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下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意万(zhòng)B.说不(jìn)C.(xíng)人D.临(fā)
2.这首诗的题材是(       
A.边塞诗B.思乡诗C.山水田园诗D.送别诗
3.这首诗写于(     )季节。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
B.复恐:又恐怕。
C.行人:指送信的人。
D.开封:地名。
5.下列与这首诗表达的情感一致的是(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句是写诗人客居洛阳,现在秋天到了。诗人大笔浓墨的渲染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凄惨景象,给人一种凄凉萧条之感。
B.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
C.“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诗人的写信时的心理活动和动作。诗人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写自己怎么样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地写家书,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凡的动作来说明自己是在写家书。
D.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下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今(xiāo)B.碧(xiāo)C.(qān)牛D.(dù)河桥
2.下列古诗与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嫦娥》——唐 杜牧
B.《乞巧》——唐 林杰
C.《望洞庭》——唐 刘禹锡
D.《鸟鸣涧》——唐 王维
3.对“渡河桥”的“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江河等)。
B.载物。
C.渡口(多用于地名)。
D.姓。
4.选出古诗与节日对应正确的一项(       
A.《乞巧》——七夕节
B.《清明》——清明节
C.《元日》——元旦节
D.《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
5.没有提到牵牛织女星的古诗是(        
A.《秋夕》B.《迢迢牵牛星》C.《乞巧》D.《嫦娥》
6.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乞巧》是诗人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B.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C.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D.“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将乞巧的事交代得比较模糊。诗人通过写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表达出自己因不能和妻子团聚过节的悲伤之情。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1.下列选项对“潺湲”正确的一项是(  )
A.chán yuánB.cán yuánC.chán yánD.chán yǖán
2.下列有关作者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唐代诗人、词人,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B.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C.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D.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3.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分水岭:一般指两个流域分界的山。这里是指今陕西省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它是汉水和嘉陵江的分水岭。
B.岭头:山头。
C.分头:尽头。
D.潺湲: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这里是指溪水流动的声音。
4.“惜别潺湲一夜声”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C.象征D.夸张
5.这首诗是围绕(  )这一句话来写的。
A.溪水无情似有情B.入山三日得同行
C.岭头便是分头处D.惜别潺湲一夜声
6.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溪水无情却似对我脉脉有情,进山三天得以有它伴我同行。
B.“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小诗的后两句是说,登上山岭头就是我俩的分手之处,潺湲流淌与我惜别一夜有声。
C.这首诗是作者在公元830年春夏之际所作。此诗是温庭筠由秦(陕西)入蜀(四川)途中经汉中府略阳县(今属陕西)东南八十里的分水岭时所作。
D.韩愈在论述七言诗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六字寻常一字奇。“似”字将人的主观情感注入客观景物之中,使本无生命的溪水充满了情趣;在结构上,这个字勾联以下三句,“同行”、“分头”、“惜别”这些情感皆由此而来。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下列给“樾”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yuèB.yüèC.yiuèD.yè
2.下列关于作者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B.袁枚是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
C.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
D.袁枚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儒林外史》。
3.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欲:欲望。
B.捕:捉。
C.鸣:叫。
D.立:站立。
4.下列不是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是(  )
A.高鼎的《村居》
B.胡令能的《小儿垂钓》
C.袁枚的《所见》
D.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5.这首诗采用了(      )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A.白描B.衬托C.对比D.反复
6.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B.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
C.诗中的“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D.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表现出诗人生活的闲情逸致。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1.补全诗句(  )
王师北定中原日,              
A.家祭无忘告乃翁
B.南望王师又一年
C.南望王师再一年
D.家祭勿忘告乃翁
2.下列古诗与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 陆游
B.《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
C.《游山西村》——南宋 陆游
D.《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 林升
3.对“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的“定”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定
B.决定
C.平静
D.确定
4.下列哪句话表明了诗人在临终前的遗憾(  )
A.死去元知万事空
B.但悲不见九州同
C.王师北定中原日
D.南望王师又一年
5.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信念的一句话是(   )
A.死去元知万事空B.但悲不见九州同
C.王师北定中原日D.南望王师又一年
6.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这首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虽然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但因为频遇挫折,最终也只能改变初衷。
B.“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
C.“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D.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下列加横线的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dǐ)B.(xūn)C.(zuì)D.(bìn)州
2.下列有关这首诗的作者及朝代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升 南宋
B.陆游 南宋
C.欧阳修 宋
D.苏轼 宋
3.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休:休息。
B.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C.直:简直。
D.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4.“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B.顶真C.设问D.反问
5.“暖风熏得游人醉”这句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C.夸张D.双关
6.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这首诗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B.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
C.这首诗的第三句写“游人”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丑态,引出对统治者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卑劣行径的直斥。
D.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