怎样柔软得不可思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如何描写“和煦的阳光使我们精神焕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开心阅读。

家乡的桥

家乡的桥大都是石桥,造型千姿百态。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最漂亮、最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和倒影像个很大很大的圆饼,两边几十级石阶缀上去,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家乡小桥的名称也美极了。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娘娘桥、骆驼桥……大人们告诉我,元宝桥、骆驼桥是人们根据它们不同的形状叫出来的;而震龙桥、娘娘桥,就跟民间传说有关系了;至于如意桥,是从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撷取而来的。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zhuàn)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记得有一年清明节跟我外婆坐船扫墓去,每过一桥,我大声地念一遍桥名,接着就听外婆讲一个关于这桥的故事。几十里水路百座桥,外婆的故事足足可装一条船!

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整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我们把桥当做跳水台,比跳水本领,练胆量;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里捉到一对毛蟹呢!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着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1.本文写了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笔画出“过户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雪”和“春天”有关系吗?读读下面的文章就知道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朝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塞外飞雪,铺天盖地,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比喻它,是多么壮观啊!大雪纷飞,是北国的冬景,用南方的春色比拟,多么奇妙啊!这两句诗以花喻雪,写出了那种壮观宏伟、美丽无比的奇妙景象,真是咏雪的千古佳句!
以花喻雪很美好,反过来,将雪比作花一样有很好的效果。诗人韩愈在他的诗《晚春》中就有:“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诗人把随风飘零的杨花比作漫天飞舞的雪花,在“百般红紫”中添上点点如雪的白花,这种美丽让人难以用语言来形容。这跟他写的以花喻雪的名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一样有意思。前者以雪比喻花,后者则以花比喻雪,情趣盎然,令人回味不已。
(1)联系短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
铺天盖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天飞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的《晚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哪?请你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唐高宗与王勃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其子李治继位,是为高宗。高宗在位期间,为王勃之才一叹二叹,乃至于三叹,在初唐时即被传为佳话。

王勃,字子安,十四岁不到就去应举。应试之日,到禁卫森严的考场,用眼四观,见全是年长公子,束发秀才,白首童生,惟独自己还是一个孩童。当主考官点名点到王勃时,见其长衫拖地,乳臭未干,一脸稚气,心中颇有几分不快。王勃非常聪敏,见状,连忙上前叩拜施礼,说:“宗师爷在上,学生龙门王勃前来参拜聆教。”这几句话,听者颇觉字字顺耳。主考官此时突生奚落之念,出口道:“蓝衫拖地,怪貌谁能认!”王郎仗胆反讥:“紫冠冲天,奇才人不识。”主考官笑,再戏谑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王郎趣答:“今朝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主考官窃喜,拊掌道:“神童,神童,果然是龙门神童,准考。”

王勃赴考高中后,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嗣后,才思泉涌,笔端生花,撰《宸游东岳颂》、《乾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高宗见此两篇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不久,沛王贤闻其名,聘为沛王府修撰,十分爱重。沛王贤,周王显,均是贪嬉少年,相与以斗鸡为乐,不惜千金求珍禽,以较高下。二王素来喜欢与王勃谈笑,每次斗鸡时,必请王勃一道畅饮欢宴。王勃仗着文才,戏为《檄英王斗鸡文》。

   不料此文传到高宗手中,圣颜不悦,读毕则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行谏诤,反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于是,王勃被逐。

这样,过了些年头,到了上元二年(675年)冬,长安城里都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一天,唐高宗也读到这篇序文,见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又读下文,见一首四韵八句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唐皇一扫成见,连声叹道:“好诗,好诗!做了一篇长文字,还有如此好诗做出来,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于是高宗问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高宗喟然长叹,自言自语:“可惜,可惜!”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A.
(1)乳臭未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脍炙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高宗为王勃之才一叹二叹,乃至于三叹,看到王勃的《宸游东岳颂》、《乾元殿颂》时,惊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到《檄英王斗鸡文》时,怒而叹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到《滕王阁序》时,连声叹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被唐高宗称为千古绝唱的是哪句诗?是哪篇文章中的?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唐高宗与王勃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其子李治继位,是为高宗。高宗在位期间,为王勃之才一叹二叹,乃至于三叹,在初唐时即被传为佳话。

王勃,字子安,十四岁不到就去应举。应试之日,到禁卫森严的考场,用眼四观,见全是年长公子,束发秀才,白首童生,惟独自己还是一个孩童。当主考官点名点到王勃时,见其长衫拖地,乳臭未干,一脸稚气,心中颇有几分不快。王勃非常聪敏,见状,连忙上前叩拜施礼,说:“宗师爷在上,学生龙门王勃前来参拜聆教。”这几句话,听者颇觉字字顺耳。主考官此时突生奚落之念,出口道:“蓝衫拖地,怪貌谁能认!”王郎仗胆反讥:“紫冠冲天,奇才人不识。”主考官笑,再戏谑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王郎趣答:“今朝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主考官窃喜,拊掌道:“神童,神童,果然是龙门神童,准考。”

王勃赴考高中后,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嗣后,才思泉涌,笔端生花,撰《宸游东岳颂》、《乾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高宗见此两篇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不久,沛王贤闻其名,聘为沛王府修撰,十分爱重。沛王贤,周王显,均是贪嬉少年,相与以斗鸡为乐,不惜千金求珍禽,以较高下。二王素来喜欢与王勃谈笑,每次斗鸡时,必请王勃一道畅饮欢宴。王勃仗着文才,戏为《檄英王斗鸡文》。

不料此文传到高宗手中,圣颜不悦,读毕则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行谏诤,反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于是,王勃被逐。

这样,过了些年头,到了上元二年(675年)冬,长安城里都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一天,唐高宗也读到这篇序文,见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又读下文,见一首四韵八句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唐皇一扫成见,连声叹道:“好诗,好诗!做了一篇长文字,还有如此好诗做出来,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于是高宗问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高宗喟然长叹,自言自语:“可惜,可惜!”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乳臭未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脍炙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高宗为王勃之才一叹二叹,乃至于三叹,看到王勃的《宸游东岳颂》、《乾元殿颂》时,惊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到《檄英王斗鸡文》时,怒而叹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到《滕王阁序》时,连声叹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被唐高宗称为千古绝唱的是哪句诗?是哪篇文章中的?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