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节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下面对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敏而好学”中“好”的读音是“hào”,意思为喜好。 |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句中三个“知”的意思相同。 |
C.“不耻下问”中“耻”的意思是“以……为耻”。 |
A.“默而识之”讲述的是学习方法。 |
B.“诲人不倦”和“学而不厌”讲述的是学习态度。 |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告诉我们学习中不能不懂装懂。 |
郭沫若的“四为”读书法
郭沫若倡导的“四为”读书法是知识分子学习和工作的有益方法。
为学习而读书。郭沫若说,一个人自从启蒙以来,到学成一种技艺、养成一种习惯为止,所受的部分教育,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各级学校的课程,大体上都是带着强迫性的,非学不可。他当年在日本学医时,除了攻读专业课,还自修文史哲和社会经济学等,涉猎极其广泛,后来才成为历史学家。
为研究而读书。只有确定了研究的主题和目的,我们的研究才有意义。为研究而读书,是任何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无法绕过的。有些学术问题是在不同的见解、声音的碰撞中逐渐水落石出的。而肯于钻研的郭沫若最终也成为研究甲骨文的专家。
为创造而读书。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生命体验来为我们创造文学艺术世界的。文学艺术世界的诞生不是凭空虚拟出来的,有些灵感就是作家在读某一本书时产生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也是读书人的创作的艰辛,锤炼语言的难度。
为教育而读书。身为教育者不读书,实在是令人不齿的。学生的求知欲和日益飞速发展的社会,不断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换代,也促使我们绝对不能满足于既得的知识,不断迫使我们时刻去读书。
郭沫若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的方式,这也是让每一颗心灵休憩、灵魂安妥的美好追求。所以,我们不要做书奴,而要科学而优雅地驾驭书本,用心读书,学会读书,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让它成为我们生活得更美好的不竭源泉。
1.用“____”在文中画出郭沫若倡导的“四为”读书法。A.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人读书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
B.读书只有下苦功,才能把书读活。 |
C.人读书,可以科学地驾驭书本,可以以书为基础,发散思维,触类旁通,得出新的观点;而书读人,是说人死板地、机械地去读书,做了书奴,被书中的内容和观点左右,结果会导致人墨守成规,停滞不前。 |
题目:向你推荐一本好书
在你读过的书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本?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介绍给别人,把推荐的理由写具体,400字左右。
忆读书(节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1.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被疑心毁灭
①动物的一生,时时面临着危险。出于防范的本能,许多动物对任何事都揣着疑心,甚至达到了自我毁灭的地步。
②北美绿鸟是住在海边岩石上的一种候鸟,一生多疑。每次从外面回到洞穴,都要站在窝边( ),长达半个小时不肯进洞,唯恐洞里会有埋伏[甲]它们成天将小绿鸟叼在嘴里,从一块岩石上叼到另一块岩石上。而很多小绿鸟,因为被大鸟叼来叼去,通常在出生后不到10天,便摔死在岩石上,或是葬身大海。
③法国短尾沙皮狗堪称世界上疑心病最重的动物。[乙]它终身不能换主人,一旦环境发生改变,它便生活在惊恐中,连觉也不敢睡。它对周围的一切都存有戒心,并会因为怀疑而绝食,连水也不喝,直到生命结束。
④日本灰松鼠只吃一种红塔松的松子这种松子只有在秋天才能完全成熟,食物短缺使它们的生活总处在艰难中。[丙]秋天,是灰松鼠最忙的季节,它们每天都要费力囤积大量的食物,好把冬春两季的食物都准备好。但囤积好后,它们又唯恐自己洞中的食物被别的松鼠偷去。[丁]于是,它们会往囤积的松子上不断地尿尿。日本灰松鼠有一个特点:谁也闻不得同类的尿味。往食物上尿尿是一种法子,但这样一来,松果就会腐烂。到松果真的腐烂时,它们又将( )的食物清理出洞,再去囤积新的松果……( )。本来可以丰衣足食的灰松鼠,因为自己的多疑,往往在深冬季节因为食物严重短缺而被活活饿死。
⑤从动物的疑心上,我们不难看出,疑心越重,灾难越深,甚至连性命也被葬送。
1.写出能概括文章说明要点的一句话。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文中的括号应依次填入“左顾右盼”、“来之不易”、“周而复始” |
B.第②③④段的第一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相同 |
C.在写法国短尾沙皮狗时,作者采用的说明顺序是先概括后具体 |
D.囤积的松果容易腐烂是日本灰松鼠食物短缺的根本原因 |
A.做任何事都要怀有疑心,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 |
B.做任何事都不要有疑心,这样会带来灾难,甚至会葬送性命。 |
C.做任何事都要适度,因为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
D.做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退一步海阔天空。 |
(一)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二)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选文(一)告诉我们读书要A.河流的下游 | B.指子孙,后辈 | C.下等,劣等 | D.不文明的人 |
读书是件快乐的事(节选)
我的生活离不开书。
每天必读,而且读得广而杂,可以说是博览群书了。但我一直偏爱读旧体诗,特别是唐宋诗,我很早就能背诵了,但我还是一有空就翻上几页读一读。古代诗人那精湛的诗句,巧妙的用词,以及优美的韵律,读后犹如品尝到一杯美酒,能使我忘掉生活中的很多烦恼,把分散的思想集中到写作中去。
除了爱读旧体诗外,我还爱读历史书。我收藏了许多有关历史的书。我读书的方法与一般人似乎不尽相同,不做札记,也不做卡片,全凭自己的记忆,把重要的或感兴趣的记住,并及时地应用到写作中。这样自己写文章时就更有说服力,更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了。
读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休息时,翻翻书、读读报,也是我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从中学阶段开始我就剪报。我常常剪报纸中的好文章,把它们订成一本本的剪贴本。这些剪贴本与书相比,更为我所喜欢。因为,它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喜欢的,而书刊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因而可以说这一本本剪贴本是文章中的精品集。我时常拿出自己的剪贴本翻阅,一遍又一遍地阅读那些我旱已熟知的文章,但每次重读,我都会从中获得不少新的体会。剪贴本还是我收集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写《上海旧话》等书时,剪贴本曾给了我许多帮助。
读书、看报、写书,每天,书就是我最忠诚的伙伴。我把一生中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献给了它们。同时,它们也为我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我与书本之间这样不可分离的关系,真可谓是“不可一日无此君”了!
1.选文主要通过介绍作者读A.旧体诗 | B.历史书 | C.剪报 | D.书本 |
窃读记(节选)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酷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了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合地把书放回书架。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1.短文第一自然段画“________”的句子中,用A.你们要长大,就要吃饭,长大了才好读书。 |
B.吃饭能使人长大,读书也能使人长大。 |
C.你们吃饭满足了身体成长的物质需求,而读书则满足了知识与智慧增长的需求,只有知识与智慧同身体一同增长,才是健康的人。 |
D.读书使人长高,吃饭让人长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