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的三月
三月,城里的街道又装满了春天。
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
街上有提着筐(kuāng)子卖粉红的桃花的了,也有卖鲜(xiān)嫩(nèn)的笋(sǔn)芽儿的了。更有些可爱的孩子,去折了那刚刚发芽的柳条,拧(níng)成了哨(shào)子,含在嘴里满街快活地吹着。动听的春之歌响遍了三月的小城。
1.数一数,短文一共有A.秋季 | B.春季 | C.冬季 | D.夏季 |
沙沙沙,小雪花告诉我,冬天来了。
滴答滴答,春雨告诉我,春天来了。
轰隆隆,雷公公告诉我,夏天来了。
沙,沙,沙,红叶告诉我,秋天要走啦。
1.这首儿歌共有①金色的树叶有扇形的、掌形的,还有心形的……秋风吹来。它们一片片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慢慢地铺满了林间的小路,织成了一条金色的地毯。
②这金色的秋天像童话世界一样美丽,我爱秋天!
1.短文共秋天
天气凉,树叶黄,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湾省中部山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湾湾的月亮,叫月潭。
1.短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敕勒人与《敕勒歌》
据唐朝史学家李延寿所写的《北史》记载,敕勒人生活在我国南北朝时期,他们的祖先是汉时生活在漠北的丁零族人,他们擅长于制造高大车轮的车子,因此,当时的南朝人又称其为高车族。那时,敕勒人常常翻越阴山山脉侵扰北魏的疆域,于是北魏大军多次越过阴山去攻打敕勒各部,迫使很多敕勒部落相继归附。五世纪初,北魏王朝曾把贝加尔湖东部数十万敕勒人迁徙到漠南来。这里,阴山如一道高大的屏障挡住了漠北干冷的朔风,黄河在河套地区的迂回又为此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因此,土肥草美,水沛林茂。虽然这是一片陌生的土地,但对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而言,这里富饶的草原和无边的苍穹无疑就是自己最美的家乡。
《敕勒歌》是敕勒人的歌,本是用来歌唱的。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请出了军中老将斛律金,要他用歌声来激励军旅的志气。斛律金当即挥臂吟唱出了这首北魏将士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敕勒歌》。气势雄浑、苍劲高昂的歌声刹时间随战场撕杀的风尘飘荡,震撼着全军将士们的心。歌声把他们带回了“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大草原,带回了阴山下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故乡。歌声让将士们个个饱含热泪,军中刹时群情激奋,士气高昂起来。
阅读理解
蒙古人
腾格尔
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
我出生在牧人家里
辽阔的草原
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
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当我身躯一样爱惜
沐浴我的那江河水
母亲的乳汁一样甘甜
这就是蒙古人
热爱故乡的人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 | B.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
C.当我身躯/一样/爱惜 | D.沐浴/我的/那江/河水 |
A.这首歌词由景及人,语言清丽,风格豪放,抒发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
B.歌词中的“蒙古人”和标题上的“蒙古人”都指的是所有热爱自己家乡的蒙古人。 |
C.歌词通过对蒙古草原的描写,侧面表现了蒙古人豪爽、开朗、乐观、向往自由的性格特点。 |
D.歌词用“毡房”、“炊烟”、“草原”、“土地”、“江河水”这些鲜明的意象勾画了一幅清新的草原图画,意在表现自己和蒙古草原的深厚感情。 |
新奇的屋顶
屋顶有什么新奇的?
星期天,爸爸带我参观了一个科研区的屋顶,那儿可真有趣!
爬上一号楼楼顶,我惊奇地睁大了眼睛:这里是一个碧水汪汪的大池子!绿色的浮萍底下,数不清的鱼儿在游动。爸爸说:“屋顶养鱼,_______能使居民吃上鲜鱼,_______能使屋子变得更凉爽。”
二号楼楼顶是一片菜园,种着西红柿、豆角、黄瓜,这些蔬菜长得可好啦!听说光楼顶这块地方,每年能收上万斤鲜嫩的蔬菜呢!
我还看到有的楼顶上种着花草,有的楼顶是游泳池,有的楼顶是小公园,小朋友们正在公园里做体操、看画报。
这些屋顶真有用,它们使城市变得更加漂亮啦!
1.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